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日本和韩国产业结构升级,产业大规模向海外转移成为必然趋势。哈大齐工业走廊借着誊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契机,需要吸收大量的资本和技术,成为承接日韩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哈大齐工业走廊通过承接日韩产业转移提升其产业水平和层次,加速汽车工业、医药业、电子信息业、食品工业等重点产业  相似文献   

2.
《大经贸》2008,(8):79-79
未来三到五年,陕西省将迎来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黄金时期。“长三角”、“珠三角”将成为陕西省的承接重点区域,承接的重点产业则基本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能源化工产业、现代服务业、特色资源开发与加工业等。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发展需要承接国内外制造业转移。我国承接国际制造业在行业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我国承接国际制造业的重点产业;外商投资对制造业各产业发展影响差异显著,西部地区要根据各地特点重点承接国内外转移活跃的产业。  相似文献   

4.
麦林 《市场周刊》2004,(47):11-11
如果把青岛比作山东对外开放的龙头,青岛保税区及其转型为区港联动的青岛保税区和青岛港,可以说就是这个龙头上的“龙眼”。无论从青岛港及青岛市的发展需求观察,还是站在山东承接日韩产业转移、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的角度审视,这个“龙眼”尚待描上“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是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拥有一大批全国著名的装备制造业企业。依据波特的钻石模型。发现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来自于内部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等方面。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必须从改善内在因素着手,主要是解决产业内部结构的问题,加快产业结构的改造和升级,从而促进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不断的向前发展,进而实现辽宁省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也出现了承接的部分产业与环境、资源相冲突,发展不可持续;承接产业转移区域分布不平衡,加剧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承接转移的产业不均衡,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过度依赖国际产业转移,技术创新受到阻碍等问题,提出了积极承接低碳产业和绿色产业,提高产业承接质量;改善地区经济发展软环境,促进产业转移均衡发展;加大服务业转移承接力度,提高辽宁省服务业发展水平等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全球性产业调整和区域转移也逐渐向纵深发展,国际装备制造业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辽宁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是带动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也是带动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火车头。围绕辽宁省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升级的必要性,阐述了制约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产业转移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国或地区将国内或区内的优势产业通过跨区域投资等方式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从而使产业表现为空间上移动的现象。产业转移是地区间产业分工形成的重要因素,更是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产业转移模式的正确选择是产业转移成功的关键。本文依据产业转移理论并结合沈阳的实际情况,按照沈阳装备制造业企业规模大小,选择不同的转移模式。其中,直接投资模式、企业内部一体化模式、企业虚拟一体化模式是大型装备制造业企业转移模式的优选,而整体迁移模式、合作研发模式比较适合中小型装备制造业企业转移。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玉林在再造“两个工业玉林”目标下重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基本情况,阐述了新形势下玉林加快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任务对校企合作提出新要求,分析了玉林市对制造业、农业、服务业、创新等领域的人才需求情况,以及玉林加强校企合作存在的宏观微观方面的重要意义,提出高校和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校企研发合作、支持企业积极参与高校活动、鼓励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利用好玉林外高校资源、完善相应奖惩政策和管理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雪娜  白洁 《商场现代化》2005,(11):281-282
本文根据四川省制造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及动态变化情况,分析选择具有竞争优势和增长潜力的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化工产业,研究全球商品链与地方产业集群的嵌入及耦合路径。本文认为,利用四川省比较优势,承接发达国家加工制造环节转移,是融入GCC的切入点。而对地方产业集群的供应链整合,并实现产业升级,才能与全球商品链实现真正耦合。  相似文献   

11.
曾乐琛 《大经贸》2009,(2):16-19
广东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加强粤港澳合作。改革开放初期,广东主动承接港澳地区制造业转移,形成“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实现了优势互补。进入20世纪90年代,粤港澳建立了政府合作机制,在跨境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食品公共安全等领域上合作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程欣 《中国市场》2009,(41):11-15
郴州市作为湘、粤、赣省际中心城市,政策、区域、交通、资源优势为其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产业转移与物流业的发展关联度非常大,物流作为制造业产业链中关键的一环,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郴州是否能成功承接沿海制造业的转移。但目前郴州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着物流服务能力不强、运作成本较高等问题,因此郴州应通过完善物流发展规划、推动物流业优化升级、加大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力度等手段着力发展物流产业,更好地承接沿海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3.
黄英婉 《现代商业》2008,(15):124-125
产业转移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是国际间或地区间产业分工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转移地区与承接转移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本文将对沈阳装备制造业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进行详尽分析。通过产业转移对加快沈抚“同城化”步伐,提高沈抚两市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纪流河  王淑梅 《商业时代》2012,(12):115-116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进行了分析,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态势,并提出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两业间以产业集群式的方式来推动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是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拥有一大批全国著名的装备制造业企业。依据波特的钻石模型,发现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来自于内部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等方面。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必须从改善内在因素着手,主要是解决产业内部结构的问题,加快产业结构的改造和升级,从而促进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不断的向前发展,进而实现辽宁省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生产性服务业占辽宁经济的比重日益提高,装备制造业是辽宁的传统优势产业。二者互动发展的有利条件在于辽宁雄厚的制造业优势拉动了金融、技术、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的快速增长,东三省的金融中心地位及众多港口城市的物流便利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不利条件在于生产性服务业还处在成长期,无法满足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为促进两个产业协同发展,应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完善金融和物流服务体系,积极承接国际先进生产性服务业转移,促进产业集群对接。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产业Hoover系数来构建产业静态区域集聚指标,并将其拓展为动态模型以描述东部城市的产业转移趋势,从工业基础、制度环境、消费市场等角度分析重庆在承接转移产业具有的优势,并选取单位企业工业产值分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从而确定重庆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产业时,应将重心置于通信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产业。  相似文献   

18.
FDI影响珠三角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FDI进入对东道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承接国际装备制造业转移的重要区域之一,也是外商直接投资的重点地区。本文试图通过实证分析,对FDI对珠江三角洲装备制造业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量化研究,并对其装备制造业今后的发展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汤伟 《商》2012,(13):158-158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有序的产业转移势在必行。本文将主要以定性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将首先介绍皖江地区的现状,然后分析皖江地区同东部地区在产业转移方面的合作和产业升级。旨在通过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研究,提出在承接产业转移时所存在的不足,以及在承接产业转移时注重自身产业的升级,为中部其他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作为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合芜马"区域在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合芜马"区域整体发展较快,产业结构优化明显,产业布局得到改善,区域协调性增强,但由于存在区域差异,产业承接过程中也必然存在一些问题。只有通过区域合作治理,才能促进区域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同发展,才能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从而更好地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