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地方行政立法是国家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数量上讲占有绝对的优势。提高地方行政立法的质量是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必然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立法评估制度是提高地方行政立法质量的重要途径。以法律思维的三重视角建立符合地方法治化要求的立法后评估指标体系,对于提高地方行政立法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公共财政必须以法治国家为基础,才有可能真正得以实现。推进公共财政的法治化,是实现法治财政的基本途径,法治财政应是公共化的财政、民主化的财政、非盈利化的财政、运行机制规范化的财政。公共财政要实行规范管理,接受社会监督,必须纳入法治轨道。法治国家对公共财政的诉求,必须通过相应的财政法律制度完善予以落实,才能真正实现公共财政收支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在法律框架内进行。公共财政体制应以完备的财政法律制度体系为基础,以财政行为运作规范、程序正当为要求,以有效的财政法律监督为保障。  相似文献   

3.
王琳 《商》2013,(10):173-173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立法的过程当中必须保障人民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使立法真正体现民意,反映民情,为人民群众所满意和赞成。  相似文献   

4.
《商》2016,(14)
公共法律服务是指由司法行政机关统筹提供的,旨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所必须的法律服务。目前现代化条件下,公共法律服务模式已经基本建立,但是仍然存在内容不充实,体系不健全,制度不完备和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应该从相关立法的建立健全着手,由政府主导,多方承接机构通力合作,从思想到具体实践全面改变当下现状,从而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完善进程。  相似文献   

5.
美国联邦预算过程很大程度上是立法部门和行政部门争取预算控制权的斗争过程,立法部门和行政部门均力图通过规则和程序的改变来获得对预算的控制权。经过200多年联邦预算的发展演变,随着联邦预算法律体系的完善,美国形成了立法、行政系列相互独立、分工明确、相互制衡的预算资金分配机制,预算权成为立法部门制约政府行政权力扩张的重要工具。完善中国的预算管理法律体系,形成预算资金分配的相互制约机制,强化对政府预算权的控制,是当前中国构建法治化公共财政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路丽娜 《消费导刊》2009,(19):154-155
行政立法是指行政机关所立的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在我国法制体系中,这部分立法在调节我国行政法律关系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法学理论和行政管理实践中,这部分立法有备受争议。重庆市为提高行政规章的公平、公正性而率先在全国实行了行政立法回避制度,但这项制度是否合乎法理,是否能够保障立法的民主、公正以及所立规章的可行性都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7.
“法律优先”是行政立法所应遵循的原则之一。它意味着行政立法应受宪法和法律的约束。它是保障行政法规、规章合法有效的前提和基础。同时由于不同地区部门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性,需要行政机关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规章,将法律规定具体化,以保障法律的有效实施。因此,从这一点来说,行政立法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度的裁量。如何处理好行政立法裁量与法律优先原则,是行政立法活动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确保行政立法活动合法有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战后韩国职业教育立法的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韩国职业教育的立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战后韩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立法工作,表现出职业教育立法与职业教育发展的步调一致;形成了较完备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重视运用立法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和注重职业培训方面法律的制定等特点.我国应借鉴韩国职业教育立法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小国有企业改制和发展,逐渐在大股东、中小股东、职工之间暴露出权益的冲突,以及在企业管理中实现民主管理的困惑,需要政府在法律层面进行制度化的建设,用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保障企业实现民主管理法治化、制度化,最大限度的保护所有股东和职工权利.  相似文献   

10.
胡建华 《中国市场》2008,(31):114-115
加强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对于实现高校法治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宜从建立健全学生管理法律制度体系、理清高校管理过程中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完善学生管理工作程序法治化建设、提高学生管理者法治化意识、健全学生权利救济制度等方面予以完善,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治化、民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以切实推动高校法治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1.
孙开 《财贸经济》2011,(9):5-10,135
财政改革向着省以下财政体制和基层财政领域逐步延伸,是我国财政发展的自然逻辑。在这一进程中,需要我们进一步厘清优化地方财政体制所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政策着力点。在剖析我国近年来地方财政体制改革措施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应从各地间差异较大的财政省管县实施办法中提炼出“优势特色”,以县级财政为重点整合地方财政级次,构建与县级基层政府责任相匹配的基本财力长效保障机制,同时不削弱市级和乡镇财政的特有功能,建立辖区内和跨辖区的地方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提高省以下财政体制的整体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财政60年的艰辛历程与光辉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建国初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的财政以及改革开放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时期的财政两个阶段分别回顾了新中国60年的财政发展历程,为我们展现了中国财政60年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职能实现方式和方法,不断创新运行体制和机制,为支撑和保障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走过的历程以及建立的功绩。  相似文献   

13.
傅娟 《财贸经济》2022,43(2):18-38
本文研究财政学主流从德国范式到美国范式的演变史。文章通过对不同语言的“财政”一词进行文献研究,认为财政学产生于德国而非英国;然后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还原经济学如何一步步取代财政学的历史过程。本文的研究表明:第一,财政学并非经济学的分支,二者产生的土壤与哲学根基都不相同;第二,经济学的几次变革反映出其内在逻辑的不一致,无法作为财政学的理论基础;第三,当代主流财政学与现实脱节的原因在于实践和理论的发展方向是矛盾的,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的财政实践在向德国学习,而英美的公共经济学却取代德国财政学,成为财政学的主流。  相似文献   

14.
我国财政改革中几个全局性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构想,未来20年里我们将完成经济体制转轨的任务,实现全面小康.这样的构想意味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已从政策设计的角度锁定在1978-2020年的时段内,我们正处在承前启后的转折点上.在政府主导的渐进路径上,政府既推进着市场机制的建立,也同时推动着计划手段的创新,在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同时,又始终承担着计划体制下的诸多任务与责任.财政作为政府政策实施的财力保障,以自身的变动见证了这一过程,与体制转轨进程和经济运行状况有着深刻的互动关系.因此,在这样一个特殊时刻,对财政改革中的一些关系全局的问题进行思考、解释,不仅关系到财政自身的运行,无疑也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经济发展的绩效.本文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的重大问题提出了分析的路径与依据,并做出了基本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中国财政体制的目标定位与改革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杰长 《财贸经济》2003,(10):26-30
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明确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与目标是极为重要和紧迫的.用公共财政理论构筑与市场经济模式相适应的现代财政体制,是一个方向性选择.今后一段时期,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创新要从界定政府事权范围、科学划分政府间税种、规范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完善支出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中国财税改革和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重要思想指南。本文从财政与人民、财政与国家兴衰、财政与效率和公平、财政与公共权力、财政与国家治理、财政与公共风险六个方面梳理归纳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的重要论述,并论证了“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一重大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的论述从多个角度诠释了社会主义财政“人民性”和“国家性”之间的内在联系,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为人民理财”和“管理国家风险”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由于立法的缺乏和滞后,我国环境公益的现状是先有司法后有立法。环境公益诉讼立法的滞后造成司法救助环境公益困难重重。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相关国家有关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保障公民环境权益的实现、促进环境法制良好实施以及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等方面无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增加了一条环境公益诉讼,表明这项制度已在我国施行,但是条文的单薄给司法实践带来了很多问题和困惑。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需要在立法上进一步明确、具体,同时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增强该制度的司法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张馨 《财贸经济》2004,(4):47-53
"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及"公共财政(学)"是既联系又不等同的概念和范畴."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除了包括政府进行的活动,还包括非政府进行的其他公共活动.这一概念大大拓展了财政学的研究范围,有利于财政理论、实践和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收入差距调控出现了再分配失灵。再分配失灵是指政府用于收入差距方面的公共支出的覆盖率、结构及受益面现状与预期目标的差距。公共支出的利益归宿在我国不同群体中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的再分配失灵与我国公共支出的决定机制有关。在我国,再分配给谁及如何再分配一般是由行政权力决定的。而我国行政权力受到的制约比较少,这就使再分配规则的确定、再分配方式的选择容易受到利益集团的影响。库兹涅茨到u型假说的成立既取决于工业化、城市化、要素市场的完善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等,也取决于民主化及法治化进程中再分配机制的完善。克服再分配失灵的根本举措是建立一种有利于全社会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受益的再分配机制。这种再分配机制的建立需要与我国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公共财政及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关联。  相似文献   

20.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非制度化要素,以网络、信任和规范的形式,增进了社会信任、团结与合作。事实表明,社会资本不仅能够对法治秩序提供有效的伦理价值支撑,为公共行政领域提供必要的社会整合,也促进了政府的民主和效率。然而,当下我国的社会资本出现了异型发展走向,进而形成了对公共行政伦理秩序的冲击。因此,必须对社会信用关系、网络和规范体系进行现代性重建,以充分发挥其对公共行政伦理秩序的建构和支撑作用,推进我国公共行政领域的民主和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