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支票圈存是以支付密码器的应用为基础,将支付密码的核验由银行延伸到销货单位。它是销货单位使用支付密码器将支票票面的签发人账号、签发日期、凭证号码、金额、支付密码等有关要素读入或输入支付密码器,并通过网络传输到银行核验机进行验证支付密码,验证支付密码正确后由核验  相似文献   

2.
随着IT技术在银行业务中的应用不断深入,支付结算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也不断提高.目前各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了银行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非现金支付工具,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建设的电子汇票系统也正在酝酿之中.在各种支付工具中,密码、电子验印、支付密码等技术的使用保证了支付的合法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通过伪造或盗用银行重要空白凭证, 盗取银行或单位资金的案件时有发生,金融票证犯罪活动猖獗。各商业银行纷纷加强内控制度的建设, 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重要空白凭证所引发的资金风险, 如支付密码的推广使用、电子验印系统的投入等应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防范作用,但  相似文献   

4.
一、IC卡支付密码器介绍 电子支付密码又称电子印鉴,是一种先进的防伪及身份识别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银行支票防伪、同城实时清算等系统中。传统的票据是通过加盖印章的方式来作为出票人的身份证明,而电子支付密码则是由出票人在票据上填写一串特殊的数字代替印章作为身份的证明。传统的印章防伪能  相似文献   

5.
用大中型计算机实现凭证号码管理工商银行陕西省西安市分行肖联民,杨淑兰我行于1991年使用支付密码代替预留银行印鉴后,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了对公业务的网内通存通兑,加速了企业资金周转,使资金在途时间为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支票号码是产生支付密码的重...  相似文献   

6.
支票圈存业务是指借助于支付密码技术(或电子签名、影像技术),由收款人在收受支票的同时,通过POS、网络、电话、支付密码器等受理终端,经由小额支付系统向出票人开户行发出圈存指令,预先从出票人账户上圈存支票金额,以保证支票的及时支付。支票圈存业务是小额支付系统提供的一项重要服务,推广该项业务有助于完善小额支付系统,加速社会资金流转,减小资金成本,推进社会诚信建设,提高人民银行的金融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支票全国通用,中国人民银行建设了以影像技术为支撑的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是指综合运用影像技术和支付密码等技术,将纸质支票转化为影像和电子清算信息,实现纸质支票截留,并利用网络技术将支票影像和电子清算信息传递至出票人开户行进行提示付款,实现支票全国通用的业务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8.
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是指综合运用影像技术和支付密码等技术,将纸质支票转化为影像和电子清算信息,实现纸质支票截留,并利用网络技术将支票影像和电子清算信息传递至出票人开户行进行提示付款,实现支票全国通用的业务处理系统。自2007年6月25日,肇州县支  相似文献   

9.
一、电子资金划拨的概念电子资金划拨是资金或与资金有关的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交换的行为,是指以电子计算机及其网络为手段,将负载有特定信息的电子数据取代传统的支付工具用于资金流程,并具有实时支付效力的一种支付方式。现在各国大多倾向于从广义上定义电子资金划拨,如美国将之界定为不以支票、期票或其他类似票据的凭证,而是以电子终端、电话、电传设施、计算机、磁盘等命令,指示或委托金融机构向某个账户存款或从某个账户提款;零售商店的电子销售安排、银行的自动提款交易、银行客户通过银行电子设施进行的直接存款或提款等。在传统商务活动中,支付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票据支付,二是现金支付。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使用的传输网络、传输协议和支付程序的不同和相互组合,在实践中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电子支付工具。对此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加以分类。根据支付系统处理划拨的类型,可以将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借记划拨系统,另一类是贷记划拨系统。前者是债权人向银行发出支付指令,以向债务人收款的划拨;后者则是债务人向银行发出支付指令,以向债权人付款的划拨。电子资金划拨系统,特别是大额电子资金划拨系统,基本上是贷记划拨系统。此外,电子资金划拨系统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与支付...  相似文献   

10.
票据影像处理的关键在于提回处理,在票交所具备影像传输条件的情况下,银行通过自动验印的方式对支票做提回处理,并通过平移、旋转等辅助验印的方式对待验印鉴进行识别处理或辅助人工验印,以达到最大程度的吻合。  相似文献   

11.
1、支票圈存业务弥补了信用不足的问题。支票圈存业务是指借助于支付密码技术(或电子签名、影像技术),由收款人在收受支票时通过POS、刚络、电话等圈存受理终端预先从出票人账户上圈存支票票面金额,保证见票后的足额支付。支票圈存业务是小额支付系统提供的一项重要服务,只要配备了设备、网络等必要硬件设施,收款人便可通过该系统实时获得支票账户资金是否充足的信息,通过圈存就能确保支票金额得到足额支付。支票圈存较好地弥补了信用缺失的问题,可以有效防范空头支票诈骗,同时保留了支票支付原有的方便、快捷和安全的特点,是目前环境下个人支票得以推广的最重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雷萍 《西安金融》2007,(11):77-78
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作为区域和全国支票电子数据传输处理的新系统,它的有效运行对于改进支付结算效率。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该系统在运行中仍面临电子提示和支付密码的法律地位不明确、操作规定不便执行和票据凭证管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等问题。对此,笔者提出了完善法规、规范业务操作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前,有为数不少的企业对支票等票据的开立、使用存在着较大误区,很多企业信用观念淡薄,甚至有少数企业利用支票套取资金和进行诈骗,使得违规支票频频出现并导致企业因此而遭受处罚。使企业遭受处罚的违规支票主要是空头支票、印鉴不符支票和支付密码错误支票。签发违规支票将产生严重后  相似文献   

14.
第三方支付发展对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敏  王琴 《金融会计》2009,(5):42-47
现金、支票和银行卡是三种人们最基本的支付方式。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银行及各金融机构发行了大量的储蓄卡、借记卡及信用卡,同时也提供了多种基于卡支付的设施(如ATM,POS机等),银行卡已经成为最流行的非现金支付工具。随着在线购物的迅猛发展,电子支付的发展也日新月异。从2001年开始,电子支付市场以每年超过100%的速度递增。第三方支付方式作为一种新的网络交易手段和信用中介,  相似文献   

15.
印章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上至皇帝、官府,下到普通百姓对印章都非常熟悉。它是一种权力和金钱的凭证。在金融领域,印章是与金钱支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就使得一些不法分子不择手段地制造假印章以骗取钱财。因而有些银行在设法引进先进的电子技术,如电子密码印鉴支票、加密码支票等。但由于千百年的传统习惯。印章在人们的头脑中已根深蒂固。想以其它形式取代印章地位是困难的,是不可能短时间被人们所接受的。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6.
工会会计实务操作中有关支票的填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稍有疏忽就容易出现签发错误,被银行部门拒收或退回,增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如何正确规范使用支票,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将有关注意事项介绍如下。一、什么是支票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银行办理特定业务的票据。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它是一种注重资金关系的支付凭证。  相似文献   

17.
支付结算是指单位、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用票据(支票、汇票、本票)、信用卡和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进行货币支付及其资金清算的行为。银行是支付结算和资金清算的中介机构,这是新的《支付结算办法》给予银行的职能定位之一。而在大量的实践中却出现了“中介机构”常常陷于支付结算被动境地,  相似文献   

18.
一、主动语音支付 语音支付就是当交易在各种支付终端上发起支付时,用户在自己的手机或其他语音设备上输入交易密码或第二密码,再提交给银行认证的支付方式.这种语音支付不同于电话银行或电话支付,其交易是在其他终端如互联网、POS机、商户POS机等发起,由银行主动致电用户,输入密码完成交易. 语音支付可以使第三方移动APP及其他应用直接接入银行网关,从而扩大银行卡的使用结算量及节约支付中间费用.  相似文献   

19.
支票是传统支付工具中使用最广泛和便利的非现金支付工具,通常用于商品交易、劳务供应、清偿债务等款项支付。目前支票的使用量占同城结算总笔数的70%左右。据统计,2006年我国支票年签发量约11.7亿笔,金额约208.5万亿元。在支票的使用过程中,如何控制支票真伪和空头,支票清分、及时清算资金,是银行和商家非常关注的事情,伴随着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应用,人民银行票据影像交换系统在国内各家商业银行的上线,进一步促进了我国支票业务的发展。本文提供一种企业支票支付刷POS实现方案,可以实现支票全国范围内在本行和跨行使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支付体系的组织者,推动者和监管者。在人民银行的大力宣传和推广下,目前,我国已形成以中央行为核心,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证券结算机构等各有侧重、功能互补的支付服务体系。其中,非现金支付工具体系又以汇票、支票、本票和银行卡为主,汇兑、电子银行等结算方式为补充,为人们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安全的支付清算服务。非现金支付工具是现代化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满足客户安全高效转移资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