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莹 《中国经贸》2010,(8):142-143
随着中国对非洲石油外交活动的开展,各种不利因素凸显出来,本文试图分析如何应对来自西方、非洲、中国这三个方面的不利因素,以期推动对非石油外交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传媒速览     
《浙江经济》2011,(11):12-12
中非挂钩 非洲经济增长已经同西方经济“脱钩”,新的“挂钩”趋势——中国和非洲经济增长已经紧密连接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3.
关于非洲发展问题,国际学术界有两种观点:内因论和外因论。内因论认为,非洲领导人要对自己国家的情况负主要责任,不要归咎于殖民主义和西方压迫。而与之相对的外因论则把非洲描绘成一个西方列强和其他外部力量压迫和阴谋的受害者。但是,由于金融危机暴露出的西方金融系统腐败和中国崛起等因素,内因论和外因论的依据已经变得站不住脚。一方面,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了非洲的经济困境,而这种困境并非由于非洲领导人所致。事实上,由于国际金融危机,以前的非洲殖民大国正在通过培养亲西方的非洲国家领导人来追求其在非洲的战略利益,西方列强不会放弃对非洲的控制。另一方面,外因论把非洲状况归咎于殖民主义和西方压迫的观点也难以成立。因为曾经作为殖民对象的中国经过自身努力实现了崛起,这使得非洲领导人没有借口来解释为何他们资源丰富的国家仍然处于国际政治经济的底层。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西方大国通过培育非洲国家的系统性腐败谋取战略利益,内因论站不住脚;非洲领导人可以像中国那样选择突破西方控制体系而又不以追求个人私利为唯一取向,外因论也因之难以成立。因此,内因论和外因论的观点都是殖民主义遗产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博茨瓦纳《报道者》周报7月31日】虽然全球衰退使西方资金枯竭,中国经济依然强劲。中国企业渴求非洲的资源,其国有金融机构愿意以较平等的条件与非洲做生意。据一名中非贸易专家说,对非洲的第三次争夺“显然是不可避免的”。不过,这次争夺是互利的。但现在的问题是:博茨瓦纳和非洲其它国家,真的做好了与中国做生意的准备了吗?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以后,西方和中国对非洲的战略都有重大调整。西方把推行西式的民主与价值观作为其对非洲战略的首要目标,把经济援助作为其在非洲推进西式民主的工具。中国则把扩大对非洲经贸合作、实现经济上的互利双赢作为对非战略调整的重点,通过改革援非的方式,形成了援助与经贸相结合的援非新政策。总体上看,以西方意识形态优先的援助方式脱离了非洲当下的民生急需,成效不甚理想。中国经济优先的援非政策却因较为理性务实,给中非双方都带来了实利,从而获得了持续推进的动力。目前,西方对非援助又进入了一个新调整期,意识形态优先的做法有所变化;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也需要适时调整,努力完善对非援助战略。  相似文献   

6.
《海外经济评论》2006,(27):15-16
[英国《新非洲人》6月26日]原文提要:非洲可以从中国借鉴的经验就是:停止听信西方,就可以实现经济梦想。根据官方数字,中国已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上第四大经济体,排在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想想20年前中国还被讽刺为“沉睡的巨人”,这无疑是个令人震惊的奇迹。  相似文献   

7.
2013年,美国及西方以反恐的名义发动了“马里战争”。美国所有的公开和秘密的活动,都指向了一个方向,那就是全方位驱逐中国在非洲和中东的影响,将整个世界变成了围堵中国的战场。从阿尔及利亚到赞比亚再到马里,在美国的影响下,一个个当年的非洲铁杆盟友正在逐步远离中国,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国家形象已成为国家利益的重要内容。中国的非洲战略日趋成熟并引起世人关注,不断扩展的中非关系屡遭西方大国及媒体的误读、曲解以至攻击,中国的国家形象因此受到损害。国家形象的塑造需要政府和公民的努力。值得警醒的是,宣传是中国非洲战略的弱项。作者认为,中国的非洲战略虽有阶段性,但其延续性十分明显,针对西方指责给中国形象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应有一个国家形象塑造的全方位策略:行动上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宣传上应注意内容、途径和宣传者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为中国正名:中国的非洲战略与国家形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家形象已成为国家利益的重要内容。中国的非洲战略日趋成熟并引起世人关注,不断扩展的中非关系屡遭西方大国及媒体的误读、曲解以至攻击,中国的国家形象因此受到损害。国家形象的塑造需要政府和公民的努力。值得警醒的是,宣传是中国非洲战略的弱项。作者认为,中国的非洲战略虽有阶段性,但其延续性十分明显,针对西方指责给中国形象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应有一个国家形象塑造的全方位策略:行动上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宣传上应注意内容、途径和宣传者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近10年来,非洲银行业兴旺茂盛,竞争激烈。2009年,世一界金融危机甫告结束,非洲本地和外国银行共盈利26亿美元,大致相当于西方银行在中、印的利润率。银行业的繁荣是非洲经济发展的推手和见证。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中国既拥有更多机遇,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援非进行无端指责,如炮制中国援非使非洲“陷入债务陷阱”的说辞,实质是西方的话语陷阱,沿袭了冷战思维。中国援非秉持不干涉的理念,与西方国家的援助形成了鲜明对照。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新时代中国援非的重要意义与非洲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地位绝不容忽视甚至歪曲。  相似文献   

12.
跨越分野:开放社会科学视野下的中非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非关系研究近年来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而西方学者、中国学者及非洲学者在涉足这一共同关心的课题时,在认识论及方法论、选题偏好、立场选取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究其原因,则与各自背后的学科建制、利益诉求和个性差异等深层历史、文化因素密切相关。中国、西方和非洲三方学者需要跨越彼此之间的分野而进行有效的对话与合作,唯此,各国学者才能在中非关系这一新的研究领域为探索全球合作与非洲发展方面做出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3.
媒体速览     
《中国经济周刊》2010,(31):26-26
非洲的投资机会不容忽视 非洲大陆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形象无非是骨瘦如柴的饥饿儿童、贪婪腐败的独裁者和好莱坞影片中杜撰的各种怪异形象。除此之外,非洲似乎全无让人关注的价值。但是,若人们对非洲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制度上的进步视而不见,丧失的机会将让他们付出巨大代价。  相似文献   

14.
媒体速览     
《中国经济快讯》2010,(31):26-26
非洲的投资机会不容忽视 非洲大陆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形象无非是骨瘦如柴的饥饿儿童、贪婪腐败的独裁者和好莱坞影片中杜撰的各种怪异形象。除此之外,非洲似乎全无让人关注的价值。但是,若人们对非洲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制度上的进步视而不见,丧失的机会将让他们付出巨大代价。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提升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水平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内容,其中对非直接投资是中非经贸合作的核心之一。然而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活动却被西方一些国家视为掠夺当地的资源或者推行新殖民主义。那么,驱动中国对非直接投资的因素有哪些?文章基于2003~2012年中国对45个非洲国家的直接投资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全面和深刻地阐释了中国对非直接投资的动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并不单纯受自然资源因素的驱动,而是多种因素综合驱动的结果。通过进一步考察发现,驱动中国对非直接投资的因素因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表现各异。这有力地反驳了西方国家将中国在非洲的投资视为"资源掠夺"行为的不实之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提升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水平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内容,其中对非直接投资是中非经贸合作的核心之一。然而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活动却被西方一些国家视为掠夺当地的资源或者推行新殖民主义。那么,驱动中国对非直接投资的因素有哪些?文章基于2003~2012年中国对45个非洲国家的直接投资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全面和深刻地阐释了中国对非直接投资的动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并不单纯受自然资源因素的驱动,而是多种因素综合驱动的结果。通过进一步考察发现,驱动中国对非直接投资的因素因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表现各异。这有力地反驳了西方国家将中国在非洲的投资视为"资源掠夺"行为的不实之词。  相似文献   

17.
《海外经济评论》2008,(12):31-32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3月10日】中国正在崛起,每个人都知道这一点。从陷入困境的华尔街银行到破败的非洲矿山,中国资本起死回生之力正在改变贸易规则。一些人甚至说,对世界的影响力正在从疲惫和增长缓慢的西方转移到亚洲。  相似文献   

18.
近一百多年来,非洲的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是一段抵制殖民主义、新殖民主义和全球化体系结构的复杂历史,也是一段打破、改组、借鉴和创新的政治思想发展史。在西方话语霸权的迷雾下,非洲人一直在试图认清和理解世界的现实,结合非洲的实际,探寻非洲的出路。然而,非洲历史背景与其文化的特殊性使得非洲国际关系实践的内容不同于西方,理论研究也具有自己的特色。通过分析非洲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困境、历史渊源、方向和特点等内容,作者认为,非洲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不仅是非洲人认识自我的过程,更是非洲人实现自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非洲正艰难地探寻着自己的出路。  相似文献   

19.
近一百多年来,非洲的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是一段抵制殖民主义、新殖民主义和全球化体系结构的复杂历史,也是一段打破、改组、借鉴和创新的政治思想发展史。在西方话语霸权的迷雾下,非洲人一直在试图认清和理解世界的现实,结合非洲的实际,探寻非洲的出路。然而,非洲历史背景与其文化的特殊性使得非洲国际关系实践的内容不同于西方,理论研究也具有自己的特色。通过分析非洲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困境、历史渊源、方向和特点等内容,作者认为,非洲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不仅是非洲人认识自我的过程,更是非洲人实现自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非洲正艰难地探寻着自己的出路。  相似文献   

20.
《海外经济评论》2006,(20):11-12
中国进军非洲市场的态势引人关注。中国在非洲投资修建炼油厂,高速公路项目接二连三。对于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的进入,非洲大陆体会最深。中国新的非洲地缘战略在于看重了那里丰富的石油贮存,非洲大陆已成为世界政治强手的角逐之地。继美国、沙特和摩洛哥之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尼日利亚和肯尼亚的访问绝非出于偶然。这两个国家均为中国潜在的石油供应国。非洲国家丰富的原材料和巨大的销售市场是中国领导人非洲之行的战略考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