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拉美美元化问题的提出有其理论与现实背景,美元化会给许多拉美国家带来巨大利益,其成本也不应该被过分地夸大,而且美元化在拉美具有可行性,对许多拉美国家来说都是一项技优的政策选择。虽然目前美国对协助拉美国家实行美元化并不积极,但美元化符合美国在西半球的战略利益,从长期来看,美国迟早会改变目前的态度,积极推动拉美美元化的实施。因此,在内外两方面因素的作用下,随着美洲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美元化在拉美会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  相似文献   

2.
一国的汇率制度安排是整个外汇管理体制的核心,外汇管理体制改革首先要涉及的就是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所渭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合理汇率制度的选择,其实不仅是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而且也会对整个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一、汇率制度选择的依据 汇率制度选择,不仅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而且也是一个争论较多的理  相似文献   

3.
论汇率制度选择中的产权制衡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产权制衡的角度探讨了汇率制度选择问题,在对产权、产权制度、汇率制度这三个范畴做出界定的基础上,我们分析了制度选择的客观标准及产权本质,认为产权安排在制度选择中起着根本的制衡作用,接着从汇率制度选择的四个层面分析了这种制衡作用。文章最后得出结论认为汇率制度安排的选择与相应的产权制度安排具有高度的依存和互动关系,因而必须结合产权制度变迁的转变来探讨汇率制度的选择与重构问题。  相似文献   

4.
美国近来发起的贸易保护主义行动,以及愈演愈烈的人民币汇率之争,既是美国维护传统竞争优势的战术安排,也暗含着使中国经济进一步“美元化”的霸权逻辑。独特性和独立性是中国能否真正成为一流经济强国的制度文化资本。中国不应盲目排斥美元的世界影响,但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对经济主导权的牢牢把握。  相似文献   

5.
向松祚 《新财经》2013,(12):20-20
近年来,人民币“被美元化”一直是人们高度关注的重要话题。“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感受。这种现象与人民币某种程度的“被美元化”有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关系。所谓“被美元化”是指本国货币政策和货币供应量深受美元和美联储货币政策之影响,本国货币政策部分或全部丧失独立性。“被美元化”问题的要害是人民币长期单边升值和单边升值预期长期挥之不去。自2005年7月21日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升值幅度已经超过35%。长期挥之不去的单边升值预期,给我国经济造成多重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6.
在走向开放的过程中,一国选择何种制度安排,取决于这种制度安排下它自身的成本与收益之比。一国经济在走向开放的过程中,确保宏观经济的稳定与政策的有效性,必须在货币政策独立性、国际资本自由流动与汇率制度三者中选择恰当的制度组合。按照克鲁格曼(Krugman)和奥博斯法尔德(Obstfeld)[1]的分析,一个国家经济在走向开放的过程中,只能选择其中的两个目标,  相似文献   

7.
在一个开放经济体中,汇率是处于核心地位的经济变量;汇率制度是一国经济实现内外均衡的桥梁。文章通过对各种汇率选择理论的分析,结合转轨时期中国经济的特点,讨论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提出爬行钉住美元制是较为合适的汇率安排。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各国汇率制度选择的内在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固定汇率制曾被认为是亚洲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危机后各国对本国的汇率制度进行了一些朝着灵活性方向的改革,但在实际运行中又重新恢复了钉住美元的制度安排。本文认为,这种“回归”是不对称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外在压力和内在矛盾的集中体现,是无奈的随机性选择。小国要走出汇率制度选择的困境,必须走汇率和货币合作之路。当前,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是着眼于长远的明智之举,将为人民币在区域货币合作中的核心地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宁定琴  马光辉 《发展》2006,(2):76-77
理论回顾 汇率是国际货币的相对价格,汇率包括汇率升贬值和汇率水平与波动幅度之间安排的汇率制度.在市场经济中,汇率也是由供求决定的.而外汇的供求无外乎来源于国际收支的各项活动,虽然国际收支有三大项目,但实质只有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大部分,在经常项目中常常以贸易收支代表经常项目,所以汇率变动往往由贸易收支和资本流动决定.汇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汇率升/贬值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经济增长通过什么决定汇率水平,而汇率如何反作用于经济增长,所以汇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另一方面是汇率制度,因为汇率制度是一国货币当局的政策选择,所以只考察汇率制度对经济增长作用,不考察经济增长对汇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所谓“三元悖论”,即克鲁格曼早些时候所说的“永恒的三角形”。它指的是下述三个目标中,只能达到两个,不能三个目标同时实现:(1)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2)汇率的稳定;(3)资本的自由流动。“三元悖论”是任何一个开放经济所必须面对的问题,“最适度货币区”、货币局制度以及拉美美元化都与之有关。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的逐步提高,“三元悖论”问题在我国也日益凸现。  相似文献   

11.
货币可兑换与汇率机制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人民币汇率机制安排是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中一个关键性问题。更加开放的资本项目需要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我国近中期最佳选择。随着资本项目的日益开放,汇率形成的市场化机制逐步提高,应逐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汇率制度的灵活度与资本项目的开放度应保持同步性。  相似文献   

12.
汇率制度选择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又是一个政治问题,因此汇率的选择不仅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国内外政治因素的影响。在国际上,霸权货币、政治强国、国际组织、国际协作以及国际合作都会影响国际货币体系安排;在国内,利益集团、政治制度以及政党制度会影响到汇率制度的选择。本文对汇率制度选择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并作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3.
合理的汇率制度是一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器。汇率选择、汇率政策制定等有关汇率制度的安排是一个国家对外经济方针的重要内容。本文就人民币汇率制度运行现状及困境作了简要的分析.认为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後.随着资本帐户开放及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人民币的汇率制度应该必须作出相应调整,逐步放松管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回顾了利用不同汇率制度分类方法对汇率制度演变、假说与争议以及汇率制度与宏观经济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本文发现:一,由于;12率制度分类方法的不同,经验研究对汇率制度演变及其发展趋势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二,同样由于分类方法的不同,经验研究对不同;12率制度下的宏观经济表现也不能形成一致的看法,并且,经验结果与理论预测之间存在非常大的鸿沟;三,一国政府在;12率制度安排上的言行不一致极大地影响了一国的宏观经济绩效。这些发现促使经济学家重新审视不同汇率制度的优劣和对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5.
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中国家汇率安排方式变化,体现了一种从固定汇率到中间汇率,又从中间到两极汇率的发展趋势,但两极汇率制度真的像部分经济学家宣扬的那样适合发展中国家吗?本文在分析中间汇率制度缺陷的同时,阐述了两极汇率制度对发展中国家的不适用性,并最终对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汇率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戴焕  徐炜 《特区经济》2005,(9):289-291
一、汇率政策传导机制概念的提出汇率政策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对汇率变动施加影响的制度性安排和具体措施。其内容包含以下3个相互关联的方面:汇率制度选择、汇率水平的决定与调整以及货币的可兑换性问题。汇率政策是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杠杆,通过  相似文献   

17.
冯洁 《亚太经济》2009,(5):113-116
本文结合现状分析了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内在矛盾及其对香港经济的影响。认为香港未来汇率制度的选择:目前应坚持联系汇率制度;但在中国经济一体化的框架下,拟建立更具竞争力的汇率制度安排,即通过与人民币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最终达到港币与人民币一体化,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近几年来已经表现为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不是人民币害怕浮动,而是在资本帐户未开放的条件下不需要浮动。但并不意味着这种汇率制度在中国进一步迈向开放经济的背景下是没有缺陷的。因而,存在汇率制度重新选择的问题。短期和中期,“中间制度消失论”是不适用于中国的;长期,选择独立浮动汇率制将是必然。这需要有一个过渡和路径的安排。钉住一篮子货币和目标区制度可以分别作为短期和中期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9.
从“三元悖论”谈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经典的汇率制度选择依据--"三元悖论",长期以来一直被学术界所信奉,同样在我国,近年来关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也是一直以此为基石.认为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主要依据是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自主,然而本文将利用Mendel-Fleming和Mendel-Fleming-Dornbusch两个模型去分析,得出即使在国际资本完全不自由流动下的固定汇率政策以及在国际资本的完全自由流动情况下的浮动汇率政策都无法完全得以实现,从而理清了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时依赖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自主的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分析了美元化的形成机制、现实影响及其应对措施。从金融化角度来看,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黄金-美元体系、石油-美元体系以及制度-美元体系三个阶段;其中,制度-美元体系即全球金融化体系,是新自由主义制度下,以金融化为纽带实现的商品市场与金融市场融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融合,并在此基础上推动的美元国际货币权力进一步扩张;国际货币权力的扩张主要以美元化方式实现,而全球美元化通过商品金融化、技术金融化和制度金融化等三重金融化机制实现,其中商品金融化是全球美元化的形成基础,技术金融化是全球美元化的催化剂,制度金融化是全球美元化的根本保障;以美国利益为核心的美元化给外围国家带来严重后果,外围国可通过推进国际货币多元化、防止技术金融化、充分认识新自由主义“三化”改革的危害等方式去美元化,中国须关注国家对本国金融权力的掌控,应把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等作为去美元化根本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