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审计复核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审计署6号令《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确定我国实行"三级复核"制度,审计项目要经过三级复核,即审计组组长、审计组所在部门以及法制工作机构复核,并要求出具书面复  相似文献   

2.
陈玲 《中国审计》2005,(G00):22-24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提高审计质量不仅是审计机关自身的内在要求,也是全社会和各级人大、政府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迫切希望。现场审计质量控制是对具体的审计实施过程的控制,是审计质量控制的核心部分。在这里笔者结合审计工作的实践和《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质量控制办法》)的执行情况,就如何有效强化审计现场质量控制,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王守富 《审计月刊》2005,(10):15-1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6号令《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的规定,对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主要是采取“审核、两级复核、集体审定”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即审计组提出的审计报告必须要过“四关”:一是审计组组长审核关;二是审计组所在部门复核关;三是审计机关法制机构复核关;四是审计业务会议审定关,这四道关口共同构成对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体系,是确保审计报告质量的制度措施和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明水县审计局在总结审理工作的基础上,针对以往审计复核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实行立体复核制度。一是针对较大审计项目和审计过程中发生的重点问题,审计复核人员在审计组现场审计期间进行复核,掌握第一手材料。二是审计组组长和审计组所在部门代拟审计报告后,由复核机构对审计程序、法规运用事项、审计日记完成情况等,先进行初步复核并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5.
审计复核制度是审计机关实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机制,在规范审计行为,促进依法审计。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审计复核的对象是审计人员通过辛勤劳动面形成的审计成果。是通过对审计项目的书面复查来发现问题、找出错漏。因此在审计复核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和矛盾。如果没有领导支持,没有审计人员的积极配合,不注意处理好复核人员和审计人员的关系,审计复核工作将会寸步难行,复核人员也会成为矛盾的焦点。因此,重视协调好审计复核与审计实践的关系,是提高审计复核工作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陈晨 《审计月刊》2004,(7):16-16
全面推行“审计日记制度”是贯彻落实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的一项重要措施,随着《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颁布实施,受到了广大审计人员的关注。对照《办法》的要求,结合我们试行“审计现场工作记录.制度”一年多来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记审计日记时,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7.
实施审计现场管理,主要是在审计过程中对审计人员、审计数据、审计方法等加以管理和控制,提高审计效率,加强审计的监督职能。其主要控制、管理阶段可分为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实施阶段以及审计复核阶段。  相似文献   

8.
审计署2004年下发了《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质量控制办法”)第6号令,对审计报告的编审作出了新的规定。但是,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看,许多审计人员对于《质量控制办法》理解不够准确,对如何根据新规定正确地编审审计报告掌握还不够熟练,审计复核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为此,本文就如何编制新的审计报告谈谈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达到审计目的的有效程度。从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角度来看,必须明确三点:第一,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是一个过程,包括审计项目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理复核、发布审计公告等环节。第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是一个体系.包括审计人员、审计组、业务部门、审计复核部门和决策机构在内的相关机构和人员。  相似文献   

10.
审计复核规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初步建立到趋于完善的发展过程。1988年9月以前,审计机关未曾有一部权威性的审计复核规范,审计复核无从谈起;1988年9月,审计署发布了《关于复核审计报告和受理申诉事项的试行办法》,这是审计机关有关审计复核的第一部内部规章;1996至2000年审计署陆续发布了《审计机关关于审计复核工作的规定轶《审计署审计复核工作规则》和《审计机关审计复核准则》等审计复核规范(本文对上述复核规范统称为“旧复核规范”),标志着审计复核工作开始进入制度化建设阶段;接着,审计署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在总结审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于2004年初发布了《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审计署6号令),使审计复核工作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1.
谈审计复核     
张娟 《新疆审计》2006,(C00):51-52
审计复核是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程序,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的审计复核只是应对审计项目的查漏补缺,失去了审计复核的“防火墙”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审计现场管理是对现场的审计人员、审计行为、审计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组织、控制、协调和检查的一种审计管理活动。审计现场管理主要集中于审计实施阶段,即从审计组进点开始,直至审计组撤点结束。审计现场管理作为审计管理体系中的核心,是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科学的审计现场管理是提高审计质量、实现审计目标的关键。因此,如何强化审计现场管理,实现审计现场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与规范化,是我们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审计工作底稿是记录审计过程、集中审计证据与审计结论的重要资料,也是审计质量控制与质量检查的重要依据,因此,严格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制度,是确认审计工作达到本审计组的工作标准、消除审计人员专业判断中可能存在偏见、确保审计质量的关键听在。2000年8月7日国家审计署发布的第2号令《审计机关审计工作底稿准则》第十二条指出,审计工作底稿应当由审计组长在编制审计报告前进行复核,  相似文献   

14.
《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要求审计项目实行三级复核制度,并对每一级复核规定了具体的复核内容和复核要求。尽管审计组组长、审计组所在部门和法制工作机构在复核时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但都要对适用法律是否正确发表意见,可见适用法律正确是  相似文献   

15.
王德荣 《审计文汇》2009,(12):31-31
审计现场操作是审计实施阶段最主要的工作,是审计工作的核心,是提高审计质量,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的重要保证。审计实施过程的控制是审计质量控制的中心环节。因此,对审计现场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我们应从审计人员、审计作业过程、审计证据等方面加强对现场的质量控制,大力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  相似文献   

16.
戴为民 《财会月刊》2008,(11):73-73
分析性复核是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审计人员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收支及经济指标进行研究分析,与预期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对异常变动项目予以重点关注。分析性复核可以帮助审计人员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重点,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分析性复核资料可以形成、支持或检验审计结论。如果分析结果与有关指标存在重大偏差,则应引起关注,并将其作为审计重点。  相似文献   

17.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审计质量控制应该是一个由各项控制机制组成的完整质量控制体系,它涵盖审计的全过程,其核心就是对提供合格审计产品的过程进行控制。其中,审计现场的组织管理与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子系统,管理者或组织者对审计现场的驾驭不仅体现管理水平,而且是优质审计项目的保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郭强 《宁夏审计》2009,(5):9-10
《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规定:审计组组长可以委托有资格的审计人员担任主审,履行审计组组长授权范围内的职责。上述规定,对审计项目主审提出较高的要求。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从主审的特点、对主审的要求以及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主审等几个方面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审计复核工作是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确保审计机关依法行政的重要措施。多年来,我北京石景山区审计局一直十分重视审计复核工作,特别是《国家审计基本准则》颁布实施后,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审计基本准则》,进一步改进审计复核工作,提高了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 一、明确分工,形成复核工作网络 审计复核是审计机关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需要各个方面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充分高效地友挥其作用。我局综台科设人专司其职,同时注重发挥各个层次审计复核作用,明确审计复核各个环节的责任。即:审计组长对编制的…  相似文献   

20.
《审计月刊》2007,(9):57-57
为了加强审计项目管理,提高审计项目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日前,审计署驻南京办出台新规定,强化审计项目事中控制,重点明确专职复核人员现场复核的主要职责、重要内容和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