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率均值回归与投资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率的均值回归性质对基金投资者投资策略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封闭式基金价格与净值的协整分析,以及折价率均值回归检验,证实了我国封闭式基金价格与净值的变动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进一步,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率不具有均值回归性质,而呈现明显的持续性特征。上述结果表明试图利用折价率指标进行套利的活动并不能为投资者带来确切的收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选取的股票样本为依据,把传统的Markowitz模型和不允许卖空条件下不相关资产模型进行比较.通过相关数据的计算,证明了在相同收益的条件下,不相关资产模型能产生更小的风险,体现了不相关模型的优越性。因此,在实践中可以有效的指导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3.
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开放式基金显示出将取代封闭式基金而成为我国投资基金业的主要发展方向的趋势。但我国开放式基金的迅速发展与其业绩评价工作相对滞后形成了一对矛盾,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者、管理者仅注重基金的收益,相应忽略了风险因素,这影响了开放式基金的健康发展。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对我国开放式基金进行业绩评价,尤其是要对风险评价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1996年及以前上市的A股股票自1997年1月到2004年12月的月交易数据为研究样本,分别就牛市和熊市对中国股市中期惯性策略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在牛市,惯性策略无法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原因在于输家组合的价格表现为显著的反转现象;在熊市,惯性策略在排序期较长、持有期较短时可以获得显著超额收益,且主要来自对输家组合的卖空。  相似文献   

5.
本文实证检验证券市场中卖空交易机制的套期保值功能。研究结果表明,卖空交易机制不但为投资者提供新的盈利模式,也为投资者提供套期保值工具和手段,投资者可以利用卖空交易机制进行套期保值交易。  相似文献   

6.
先从实证的角度来检验我国封闭式基金存在折价联动效应,并进一步从投资者风险态度的角度出发来检验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的联动性.得出:封闭式基金在刚发行时存在溢价现象,但随后呈折价现象,这可能是因为成本因素的影响;我国封闲式基金折价存在联动效应,并且相关系数较高,部分基金的折价率与加权折价指数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率的联动性受到投资者风险态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由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无法解释股票市场上存在的诸多收益异象,国外学者开始尝试从投资者意见分歧假设出发,研究风险资产均衡价格的决定过程,理论界称之为意见分歧资产定价模型。意见分歧资产定价理论研究通常将意见分歧与卖空限制结合起来,其基本观点源自Miller于1977年在The Journal of Finance上发表的一篇经典文献,认为在投资者对股票未来收益存在意见分歧的情况下,卖空限制的存在会阻碍悲观投资者通过卖  相似文献   

8.
采用我国开放式基金的相关数据,本文将基金投资者区分为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基于不同投资者类别的申购和赎回行为,考察了我国开放式基金市场中的智钱效应与投资行为。我们的检验结果显示,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在我国开放式基金市场中都不存在智钱效应;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投资开放式基金的行为显著不同,机构投资者根据股票市场波动采用反向交易策略,其净现金流入与当期股票市场收益和当期基金收益无关,而个人投资者根据股票市场波动采用动量交易策略,其净现金流入与当期股票市场收益和当期基金收益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卖空是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机制,其基本立足点为投资者对后市看淡。它既对市场有积极的影响,同时又是一个相当危险的机制。本文在分析卖空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其在我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基金重仓股对投资者选择股票是否有信息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在基金公布其季度末的投资组合后,投资者购进以基金持股市值衡量的基金重仓股在中短期内并不能获得超过大盘的超额收益,也就是说,总体而言,基金的重仓股对投资者并没有信息效应。但是,有证据表明,利用重仓股的基金持股相关信息。是有可能改善投资者在未来的收益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马柯维茨的经典均值-方差模型,讨论了在允许卖空和不允许卖空两种情况下,证券组合优化问题.利用Matlab软件,对包含无风险资产和不包含无风险资产的证券组合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允许卖空有利于投资者的收益实现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引入卖空机制将是我国股市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对中国"开基"在相邻多、空两期市场行情下的风格和收益的稳定性特征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牛市行情中基金风格趋同性强,在资产配置风格上存在较强的"羊群效应"和"搭便车"现象,基金之间的业绩相差不大,而在调整期基金风格和收益发生改变、分化.笔者分析认为,基金风格短期漂移的原因是我国现行的基金信息披露制度和绩效评价机制,造成的基金经理人与投资者、以及基金经理人之间形成动态博弈.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对中国“开基”在相邻多、空两期市场行情下的风格和收益的稳定性特征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牛市行情中基金风格趋同性强,在资产配置风格上存在较强的“羊群效应”和“搭便车”现象,基金之间的业绩相差不大,而在调整期基金风格和收益发生改变、分化。我们认为,基金风格短期漂移的原因是我国现行的基金信息披露制度和绩效评价机制,进而造成的基金经理人与投资者以及基金经理人之间形成动态博弈。本文从这一角度对中国的基金风格易变性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我国1999年7月之前发行的13只大盘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为研究对象,从实证角度研究了我国封闭式基金的市场表现和相关数据的统计特征,主要的结论是:1.我国封闭式基金的折价及其变动主要是受投资者情绪的影响;2.基金折价率的变动也表现均值复归(mean—reverting)的特性;3.基金的折价率及其变动与基金上市期限的长短无关;4.我国基金折价与证券市场的平均报酬负相关。上述结论与Lee、Shleifer和Thaler(1991)和Pontiff(1997)等研究美国封闭式基金的结论有明显差别。本文从经济学、投资者情绪和市场环境等不同的角度对实证结果给予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封闭式基金的折价是各国基金市场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而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问题与国外相比更加严重。本文基于我国18只封闭式基金从上市起至2013年的折价率、基金业绩等相关数据,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和建立面板数据随机效应模型等方法进行检验分析,证明了噪声交易者的趋同交易行为是导致不同基金折价率曲线高度一致的原因,而投资者情绪是导致在基金市场繁荣交易时折价率大幅缩减的重要原因,从而验证了行为金融学关于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的观点,即噪声交易者风险的存在是基金折价交易的原因,为我国基金业的健康发展和投资者情绪的指标及运作机理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封闭式基金折价是一个令人们深感困惑的问题。这个问题存在于中国的证券市场和西方发达的证券市场。对于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的解释,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从投资者和基金经理之间委托代理产生的代理成本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我国现有的54只封闭式基金的实证分析,证明了中国的封闭式基金之谜能够从“流动性效应”和“投资者情绪理论”得到解释,并提出相应建议以供监管者、基金管理人和投资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对中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在相邻多、空两期市场行情下的风格和收益的稳定性特征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牛市行情中基金风格趋同性强,在资产配置风格上存在较强的“羊群效应”和“搭便车”现象,基金之间的业绩相差不大,而在调整期基金风格和收益发生改变、分化。文章认为,基金风格短期漂移的原因是我国现行的基金信息披露制度和绩效评价机制,进而造成的基金经理人与投资者以及基金经理人之间形成动态博弈。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马可维兹的分散原理,来讨论卖空机制对股票市场稳定性的影响,利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的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了香港股市的卖空机制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发现卖空机制可以使投资者分散风险,稳定股价。  相似文献   

20.
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关于投资者情绪度量指标选取的方法,遴选出适合中国证券市场特征的四类投资者情绪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反映投资者情绪的主要因素,并初步验证了命题:流动性指标数值与投资者情绪成反比;封闭式基金折价率与投资者情绪为负相关;换手率与投资者情绪成正比;中签率与投资者情绪成反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