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广斌 《现代商业》2013,(33):183-184
自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以来,使得美国及全球经济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美国面对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与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及大量信用违约的出现,唯一能做的便是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缓解资金短缺的现状以维持信用。如果流动性的注入超过了美国国内GDP的实际增速便会产生通货膨胀;美国通过注入流动性造成弱势美元从而形成美元的主动贬值借此掠夺全球资源。与此同时,以美元计价大宗商品的价格必将大幅上扬,而我国由于产品的附加值比较低对危机的适应能力较差,短期内无法消化美元贬值所带来的成本压力,大宗商品进口成本的上升将会通过产业链的传导效应向下游转嫁从而导致国内输入型通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货币战争     
《中国海关》2009,(5):54-55
美元危机暗伏.谁将是下一个主导货币?欧元,人民币,或者是一种超级货币? 美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因次贷危机而备受指责.接着为了刺激经济.美国又开动印钞机.大量增发流动性.美国的国家信用更因此遭到普遍质疑。作为全球最主要的外汇储备货币.美元的贬值将意味着多数国家的外汇储备缩水。尽管奥巴马政府一再强调将保持美元的安全性.但事实是否真如他承诺的那样?  相似文献   

3.
自2007年次货危机以来,美国经济持续走低,美联储通过各种方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以期救助处于危机中的金融机构。在美国政府注入流动性的过程中,除了改革传统的公开市场操作和贴现窗口外,美联储还创新了定期贷款拍卖、定期债券出借和一级交易商信贷便利等新政策。而对于出现坏账拨备需求的银行也是直接得到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4.
自2007年次贷危机以来,美国经济持续走低,美联储通过各种方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以期救助处于危机中的金融机构.在美国政府注入流动性的过程中,除了改革传统的公开市场操作和贴现窗口外,美联储还创新了定期贷款拍卖、定期债券出借和一级交易商信贷便利等新政策.而对于出现坏账拨备需求的银行也是直接得到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5.
盛斌  廖莹 《中国海关》2011,(1):77-77
2010年11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推出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预计到2011年6月底之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美联储再次启动"印钞机",无疑是期望通过新一轮的流动性"注水",进一步推动加快经济复苏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袁宜 《新财富》2008,(12):16-18
未来一段时间,全球流动性会出现过剩还是短缺?这是一个问题。一方面,美联储通过各种渠道向全球市场注入了大量的美元流动性;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去杠杆化又导致全球信用紧缩,二者作用互相冲抵。分析表明,在2009年下半年以前,全球市场面临的主要风险可能是流动性的紧缺,而不是过剩,由此形成通缩的压力;在此之后,流动性将逐渐充裕,促使价格逐步回稳,并可能孕育通胀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究竟美元会贬值到何种程度”已成为世界各国政界、商界最关心的话题。次贷危机拖累美国经济放缓是美元贬值的直接诱因。美国双赤字的扩大、美联储不断降息和布什政府放任美元贬值的政策取向。构成了美元贬值的三个深层因素。在美国经济未出现好转迹象之前。美元还会继续贬值。这对美国自身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同时。美元贬值对我国外贸、外资政策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8.
欧元自启动以来,经历连续三年的贬值后开始升值;欧盟欠佳的经济表现、美国奉行强势美元政策和欧央行相当时期内的"不干预",是欧元贬值的主要原因;欧元进入流通、欧美间利差以及欧央行与美联储所持的"善意的忽视"态度,促使欧元汇率超常升值.由于欧盟经济逊于美国将会持续一段时间,欧央行的干预并不以欧元升值为目标,强势美元政策仍是美国长期的对外战略等原因,未来欧元汇率走势将在目标区间内波动,但中心汇率总体上会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9.
《商务周刊》2009,(8):17-17
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到2008年底已高达1.95万亿美元。出于对储备资产安全的关心,许多人对如何经营管理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包括储备多元化、减少对美元资产的依赖性以及外储内用等。3月中旬美联储突然抛出大量回购债券的计划,引发了世人对美国启动印钞机、转嫁损失的担心,有关外汇储备的安全性问题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正>当谈及美元价值的时候,美国政府官方的口头禅便是"强势美元有利于美国"。虽然它是官方的"口头禅",但不是官方的政策。无论是美国政府还是美联储,都未做任何努力来增强美元的地位或者阻止其贬值。对美国政策的一种较为准确的描述,是国内有一个强势美元,而在国外则有一个富有竞争力的美元。国内强势美元意味着能在国内维持美元购买力的低通货膨胀率。这显然是美联储的目标,而且在过去30年里,这个目标完成得相当不错,平均通胀率仅为3%。  相似文献   

11.
《浙商》2009,(12):103-103
美国现在正昼夜不停地开动印钞机,5月20日,美元对主要货币汇率下跌了1%以上。由于全球商品都是以美元来计算的,美元贬值的后果就是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  相似文献   

12.
只要美联储和其他中央银行行使"最后贷款人"职能,给市场注入足够的流动性,就可以缓解问题中国国内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内面临的仍然是流动性过剩而不是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国内银行也应该提高抵押贷款的发放标准,更加谨慎地审查自己的放贷8月,美国次级房贷危机惊吓了全球的买房人、商业贷款银行、中央银行以及资本市场。次级房贷危机是典型的政府鼓励居民购房,金融机构又将房贷资产证券化而导致的流动性短缺。在美国,银行对个人采取信用评级打分的制度,最好的为300,最差的则为900,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国际化趋势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主导国际货币的美元因为印钞机完全为美国政府所操控,所以常常成为美国蓄意贬值、转嫁自身危机的工具,令以美元为主的各国外汇储备动辄缩水,利益得不到保障。  相似文献   

14.
浅析美国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开始采取各种货币、财政政策救市。2009年3月19日,在刺激经济的名义下,美联储当季货币政策会议决定,将在未来6个月内收购价值3 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并在未来12个月内,收购价值7 500亿美元的房利美、房地美(美国最大的两家提供住房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抵押贷款证券,外加1 000亿美元"两房"债券,这一举措相当于联邦基金利率调降75个基点,这也是美联储40年来首次购入国债。无论当局是否承认,美国已进入了"量化宽松"时代。量化宽松,是指央行刻意通过各种途径为经济体系创造新的流动性,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一般来说,只有在利率等常规工具不再有效的情况下,货币当局才会采取这种极端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倪云虎 《浙商》2009,(8):30-31
近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发表了《美联储利率会议声明》。《声明》表示,美联储将新印7500亿美元购买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1000亿美元购买机构债、3000亿美元购买较长期国债证券,总共高达1.15万亿美元!在经历了多次政府财政救市无效的情况下,美国还是选择了下下策:开动美联储的印钞机大量印刷美元纸币来救市!这次如此巨额的滥发纸币,并且采用直接购买债券这样的明目张胆的方式,真是罕见!  相似文献   

16.
2002年开始的新一轮美元贬值,在次贷危机发生后引起了世界范围内更加广泛的关注,美元贬值"损人不利已"的呼声一片。无论美元贬值是否是对次贷危机的借题发挥,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具有特殊地位,分析美元贬值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将对分析世界各国因美元贬值而受到的影响等问题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经济学评价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11月3日,美联储宣布了第二轮量化宽松方案以刺激萎靡不振的美国经济,即通过购进6000亿美元国债等方式向经济注入流动性,并宣布继续维持0%~0.25%历史最低利率至更长时间,这对世界经济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对我国外汇储、金融市场监管有颇多启示.  相似文献   

18.
2011年9月15日,包括欧洲央行、关联储、瑞士央行、日本央行和英国央行在内的世界五大央行宣布,将在年底前协同执行三次美元流动性招标操作为欧洲银行业注入美元流动性。时隔不多久,中国央行宣布,2011年12月5日,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市场释放约4000亿人民币流动性。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1月3日,美联储宣布了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方案来刺激萎靡不振的美国经济,即通过购进6000亿美元国债等方式向经济注入流动性,并宣布继续维持0-O.25%历史最低利率至更长时间。这对世界和中国的经济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有必要进行深入分析。本文介绍了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提出的背景.阐述了该政策的内容、影响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正>过去几年中国央行买入大量美国国债及联邦机构证券,但这些资产利率只有2%多一点;考虑到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升值的因素,每年要贬值十分之一以上。中国央行已陷尴尬境地。过去七年,中国人民银行一直在疯狂地吃进美国方面的资产,买入的美国国债,和房利美/房地美所发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总值大约在1万亿美元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