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张浩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8):127-129
经过近二百年的发展,西方各国的建筑在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下,无论是建筑规模还是建筑形式,都出现了明显的进步,形成了和古典建筑不同的建筑风格。本文试从西方近代建筑的产生和西方建筑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冲击两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当国外建筑师几乎瓜分了国内大型公共建设项目市场,当中国愈渐沦为外国建筑师追新变态的“未来建筑”试验田,当“建筑殖民地”在中国日益扩张,他——加籍华人、现任清华大学教授的国家一级建筑师彭培根,拍案而起,以一颗建筑界的良心和爱国心,为维护中国建筑的审美传统而战。  相似文献   

3.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独到的审美观念,是许多优秀艺术作品产生的理论依据,中国古典园林对于意境的追求由来己久.这种融和了客体的景物、主体的情感的园林意境的创造和欣赏是中国园林美学,尤其是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中国古典建筑的意境美是建筑形式美诸要素的延伸与拓展.人类通过建筑使空间发生变化,借以传达某种基本的情感,象征某种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黎  沈德坤 《价值工程》2013,32(1):71-72
中西方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体现着不同的信念,使得中国与西方的古典建筑有了不同的"文化主题"。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是伴随着封建社会的解体,西方建筑的输入而形成的,即继承与革新成为中国近现代建筑文化的主题。国际上"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等概念在建筑界不仅仅成为一种时尚,更深层次的是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何媛 《房地产导刊》2010,(11):85-87
路易斯·康被誉为这个时代的“建筑诗哲”,他的建筑设计多以简洁、哲学化表达以及富有诗意而著称;那诸多的建筑思想,用他抽象而缥缈的语言表达出来,往往令人费解。康的设计实践根植于现代主义建筑,为他那些诗句般的理论做了注解;而他的诗句般的理论,似乎又为他的实践点染上神秘性。  相似文献   

6.
古典建筑是民族历史化艺术的侧面反映,是珍贵的民族化遗产。在当前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要做好“古”(古典建筑)为今用的工作,使其既能产生唤起民众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社会效益,又能合理使用,充分发挥其潜在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房地产估价工作采用科学的方法,合理、准确地评估古典建筑价格。  相似文献   

7.
丁盟 《价值工程》2014,(17):134-135
中国的传统文化渗透于中国的古典建筑中,而在中国传统的建筑中蕴藏着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底蕴。所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古典建筑,理解了中国的古典建筑,也就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现代的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8.
裘丽伟  陈丽 《价值工程》2011,30(9):132-132
中国人自古以来过着修身养性的生活,人们依赖自然,亲和自然。中国传统建筑主张"天人合一"。基于与自然高度协同的中国文化精神,热爱自然、尊重自然,镶嵌在自然中,仿佛是大自然的一个有机组成。这不仅在中国各建筑类型中有明显的反映,在与自然高度协同的观念在园林中更有突出的表现。这种朴素的哲学思想影响着中国古典建筑室内外空间塑造。本文仅从古建筑的空间处理和建筑的造型两个方面分析一下中国传统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房地产》2004,(12):9-9
天津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保留了一批具有较高价值的历史风貌建筑,既有明清风格的中式四合院、庙堂、寺院,又有近代西洋古典建筑、别墅,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文化和城市景观。经2003年全市历史风貌建筑普查,首批确认历史风貌建筑872幢,建筑面积156.7万平方米,其中大部分历史风貌建筑坐落于原九国租界区,建筑风格和建筑艺术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0.
装配式建筑与《营造法式》都运用了先设计后预制构件继而现场装配的建造流程。本文以雷德候提出的“模件化”为切入点研究装配式建筑与《营造法式》中的装配组合营造工艺,并以“模件”为出发点从建筑材料、形式、构造等方面分析两者的异同,认为两者在设计与建造理念等方面具有相似之处又有显著的不同,希望从中国传统“模件化”的构造智慧中为当代装配式建筑实践带来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昔芳 《房地产导刊》2007,(24):86-89
佛山金地·九珑璧的专利“90°合院”产品,用了最现代、最国际化的建筑语言表达出中国传统建筑中最精髓的概念和智慧。它以中国传统四合院中庭空间布置为蓝本,以立体九宫格为基本体块,实现Townhouse露台、庭院、楼梯、通道、阳台及功能间完美分割。单套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左右,其主要特色在于设有中间庭院,各功能区域围绕中间庭院,这样可以保证中间庭院活动的私密性,同时巧妙镂空部分模块,起到了自然通风和采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居平 《上海房地》2005,(12):48-49
阮仪三教授,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国家历史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法国化部“法兰西共和国艺术与学骑士勋章”获得,曾获联合国教科组织遗产保护委员会颁发的2003年亚太地区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是中国建筑和建筑教育界获此个人殊荣的第一人,被誉为“都市脉的守护”、“历史化名城的‘卫士’”、“古城的守望”。他主持的周庄、同里、乌镇、西塘、南浔等古镇保护规划,被称作“是一块里程碑”。其中,被广为流传的“刀下留城救平遥”更是被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西方古典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设计思想、整体与细节规划等方面的比较,说明两者各有千秋,无论设计师自身的流派倾向或设计思路,最重要的是如何将观赏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注重于重礼制教化,致中和、重礼教、敬天地;崇尚人文精神,西方古典建筑重对称,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之间的比例、均衡、韵律等形式美原则。以及强调艺术、技术、环境的协调与布局,重视比例的适当与艺术的精巧等。因此,可以认为,中国建筑的理念性主要体现在"人文精神"上,而欧洲建筑的理念性主要集中体现在"逻辑思维"上。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参事、原国家建材局副局长蒋明麟日前在“2014第十七届科博会中国能源战略论坛”上表示,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建筑能耗较高,目前既有的建筑大概有95%都是属于高耗能建筑。  相似文献   

16.
韩国著名建筑师承孝相再次来到北京,参加他设计的朝外SOHO项目的开盘仪式和“都市化中的城市留白”论坛。他坦承自己非常喜欢正在快速消失的北京胡同,并质疑现在大家都在渴望的“汽车城市”是否比以前的“自行车城市”更美好。1952年出生的承孝相是韩国少数有国际声誉的建筑师之一,他在中国也先后设计了长城脚下的公社俱乐部、博鳌蓝色海岸和刚刚露出真容的朝外SOHO.他说自己对北京的胡同有深刻印象,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排除了典型西欧古典建筑形式,而是在现代建筑中融合大小不同的胡同、小巷、步行街、广场和公园,把商业设施和公共空间组…  相似文献   

17.
金晏 《企业技术开发》2012,(26):166-167
从整个世界范围内的古典建筑所使用的材料来看,东方尤以中国为代表是以木材为主,西方以石材为主。建筑选材的重要性源于材料至于建筑的意义:建筑的物质基础。中国古典建筑的选用材料的特殊性使其能保存下来的古典建筑不多,究其因,主要有两方面原因:木材资源的丰富和古代思想观念融会贯通(顺生逆克、土木亲民以及阴阳和合)。我国古典建筑因地制宜,依托丰富的木材自然资源,以及丰厚的思想文化底蕴,能建造出各式建筑,满足当时人们各种生活状态所需,并且达到美观与实用共存,同时能与天地自然完全融通,这就是其精妙之处。  相似文献   

18.
建筑化是房地产开发的一个时尚话题。当前有许多理念、概念和主题问世,这启迪了建筑师的创作灵感,也推动了先进化的进步。但同时一些虚假的怪异的化理念也随之而生,令人困惑。那么,如何去营造一个真正具有化内涵的建筑呢?本以上海中心城区旧房综合改造典范“新福康里”为例,结合实践,探索石库门建筑化是如何得以保存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建筑平均寿命30年”,外国建筑就“长寿”吗?《南方周末》介绍了异国建筑不同经验,以饷读者。法国:问责建筑师在法国,建筑工程分为私人项目和公共项目。两者都处于一个叫《公共合同法》的约束之下,这是业主和被委托者之间合同关系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导刊》2013,(3):121-125
热爱离经叛道,热爱打破传统/挑战审美极限,挑战建筑价值观爱之者誉之为天才,恨之者毁之为垃圾/他的建筑是用计算机“算”出来的60岁那年,他才成为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他是建筑界的毕加索:弗兰克·盖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