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动态联盟合作伙伴间收益分配模型及其求解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动态联盟将是2l世纪的主要组织模式。合作伙伴参与动态联盟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本文提出了一种解决动态联盟合作伙伴收益分配问题的模型及其求解的方法。从纳什谈判模型出发,构建效用函数,建立纳什均衡方程。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因素权重,用模糊综合分析法对分配因子的大小进行估计。最后用求解条件极值的方法求解方程得到纳什均衡解。  相似文献   

2.
由于集装箱港口之间的直接竞争转换为集装箱港区联盟之间的合作博弈,因此采用两阶段博弈求解纳什均衡,通过数值分析发现:与非合作博弈相比,合作博弈中联盟方能够收取较高费用和提高联盟利润,但其市场份额均呈下降;而非联盟方的均衡收费、市场份额和均衡利润均为增加,当同一港口集装箱港区结成完全联盟时的增幅最大,即合作博弈中真正的赢家是局外人,其扮演了正交搭便车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张馨之 《价值工程》2012,31(5):56-57
在非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中,涉及四方参与人——业主、承包商、监理方和政府,他们的行为必然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本文以寻租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四方博弈模型,并求解了博弈过程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通过对博弈结果的分析,提出在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应当建立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根据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的目的及内涵,建立了加入跟踪审计后工程建设的关系模型,明晰了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的工作路线、作用和地位。通过对关系模型中博弈关系的分析,建立了业主内部审计部门(跟踪审计)与业主内部建设部门(项目管理人员)之间纯策略的二人博弈模型、建设方(业主)与承包商和工程监理之间混合策略的三人博弈模型,分别求解出了博弈模型的纳什均衡,进而提出了有效防范工程建设中"寻租"行为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移动商务是发生在移动终端和无线网络环境中的应用,其价值链成员结构、业务运营、盈利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革,不仅形成对传统商务活动的挑战,在管理理论上也需要相应的新方法和新思维。本文利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了移动运营商与价值链其他主体之间的合作分成模式,改进了单次博弈寻求主体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竞争策略,通过模拟对方行为调整自身策略的多次博弈过程,求解合理的利润共享机制,使价值链主体可以保持长期合作的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6.
违章行为是造成煤矿企业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从企业安监部门与职工出发,建立两者博弈模型,通过对纳什均衡理论,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出双方现实最优解,并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得出企业减少违章行为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不确定环境下不平等联盟的利益分配博弈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不确定性的普遍存在,使得不平等联盟中伙伴企业间的利益分配问题日益敏感和困难。通过建立不确定环境下的博弈模型并运用丘奎特期望效用理论来解决联盟中这一问题,可使模型分析更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8.
黄昶生 《价值工程》2010,29(14):47-49
论文运用合作博弈的理论与方法,构建了我国石油公司间竞合利益分配模型,并利用目前通行方法确定模型的求解方法,通过对某区块石油开发项目的数据进行简化,进行了利益分配模型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实现资源互补、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共赢的有效技术创新合作组织。联盟能否达到组建目标和完成目标任务,联盟稳定与否至关重要。本文通过联盟稳定性的一次性静态博弈、动态博弈、重复博弈、演化博弈、合作博弈分析,得出了只有长期合作、建立信任关系、有合作成功的示范且比例较高、合作得益分配合理才能维持联盟稳定的相应结论,并从建立长远合作关系、选择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完善相关机制等方面给出了促进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运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楠  李小忠  熊飞 《企业经济》2012,(7):175-178
监管行为和违规行为是证券市场中的一对矛盾体,两者互相博弈。本文通过建立证券市场中监管行为与违规行为的博弈模型,分别得出纯策略纳什均衡和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结果表明:均衡点与监管成本、违规行为处罚力度和违规收益等因素有关。最后提出了规范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s how employer branding can be strengthened by taking a business ecosystem approach that encourages and leverages indirect social exchanges, such as the behaviour of paying it forward. This work is founded on extant literature and exploratory interviews with individuals from firms seeking to strengthen their employer brand by interdependently operating in a business ecosystem. A model is developed that proposes how indirect social exchanges can occur in an ecosystem, and what types of outcomes it can lead to for the individuals, firms and the ecosystem as a whole. As far as can be ascertained,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that combines these perspectives. The work suggests that there is value for firms in taking an ecosystem-focused approach to employer branding. The findings highlight that indirect or generalized social exchanges can provide value for individual firms when they form a group of interdependent collaborators rather than simply being competitors. Further, this work adds to the literature related to employee and partner extra-role behaviour by proposing the perspective of an Ecosystem Citizenship Behaviour. Ecosystem Citizenship Behaviour is an extra-role behaviour that occurs in the business ecosystem and as such can be beneficial for joint employer branding initiatives of participating firms.  相似文献   

12.
移动商务的价值链与商务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燕  高玉飞 《物流科技》2006,29(9):63-66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移动商务也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沟通方式,代表着网络时代商务模式发展的方向。本文从价值链和商务模式的角度探讨了移动商务的各种运作模式和利润实现模式,以期对中国移动商务的发展起到实际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Food waste is a key issue in the circular economy. A circular ecosystem results from the contributions of various stakeholders; however, the claims and value propositions of these stakeholders can differ, hampering long-term sustainability of the ecosystem. This study analyses the case of RiCibo, a circular ecosystem based in Genoa, Italy. RiCibo collects surplus food and redistributes it to the needy in the local community. The study examines the conditions that facilitated RiCibo’s evolution from a simple project to a circular self-sufficient ecosystem characterised by a co-designed circular business model with a broad range of stakehold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haring people, infrastructure and knowledge, together with mutual trust among stakeholders, are the preconditions of a circular ecosystem. Long-term continuity depends on additional tools that enhance financial self-sufficiency, namely, participative governance, a co-designed circular business model, accountability, frequent engagement, local act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dvocacy power.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支撑移动电子商务的相关技术与平台的逐一分析,比较传统电子商务和传统市场环境下的互动营销的运作模式,分析移动电子商务技术与平台条件下的互动营销价值链,根据移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互动营销真实运作过程构建出移动电子商务技术与平台条件下的互动营销模型。而对基于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过程的分析,发现目前市场中存在移动二维码、短信网址、移动商街等多种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应用模式。对互动营销模型和互动营销应用模式进行分析,有利于促进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5.
高永  刘晋  赵秋明 《物流科技》2010,33(1):99-102
从配送报价、物流企业综合实力、物流服务水平、企业物流运行质量、物流成本等五个主要影响移动物流配送服务商的因素,确立了有5个层次、17项指标构成的移动物流配送服务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建立了移动物流配送服务商能力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最后应用具体实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6.
陈元志  陈劲 《企业经济》2012,(8):99-104
本文分析了移动支付价值网络利益相关者的价值主张,对移动支付产业的商业模式进行分类学研究。技术路径的多样性使得移动支付产业的商业模式具有多种可能性,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关系具有复杂性。市场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会催生新型的竞合模式,以消费者和商户为中心设计商业模式是中国移动支付产业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王宏伟 《价值工程》2014,(25):18-19
结合目前国内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本文重在分析移动电子商务价值链上的各个参与者产生的价值以及各个参与者之间关系;通过借鉴在移动电子商务领域取得显著成效的国外移动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现状的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而实现中国移动电子商务产业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轩栋 《价值工程》2013,(17):120-122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由此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客户,而客户的关键在于其价值,从而评价客户关系价值指标体系就越来越重要。本文对指标体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并采用一个移动通讯业的实证进行论证,表明了客户关系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性,以期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更好的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价值创造离不开丰富的知识资源,知识网络是知识资源流通与交互的主要途径,因而探究知识网络嵌入对企业中心型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据此,本文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与知识组合理论,提出知识网络嵌入与价值共创关系的研究假设,并通过引入知识重组和知识势差,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本文采用层次回归、拔靴法和主客观数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证检验,探究知识网络嵌入通过知识重组对价值共创的作用机制以及知识势差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知识网络结构嵌入与关系嵌入均正向影响价值共创;(2)显性与隐性知识重组在知识网络嵌入与价值共创之间发挥双重中介作用,隐性知识重组的中介作用更显著;(3)广度知识势差强化知识重组的中介作用,而深度知识势差对知识重组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从知识组合视角揭示知识网络嵌入驱动价值共创的作用机制,对企业中心型创新生态系统的知识管理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服务生态系统是服务企业进行资源整合、服务交换和价值共创的重要场所,也是数字经济背景下服务产业实现升级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服务生态系统理论,通过文献梳理阐明了服务业服务生态系统中价值创造、参与者关系和共享制度等基本问题,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服务业造成的巨大影响即减少了参与者互动和价值共创、缩小了生态系统规模、加剧了生态系统动荡、催生出大量创新。最后为后疫情时期的服务业发展提出加强服务企业扶持力度、通过科技手段搭建互动桥梁、坚定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利用变革期大力发展服务创新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