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8年上半年,英国标准学会(BSI)对英国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对象为社会各阶层的1845名消费者。调查结果不能令人满意。64%的被调查者认为,服务质量不断下降;72%由于对服务质量不满意,而转向新的服务商;65%向服务商进行了投诉,但未能解决问题;只有21%的消费者对其投诉得到了满意答复。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消费者,当你走进商店选择商品时,当你迈入餐馆品尝佳肴时,当你乘坐车、船、飞机旅行时,当你……总之,当你为生活消费需要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知道法律授予你哪些权利吗?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如下权利:一、保障安全权。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  相似文献   

3.
杨晓明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现在人们都喜欢在节假日里外出旅游,随之而来的却是旅游投诉数量的不断上升。作为一名旅游者,了解一些关于旅游投诉索赔的知识不但能帮助你在遇到问题后能更快更好地解决,更能让你的旅途多几分快乐,少一份担忧。  相似文献   

4.
在日常生活中,您可能会在不经意中购买了假冒伪劣商品,有的消费者购买的耐用消费品,甚至一开箱或刚使用几天就发现产品质量问题,而要求退、换货时又往往会遭到无理拒绝。遇到这种令人心烦的事情,许多人不知道该如何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的消费者由于不了解维权的基本常识或怕麻烦,而选择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做法,放弃了投诉或索赔,这样既使自己的利益受损,又会使制假售假分子存在侥幸心理,客观上助长了假冒伪劣的逐步蔓延。在此,本刊特向您介绍一些投诉维权的基本常识,以便您在遇到类似情况时知道该如何正确应对和处置。  相似文献   

5.
向造假售劣者“索赔”。要求其承担假冒伪劣的法律责任,是我国法律赋予消费者的一项基本权利。今年“3·15”前,全国各地举办的投诉揭假活动,也着实让一些惯于搞假冒伪劣、赚取昧心钱的个别商家心凉胆颤!然而一在接受投诉中,出现了部分消费者由于经验人足或缺乏法律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而投诉质量不高.不能如愿的现象。笔者作为基层法院的工作人员,结合《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法律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遇到的实际问题,就消费…  相似文献   

6.
当新买的皮鞋只穿了十几天就掉了底时,当开启酒瓶突然爆炸造成人身伤害时,人们往往会想到索赔。那么,索赔需要掌握哪些证据呢?《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费法》)规定,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受害者可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或向人民法院起诉。受害者不论投诉还是起诉,都应该提供与商品要素相符的购物发票、商品说明书、广告承诺、质量检验单等证据。《消费法》规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生产者索赔;原企业分立、合并的,可以向变更后承受其权利义务的企…  相似文献   

7.
“投诉难,索赔难,先行赔偿帮你办!”一个响亮的口号,一个全新的概念,令河南新安消费者激动不已。今年3月5日正式挂牌成立的河南省新安县《受理产(商)品质量投诉先行赔偿中心》,标志着新安县45万  相似文献   

8.
自去年以来,江苏省姜堰市消协多次接到消费者对城区部分热线电话声讯台的投诉,投诉内容大致为:一些热线电话台利用假招工、假中奖、假交友等手段,诱惑消费者拨打热线电话,从中骗取高额话费。骗术一:假招工。今年3月,家住姜堰城区的孙某看到一则广告,内容是:“急聘话务员3名,男女不限”,广告上还留下了联系电话。孙某想,自己虽是一名下岗职工,但下岗前曾从事过话务员工作,不妨试试看。于是,孙某拨通了热线电话,当孙某询问对方需要什么条件时,那位小姐不是要孙某读文章,就是要孙某提供详细家庭情况……经过长时间的交谈,孙…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消费者,当你买到劣质产品时,你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应有的保护。切切不要保持沉默,自认倒霉。试试以下几招,或许会使你变怨气为喜气。先交涉投诉前先向经销者或生产者提出问题。因为大多数经销者和生产者还是会为用户着想的,同时他们也不希望因质量和服务方面的问题影响声誉。如果售货员或其他服务人员认为不能解决,你还可以找经理,因为一般人员的权利有限或者怕担责任。动作快如果经过交涉得不到合理解决,就应及时投诉,切不可拖延。时间拖得过长的投诉,不利于判断商品原有…  相似文献   

10.
如因团队服务质量问题造成游客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游客可在90天内,向旅行社所在地的旅游质量监管部门投诉。如果在旅途中与旅行社发生难以调和的纠纷,旅客可拨打各地旅游投诉电话,与当地旅游监管部门或全国“假日办”联系。投诉之前,旅客应该知道以下相关事宜。一、投诉索赔范围1、因旅行社故意或过失,未达到与旅游者合同规定的内容和标准,而造成旅游者直接经济损失的;2、因旅行社的服务未达到国家或行业规定的标准而造成旅游者直接经济损失的;3、因旅行社歇业、解散、破产或合并而造成旅游者经济损失的。二、赔偿请求应符合下列条…  相似文献   

11.
汽车质量和服务方面的投诉日益增多,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如何解决汽车投诉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的一个迫切的课题,近年来,汽车质量和服务投诉大幅度上升,已经成为前三位的投诉热点。投诉内容包括:(1).新车质量投诉(多次维修、长时间修理、退换非常难等);(2)零部件质量投诉;(3)售后服务投诉《服务态度、服务水平、服务纠纷)(4)赔付问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消费者驾驶技术水平低、汽车技术知识缺乏、使用不正确、不按规定保养等问题,少数消费者有超合理范围维权现象。投诉的大量增加、许多问题难以解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我国颁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当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时,消费者可要求经营者增加商品或服务价格一倍的赔偿。受到商家欺诈,大家都知道可以索赔,但是,很多消费者忽略了另外的一些可作消费索赔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巴蜀质量跟踪》2000,(7):47-47
热点一 一些经营者不能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消费环境,消费者在服务场所被搜身、殴打的事件时有发生。消费者对服务场所的投诉主要包括:有些商场设施缺乏安全性,如在大理石地面上打蜡造成有的老年消费者摔倒骨折,安装的透明玻璃门无警示说明而使消费者撞伤;有些旅馆、浴室管理不善,造成消费者钱物丢失,又不承担责任;在餐饮、娱乐场所与消费者发生口角,保安殴打消费者或在消费者遭到第三者殴打时袖手旁观;  相似文献   

14.
误区一:所有消费都可投诉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因此,非此对象的消费投诉不属消费者协会的受理范围。  相似文献   

15.
索赔与维权,已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然而,在选品购物、消费生活中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挽回损失,却是许多消费者不甚熟悉的。为帮助广大消费者全面系统地了解依法维权、合法索赔,本刊在“质量与法”栏目中特辟出“索赔”专栏。本专栏将介绍广大消费者在产品质量、医疗、消费、生活服务等方面受到损害的维权知识与索赔方法,并列举典型案例,运用“责权辨析”阐述法院或仲裁机构处理问题的原理,对如何进行索赔专门介绍“索赔依据”、“索赔对象”、“索赔内容”、“索赔途径”。同时,针对现实生活中索赔情况的复杂性和各类事件的多变性设“特别提示”,指明索赔中各种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尽快达到索赔和维权目的的各种方法,以期给广大消费者更多的帮助并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编者  相似文献   

16.
在报社做记者时接到过这样一起投诉,一位消费者购买了某厂家生产的香肠后,食用时发现香肠内存有一根不短的头发。作为记者有责任帮助消费者维护其合法权益,但是经过多方核实情况后,记者放弃了报道的打算。  相似文献   

17.
广西消费者协会1995年第一季度投诉统计分析今年第一季度,广西各地消协共受理消费者投诉2621件,比上年同期增加194%;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7259220元;接待来访、接受咨询20315人次;(不包话咨询服务活动数字)收到消费者表扬信件65件。按投...  相似文献   

18.
消费者对商品质量、性能、服务等方面不满意时往往要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有些厂 家对消费者的投诉往往不能善解,视投诉为“洪水猛兽”,千方百计推托,费尽心机诡 辩,大动肝火压制。其实,这是极不明智的做法。企业要发展,必须要做出一系列有利于 生产经营的决策,而要做出正确的决策,开发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十分重要,消费者的投 诉实际上反馈了一种信息,企业如果能够合理利用,定能找到商机。日本的家庭主妇抱 怨婴儿用品不方便,一个厂家研究后,生产出了“尿不湿”,大大地赚了一笔钱;我国农 村的消费者反映电视信号差,收看不清晰,…  相似文献   

19.
高峰  蒋曙东 《质量春秋》2010,(11):45-50
一、绪论 当消费者对商品/服务不满时.并非所有人都会产生投诉意向.也并非所有产生投诉意向的消费者都会采取行动。消费者对投诉处理过程和结果的感知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后果。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位消费者,当你买到劣质产品时,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使自已的合法权益得到应有的保护。切不要保持沉默,自认倒霉。下面几招你不妨试试。先向经销者或生产者提出问题。因为大多数经销者和生产者还是会为用户着想的,他们也不希望因质量和服务方面的问题影响声誉。如果售货员或其他服务人员认为不能解决,你还可以找经理,因为一般人员的权力有限或者怕担责任。如果经过交涉得不到合理解决,就应及时投诉,切不可拖延。时间拖得过长的投诉,不利于判断商品原有损坏和正常磨损的区别,以致难以定性。拖延投诉,也会导致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