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动态匹配的角度分析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与投入要素之间的动态关系,揭示了在要素投入的"有效区间",资源,以及资源配置对企业吸收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组织惯例构成,组织惯例是吸收能力、发挥作用的支持和保障,吸收能力是企业执行组织惯例的结果体现。本文根据知识吸收能力的作用结果不同对与之关联的组织惯例进行划分,构建基于吸收能力的组织惯例内容框架,分析基于吸收能力的组织惯例作用机理及惯例间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3.
宋婷  夏雨  邓文婧 《商》2013,(10):276-276
吸收能力理论提出20多年来,一直是研究领域的热点。通过研究发现,企业的先验知识,组织内部机制以及组织与环境的作用机制对吸收能力产生重要影响,成为企业提高吸收能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基于知识的视角,阐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机理,对吸收能力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发现,吸收能力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因素。吸收能力的决定因素是企业文化、先验知识、学习机制、知识网络位置和网络组织关系,提出建立学习型组织,开展标杆学习活动和采取产学研合作创新方式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技术多元化影响知识吸收能力与绩效,但是对技术多元化影响企业绩效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见,也较缺乏基于中国高技术企业的实证分析。基于动态能力理论,从技术多元化的广度与深度视角探讨其对企业绩效的中介效应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多元化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作用,吸收能力在企业技术多元化影响企业绩效的过程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6.
王颖  崔健  张潇  刘志国 《商业时代》2012,(23):98-99
个体知识吸收能力是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重要基础,本质是个体掌握的与知识吸收有关的隐性知识。本文应用隐性知识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知识吸收的实际,通过对个体隐性知识存量进行定量测评的方式设计了个体知识吸收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个体知识吸收能力进行整体分析和评判。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研究了单一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但在产业集群的背景下研究企业吸收能力的较少。本文以产业集群为背景,探讨了群内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构建了相关关系模型,并提出了研究假设。  相似文献   

8.
知识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而吸收能力则是影响企业知识获取的关键因素。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选择研发投入、先验知识、学习强度、组织结构和整合能力这五个因素作为研究对象来分析企业吸收能力大小对企业知识获取的影响,通过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并提出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企业间学习性联盟知识管理的视角,本研究探讨企业吸收能力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珠三角地区157家高科技企业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吸收能力是影响新产品开发绩效的重要因素,知识整合和知识创新在吸收能力与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关系中起到了链式中介的作用,而知识整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直接影响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企业吸收能力和冗余资源可以直接促进企业绩效的改善,也可通过企业创新活动间接地促进企业绩效的改善。基于创新的视角,文章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创新是企业吸收能力和冗余资源与企业绩效的中间纽带,是企业吸收能力和冗余资源促进企业绩效改善的中间变量。基于这一分析结果,企业应提升自身的动态适应性、培育"双元能力"并提高自身的创新水平,借以实现自身绩效的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1.
创新来源于知识的应用,因此知识吸收能力是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是一个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依据,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软实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需要企业文化中存在变化,而这种变化作为企业文化中不安定的因素,也会影响着企业的发展。针对企业文化对知识吸收的影响,探讨企业文化对知识吸收能力的影响因素,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一些建议,为企业建立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深以及社会发展的速度,当前的企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和经营管理环境都出现了很大的改变。在当前的网络环境背景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于不败之地,需要充分的认识网络化环境对于企业所产生的影响。但是企业如何有效的利用网络获取资源呢?网络密度与知识吸收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两个因素。本文主要分析与探讨网络密度以及知识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郑静 《上海商业》2023,(1):175-177
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专业的入门课和基础课,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心态及学习效果。本文借助吸收能力理论,从知识获取能力、知识消化能力、知识转换能力和知识利用能力这四个维度来分析会计学原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课程改革的途径,希望能提高学生学习课程的吸收能力,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构建古诺模型,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吸收能力与跨国公司技术溢出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当东道国内资企业吸收能力低于门槛值时,技术溢出率会随着内资企业吸收能力的提升而递增,内资企业愿意支付更多费用获取技术溢出,而跨国公司降低为预防技术溢出而支付的费用;当东道国内资企业的吸收能力高于门槛值时,此时内资企业具有相对较高的技术水平,技术溢出率主要取决于内资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模仿两者之间的权衡。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酒店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如何促进酒店员工个体创新是有待解决的问题。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创新行为产生的机制进行了研究,其中创新氛围被视为影响创新行为的重要前因变量。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研究创新氛围对酒店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同时深入探讨知识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采用国外成熟的量表,通过线上和线下发放问卷的形式对酒店252名员工进行调查,并运用SPSS20.0和AMOS2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同源方差分析、信效度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创新氛围正向影响创新行为、知识吸收能力;知识吸收能力对创新行为具有正向影响;知识吸收能力在创新氛围和创新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对酒店行业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树立和培养创新的酒店文化;二是要在酒店中营造知识共享氛围,提高员工的知识吸收能力;三是要加大对员工创新行为奖励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苏艳林 《商业时代》2012,(32):90-91
本文构建了市场导向、吸收能力和技术创新的研究框架,并分析认为,市场导向的不同维度对技术创新有不同的影响,吸收能力作为获取、吸收和利用外部知识和资源的重要能力,对市场导向和技术创新方式有着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理论界广泛认为通过提升吸收能力,增强对外部知识的吸收,能够有效地提高创新能力。从区域层面对目前理论界关于吸收能力与创新能力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区域吸收能力、区域创新能力的前因、后因以及测量指标进行了综述。大量文献指出区域吸收能力对区域创新能力有重要的驱动作用,并发现了区域吸收能力的门槛效应。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区域吸收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构建基于企业吸收能力的被调节中介效应模型,探究用户知识开发与知识异质程度和企业认同程度的交互作用,研究两种交互作用对企业新产品绩效的影响。在来自中国企业的528份有效问卷的调查中发现,只有当企业对用户知识信息具有预期低异质度和高认知度时,高参与度的用户知识信息才能更好地通过企业吸收而实现企业创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将环境问题置于企业战略层面已得到普遍认同,绿色创新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自然资源基础观理论、知识管理理论和吸收能力理论,本文对长三角地区249家制造业企业进行实证研究,验证前瞻型环境战略对绿色创新绩效的作用过程与影响机理。实证结果表明,制定前瞻型环境战略的企业可以通过积累绿色智力资本和增强吸收能力来提高企业绿色创新绩效。通过Bootstrap检验发现,绿色智力资本对吸收能力有积极影响,二者在前瞻型环境战略与绿色创新绩效间有链式中介作用,并在对比中发现链式中介效应与单独中介效应具有显著差异。研究为企业制定环境战略和提高绿色创新绩效提供了理论指导与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已经成为对外投资大国但并非强国,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经营绩效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中国338家有国际化行为的企业进行调查,考察了这些企业的“引进来”经历(内向国际化模式)对“走出去”结果(外向国际化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引进来”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走出去”的效果:(1)资产内向国际化对外向国际化绩效有直接的正向效应;(2)非资产内向国际化对外向国际化绩效有直接的负向效应,以吸收能力为中介对外向国际化绩效有正向间接效应.这表明,如果企业采用非资产内向国际化,则一定要通过该模式学习知识,积累竞争优势,提高吸收能力,才能成功“走出去”;反之欲速则不达.如果企业采用资产内向国际化,则很难通过该模式提升企业的吸收能力,但借用该模式的杠杆作用可直接提高海外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