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本文运用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从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对1988—2003年间农业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实证研究。除考虑已有文献普遍采用的中性技术进步Cobb—Douglas生产函数外,还考虑了有偏技术进步的CD函数,进而分析各投入要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研究表明:1988~2003年农业GDP的增长54.37%的份额是依靠投入的扩张获得,剩余45.63%是全要素生产率TFP的贡献份额。物质费用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高,并且对农业的作用仍在增加,劳动力、土地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在下降。  相似文献   

2.
1990—2007年北京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建立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模型,对北京市1990—2007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北京市农业科技进步率由1990—1998年的57.09%上升到1999—2007年的78.32%。在以上两阶段,农业总产值增长率由5.62%增长到8.23%,物质消耗的增长率由9.97%增长到11.02%。本文基于对以上农业各投入要素对于北京农业总产值增长的影响状况,提出了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周海文  周海川 《农村经济》2022,(11):125-133
当前除草剂在中国农业生产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但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未获得学界的足够重视。本文运用农业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分析了除草剂能够节约农北生产中劳动力和土地要素投入,并基于中国农垦系统2000~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实证估计了除草剂对农业产值增长的边际贡献以及对其他生产要素替代作用的大小。研究发现:除草剂能显著提高农业总产值,且年均增量贡献率高达11.24%;产出弹性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农业生产促进作用提升;与其他投入要素相比,除草剂对农业产值年均增量贡献率排在第一位;除草剂与劳动力、土地、机械、化肥和农药等投入要素之间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基于此,文末提出重视除草剂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增加除草剂投入,充分发挥除草剂对其他生产要素的替代功能,推动除草剂减量增效利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函数)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对兵团1991年~2010年期间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为:兵团农业机械化对农业总产出增长的贡献率为15.72%,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率为21.90%。表明兵团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兵团的特殊性,兵团农业机械化并没有导致兵团农业劳动力的大幅度减少,致使兵团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率并不高。并针对测算结果,提出了提高兵团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和农业劳动生产率贡献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科技进步对广东农业发展作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新安 《南方农村》2009,25(6):49-52
根据改进后具有广泛适应性的C—D生产函数模型,对广东省1986—200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年来农业科技进步对广东农业的贡献份额为32.92%,“十五”期间达到了53.22%。广东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正由过渡型农业经济增长向集约型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Solow余值理论,利用湖北省1992-2011年的相关数据,通过使用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农村劳动力投入量和农业资本存量三个指标,测算出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年均速度为3.59%、农业科技创新年均贡献率为26.59%.通过分析得出湖北省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为农业生产资本存量的增加和农业科技创新.最后指出,要实现湖北省农业经济增长,要重视农业科技创新的作用,一方面要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注重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另一方面建立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导、多元化、多渠道的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机制,实现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中性技术进步和偏技术进步C—D生产函数,建立C-D生产函数固定影响模型和随机影响模型.对2000-2007年海南各市县农业经济增长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资本对海南省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其次是土地,再次为劳动力投入和科技进步;从东部、中部和西部来看,在东部,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土地其次,劳动力最小;在中部和西部,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劳动力其次,土地最小。  相似文献   

8.
近20年中国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变动趋势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本研究试图从一种新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农业生产中投入要素的弹性变动趋势建立模型,进而测算1986~2003年中国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得出一些以投入要素弹性变动趋势及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变动趋势分析为基础的结论:①物质投入对农业产出的贡献已经进入平稳增长时期;②现阶段,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是一个与政策导向密切相关的指标;③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可以与国家每一个“五年计划”不同步。  相似文献   

9.
为明晰土地、劳动力、资本等投入要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差异,促进当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以期实现要素替代的平衡性。通过建立C-D函数模型和CES函数模型,以河南省2006—2016年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对投入要素的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生产函数测量的要素贡献顺序一致,但是贡献率存在差异,C-D生产函数测算得出资本要素、劳动力要素和土地要素近10年的年均贡献率分别为63.246%、12.025%、11.776%,而CES生产函数测算得出资本要素、劳动力要素和土地要素年均贡献率分别为39.5656%、10.0487%、7.7673%。从长期看,技术革新能促使所有投入要素的数量和比例发生改变,C-D生产函数有助于分析和掌握各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的长期发展趋势;从短期看,在制度、技术、价格等既定条件下,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可替代性,CES生产函数得出的要素贡献率更能反映当下实际情况,有助于帮助我们解决当前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探索建设用地要素投入对徐州二三产业增长贡献的定量测算方法为研究目的,以通过Cobb—Dauglas生产函数建立模型为研究方法,研究结果显示:2000-2010年间的徐州市建设用地要素投入每增加1%,二三产业生产,总值增长0.08%,二三产业增长对建设用地敏感性不高;建设用地要素容易被资本和劳动力因素替代;建设用地要素贡献率为4.20%,而其增长率达到7.62%,较快增长而较低贡献表明,土地农转用过快而存量建设用地利用不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