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内控机制,处于企业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正如COSO报告对内部控制概念的描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员工共同设计并实施的,旨在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关联的要素,其主要特点是既包括了内部控制环境,又考虑了外部控制环境和诸多风险因素。因此,只有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才能防范舞弊,减少损失,确保企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美国内部控制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武扬 《会计之友》2003,(12):46-47
通过对美国内部控制发展各阶段的认识,分析了我国当前内部控制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建议通过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加强法制建设等企业外部环境建设,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为内部控制机制建立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进而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君昊电工有限公司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预算阶段、收入阶段、支出阶段和清查阶段进行分析,发现该公司在每个阶段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经分析得知,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不完善根源是企业控制环境差、风险防范意识不强、资金控制点薄弱、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和没有独立的内部监督机制等原因,最后的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为进一步完善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明确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企业信息化进程中,信息系统在内部环境、风险评估、内部监督、控制活动以及信息与沟通等方面而对内部控制产生了影响。文章通过分析了"内部控制"在我国的发展,"内部控制"的定义及在企业中建立、实施时的原则,以及企业信息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实施内部控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企业经济》2013,(5):5-8
从企业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以及信息沟通四个方面针对广东省高速公路交通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状况开展实地问卷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调研结果显示:目前交通企业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意识、内部控制现状方面都有待改进。鉴于此,为改进企业内部控制现状,文章结合交通企业自身的特点,运用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提出了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交通企业风险评估体系、规范企业风险控制活动、建立企业信息共享与沟通系统和企业持续监控系统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是社会进步发展的体现,市场经济要求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体现了企业“责权利”相统一的经营理念。企业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适应市场的需求,因此改变内部环境,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与凝聚力是企业占领市场、开拓市场的重要保证。内部控制是企业有效地改善内部环境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从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两个主要阶段谈起,浅析具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以此对企业今后的持续发展起到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7.
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首当其冲。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控制环境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直接影响到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本文从创建内部控制环境、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监督以及建立信息与沟通系统等四个方面思考了如何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9.
缪越 《民营科技》2013,(8):79-80
现阶段我国政府和企业对内部控制越发重视,这是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密切联系的。我国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目前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纵观世界各国企业的发展史,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一套健全有效的内部系统。现重点是通过借鉴内部控制方面的先进理论,结合我国内部控制的理论发展,对我国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其中重点对改善现有控制环境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越来越引起各方关注,但对通过加强控制环境研究来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重视不够。本文基于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现状,分析了企业控制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企业应注重培育自身特色文化,以期通过内因的强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董事会职能、设立合理的组织结构以及强化内部审计等,使内部控制得以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控进行了探讨,分析当下信息技术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并提出内控系统和内控系统评价体系是内部控制模式不可或缺的两要素。同时分析了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和风险管理框架,以及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等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或研究的内部控制框架或法律规范。最后介绍了在ERP环境下设置内部控制系统的具体方法以及总账管理系统内部控制的设计关键点。  相似文献   

12.
企业内部控制提出已有50年了。在50年里,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花了近40年,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用了5年时间。前两个阶段是从会计职业界的视角认识内部控制,第三阶段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扩大至所有会计财务审计组织。199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1996年12月财政部发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初次要求注册会计师审查企业的内部控制,并明确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内容(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等;而1997年颁布的《会计法》则是我国第一部体现内部会计控制要求的法律…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会计信息化逐渐推进,传统的工作环境、模式已经难以匹配现阶段的需求,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强化企业的内控管理成为现阶段紧迫且重要的任务。企业想要实现内部控制的信息化,需要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正确分析和评估风险、加强内部审计以及法制建设等角度出发,全面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雁 《企业导报》2009,(8):90-91
<正>一、完善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一)完善房地产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具体经营目标和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内部控制其他要素发挥作用的基础,并对其他因素起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罗伯特·安东尼曾说过:"管理企业就好比驾驶一辆汽车,车速越快,越需要好的控制环境。"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企业的长期、快速发展以及风险控制防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五个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下面就从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来分析企业的内控风险防范: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内部控制理论起源于内部牵制制度,成熟于COSO报告,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阶段、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COSO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影响,旨在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它认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主要由控制环  相似文献   

17.
内部控制理论在世界企业管理史上已经有两个世纪的历史,而在我国引起广泛关注还是近几年的事。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其他员工制定和实施的,旨在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益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等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5个主要方面,其中控制环境是其他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是内部控制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内部控制是企业运营和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特别是在企业面对着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不确定因素逐渐增多的情况下,更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经营特点,不断完善和优化内部控制,及时应对和化解各类突发情况。企业需要强化内部控制建设,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从全面梳理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到理顺管理体制、落实责权利等方面,使其融入各项管理之中,形成企业内部控制的长效机制,更好地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企业在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建设方式、风险控制和具体实施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为了促使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改善治理结构以及提升市场竞争力,本文结合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针对目前企业在内控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鉴于目前我国理论及实务界对内部控制问题的探讨,较少结合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状况。本文简要介绍了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四个阶段,结合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环境,特别是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的现状,重点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作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内部控制环境其好坏直接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实施的效果,而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主要受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和企业文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企业只有将这几个要素问题都解决了,才能做好内部控制。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认识和理解企业内部环境控制的各个要素来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