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技术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的区域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2000~2003年表征区域经济水平及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数据为基础,研究了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差异。结果表明,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有较高的贡献度,但我国欠发达地区的技术创新水平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均小于发达地区,由此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认为欠发达地区要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缩小发展差距,就必须制定积极的技术创新赶超战略,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技术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的区域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000 ̄2003年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数据为基础,研究了技术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水平所存在的地区性差异。结果表明,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有较高的贡献度,但我国欠发达地区的技术创新水平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均小于发达地区,由此加剧了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欠发达地区要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缩小发展差距,就必须制定积极的技术创新赶超战略,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3.
增长极理论与不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探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论述了增长极理论的基本内客,指出增长极理论具有快速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优点,但也有导致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负效应。以增长极理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不发达地区实观经济快速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但应注意强化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克服极化效应带来的负影响。因此在制定增长极战略时,应在区位选择、主导产业选择、经济活动方式等方面强化增长中心的扩散效应,使增长中心在获得自身迅速发展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带动其他落后地区的发展,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亭喜  苏旦 《经济问题》2012,(3):125-129
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是提高经济落后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同发达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一项长期战略。改革开放以来,从整体上说,我国各省区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不仅存在而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比较了三个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与变动趋势,分析了影响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了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所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试论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园林 《现代财经》2005,25(3):19-22
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缺乏应有的联系与互动,区域内部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区域之间因市场化差异而造成不发达地区造血功能不足,行政区经济越来越成为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的刚性因素等问题。为此,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战略,加强对中西部发展的支持力度,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制度创新等,以推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不平衡发展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有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之分,而且都非常重视区域经济之间的合作。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本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也为其他  相似文献   

7.
苏南、苏北区域经济互动协调发展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柏鹤  董瑞芝 《经济前沿》2006,7(5):27-30
长期以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始终是政府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一系列政策措施下,的确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总体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特别是不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差距拉大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与我国的东、西部一样,江苏的苏南、苏北地区亦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结合江苏的实际情况,提出区域间互动协调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8.
综观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东中西部各有特色,但落差依然存在,其重要表征是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差异。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多种因素,区域特色经济在我国沿海地区得以较早发育并较充分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日渐完善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中西部地区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生成机制基本成熟,沿海发达地区区域特色经济的崛起和做大,必将给中西部地区区域开发和实施赶超战略带来诸多启示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生产链、全球生产系统与空间发展的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时代,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最主要的驱动力,已不再是传统的生产要素禀赋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区域经济理论,其核心方法为生产链分析方法.我国的区域经济研究与地区发展规划中,仍未完整展开此方法的运用.本文的研究,是对全球生产系统和生产链分析方法进行梳理和归纳,以期运用于我国区域经济研究与地区发展(战略)规划中.  相似文献   

10.
北京大学副教授杨开忠完成的《中国区域发展与政策研究》课题,在系统描述建国以来我国宏观区域发展特征和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说明和解释我国区域发展和运行的区际分工转型学说;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分工政策论”或称“中性区域政策”的系统主张。认为在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区域政策目标应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但实现这一目标既不能经由倾向不发达区域的平衡区域发展战略,也不应通过倾向相对发达区域的不平衡战略即所谓梯度发展战略来实现,关键在于发挥地区优势、合理组织区际分工与联系。贯彻这一战略须实施区域一体化政策、区域产业政策和问题区域重点干预三位一体的政策工具,其中,区域产业政策至关重要。与我国八十  相似文献   

11.
Health, Wealth, Fertility, Education, and Inequalit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authors use a new cross-country dataset to estimate the strength of the links between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cluding indicators of health, fertility, and education, as well as material wellbeing. This differs from previous studies in employing data for different income groups in each country in order to provide direct evidence on factors driving inequality, and in using a unique measure of material wellbeing that does not rely on PPP comparisons.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This study provides further evidence of the inflationary efects of the rates of growth of money supply, gross domestic product, efective exchange rate, and imported inflation for Egypt, Morocco, and Tunisia using quarterly data from 1964 to 1990. In addition, it examines the Granger causality between inflation and money supply as well as between inflation and the real exchange rate in the countries under consideration. Most of th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extant theory and empirical evidence.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survey, we discuss how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PR) protection in the South affects trade flow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flows, and technology transfers from the North to the South. We also discuss optimal IPR policies and their effect on innovation. Our discussion covers both theoretical studie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This survey is both comprehensive and critical. It aims to give readers the current state of IPR and globalization literature. Some issues have been studied more thoroughly, whereas for others the surface has only been scratched upon. This survey gives readers a clearer picture of the literature and may help them find future research topics.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empirically investigates the role of trade, remittances, and institution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 large sample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using recently developed instruments for all these variables. Both cross-country (over 30 years) and dynamic panel data (over 5-year periods) regressions of growth rates on instrumented trade, remittances, and institutions provide evidence of a significant impact of trade, institutions, and remittances on growth. While institutions foster growth, remittances hamper it. The effect of trade on growth is positive in cross-sectional regressions but ambiguous in dynamic panel data regressions. These results are indicative of a more important role for trade in explaining growth in the very long run compared with over shorter horizon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