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企业进入新产业的时机选择与企业资源基础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的资源基础倾向于影响企业进入新产业的时机;另一方面,企业进入新产业的时机反过来影响企业的资源积累.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技术研发难度、市场竞争强度对新兴技术商业化过程中企业进入数量的影响,提出了企业进入数量差异性的三个假说,收集86个成功实现商业化的新兴技术数据,采用企业进入数量作为被解释变量,利用OLS和负二项回归检验了技术研发难度、市场竞争强度对企业进入数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研发难度和市场竞争强度均正向影响了新兴技术商业化初期的企业进入数量,市场竞争强度负向调节了技术研发难度对企业进入数量的边际影响,并且这些促进效应不随时代变迁而产生显著差异。这解释了为什么新兴技术商业化成功时企业进入数量存在显著差异,揭示了企业进入数量乃至初始市场结构的内生性。  相似文献   

3.
王丹 《特区经济》2007,216(1):279-280
关于多元化的是非,已不再是学术界和企业界争论的焦点,问题在于如何成功地进行多元化。决定多元化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多元化经营的进入时机”问题,时机进入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多元化的成败。所以本文就针对企业多元化经营时机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为试图或正在进行多元化战略的企业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牛德才 《魅力中国》2013,(13):378-378
进入新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市场竞争的程度日趋激烈,企业的生存、发展时机和危机转换急骤,企业的每一个职工必须不断学习。职工岗位培训就是指企业为使职工适应管理环境和技术环境的变化在专业技术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方面进行的教育培训,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措施。岗位培训获得成功必须搞好班级管理工作,而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则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质量,那么如何做好岗位培训的班主任工作呢?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知识产权保护对跨国公司进入策略的影响纳入南北技术扩散的两阶段博弈模型,分析了南方国家为获得更多技术溢出而进行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选择。认为南方国家最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应为刚够吸引FDI的程度,任何加强保护的措施将增加南方国家企业的成本,从而降低南方国家企业的利润,并损害消费者福利。通过进一步分析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因素发现,通过关税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组合政策可以吸引FDI进入对南方国家溢出效应较好的产业。  相似文献   

6.
龚毅  杨利峰 《科技和产业》2013,(10):129-133
论述了企业技术机会识别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研究了企业技术的多重影响因素及其特点,在基于技术战略决策对企业技术机会识别进行概念性定义的前提下,探讨了在企业技术多重因素影响下如何识别技术机会和提高企业技术机会的识别能力,进而对企业的技术创新产生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疏卉  梁瑜  雷梦云 《中国经贸》2014,(8):115-116
本文回顾了影响企业电子商务技术采纳因素领域的最新研究,并根据以前企业电子商务技术实施经验及对国内外企业关于实施电子商务技术现状的调查实证研究,以UTAUT模型(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 UTAUT)为基础分析了影响企业电子商务技术采纳过程中的各种因素。根据对该模型研究结果的分析及解释,对企业实施电子商务技术和学者在此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相关的建议,以期改善企业电子商务化效率低下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国际化视角下民营企业外部技术成长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技术问题一直都制约着我国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充分利用外部技术源是企业技术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对外部技术成长的三种模式及特点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影响企业外部技术成长战略选择的因素,并结合交易成本理论特性和三种技术模式的特点构建了一个企业外部技术成长的战略框架,以期对民营企业外部技术源的选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技术多元化研究现状探析与整合框架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技术基础的多元化战略(以下简称技术多元化)既是多元化战略、技术战略、创新管理等研究领域的交叉研究热点,又在中国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系统阐述技术多元化的理论基础、概念内涵、模式和类型等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技术多元化的前因(即技术多元化的动机与影响因素)和绩效影响(即技术多元化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及相关变量测量,最后构建了一个技术多元化整合研究框架,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和我国加入WTO ,企业更加认识到信息化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就目前情况来看 ,许多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但成功率低 ,如何把握时机 ,解决问题 ,从技术和管理创新方面来推动企业信息化发展是把握时机、解决问题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1.
钟荣丙 《科技和产业》2014,14(11):161-166
大数据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既迎来快速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机遇,也要承担新的创新责任,在其爆炸式发展中保障大数据开发和利用的技术服务和技术安全。在此基础上,探明信息技术创新的演进趋向在于技术选择的专业化和高端化、创新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创新模式的集成化和协同化,并指出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创新的战略重心在于健全国家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引进和培养信息技术人才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12.
针对集中了大型企业的环保技术与资料的数据库,为防止非法用户的侵入或因为合法用户的不慎操作而造成破坏,对安全环保技术系统的访问控制机制进行了改进,结合了角色和任务两种访问控制机制的优点,实现了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访问控制,从而简化了其安全控制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来源于技术引进基础上的自主创新.如果企业不能把自身的创新能力、创新机制和引进时机、引进策略很好的结合起来的话,在二次创新的过程中势必会遭遇意想不到的困境.因此企业必须确认自身的创新主体地位,适时进行组织再造,规范创新激励机制和投资机制,积极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闫佳丽 《科技和产业》2014,14(10):146-149
近年来,3D打印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典型工具Pajek,从3D打印技术专利权人的合作角度进行分析,以揭示3D打印技术领域的合作概况,为我国学者寻求战略合作伙伴、抓住机遇发展工业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mpact that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privatization implemented in Estonia and Slovenia might have had on the pattern of technology transfer to domestic firms through either FDI or international trade. We develop an empirical model that looks at three aspects of the problem: the importance of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FDI; the role of local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the role of trade in technology transfer.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method of privatization does influence the way a firm obtains technology from abroad: Estonia, which attracted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FDI through its privatization programme, used this channel to gain direct access to global markets for technology, while Slovenia discouraged sales of state enterprises to multinational firms and inclined domestic firms to use trade flows to gain access to these markets. JEL no. D24, F14  相似文献   

16.
李萍 《特区经济》2006,(12):24-25
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活动中最具活力的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是现代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焦点,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与开发,是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十分重视科技发展,广东省也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利用本身的物质基础和人文地理优势,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本文将结合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实际情况,指出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葛万锋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2):43-48
安徽科技虽然获得了较快发展,但与经济发达地区和省份相比仍显滞后,与安徽经济高速发展对科技的紧迫需求还不相适应.文章通过采用SWOT分析的方法,从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四个方面对安徽科技发展所具有的内、外部条件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全面概括和综合分析.以期为安徽科技的发展道路及创新路径选择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日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建设“两型社会”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经济以1970年为界限分为两个时期。1955-1973年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是以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排放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时期,以1970年的公害防治对策和1973年石油危机为契机,日本经济转变为以技术进步和资源节约为基础的集约型发展方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转变经济发展发展方式的途径与经验,对正在谋求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核心技术价值开发的潜力巨大,而开发者策略选择失当会导致项目开发失败。在梳理核心技术价值开发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核心技术价值开发大致分为研发、成果转化和新成果再转化三个阶段,并构建了基于全寿命周期的核心技术价值开发理论模型。借助于核心技术价值开发不同阶段目标和致命因素关系的理性分析以及典型案例归纳,提出了针对处于技术生命周期内不同阶段的核心技术价值开发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西安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但这种科技优势却未能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主要是因为存在着科技资源的"分隔"、"分离"、"分散"等三分问题。以西部大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西咸新区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为组成部分,提出并构建西安大区域发展战略。该战略的提出进一步理清了西安统筹科技资源面临的巨大机遇和必要性,为西安统筹科技资源提供了坚实的现实基础和强大的牵引力量。西安统筹科技资源需要根据大区域发展战略下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定位,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有效破解科技资源"三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西安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