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西部开发战略下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五个统筹",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只要措施得当,实施得力,实现发展与环保"双赢"是完全可能的.本文探讨了在西部开发战略下的生态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十五”期间,西部大开发以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输出和“五大标志性工程”为核心内容的开发战略取得较大成绩: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生态脆弱地区普遍走出倒退困境,实现恢复性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和能源资源紧张使西部突破引资难局面,生态旅游成为消费亮点,能源资源开发成为投资热点;重点地区和特色优势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西部开发是在失衡的生态环境中和淡水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要充分认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在西部开发中的重要性,并在西部开发中吸取历史教训,在研究西部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西部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滇中经济区建设已经纳入国家战略,是桥头堡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明确要求。但该地区环境问题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也日益突显出来,政府如何发挥作用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这是作为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的。文章从制定环境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出发,就环境问题解决的经济手段的优势及经济靠市场,环保靠政府的思路进行分析,指出环境问题本质上就是经济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发挥政府宏观管理者的作用,运用环境经济政策来解决环境问题,规划实施相应的保障措施,最终实现滇中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的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稳定的生态系统是直接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问题。完善的环境法律体系保证是西部大开发持续深入的关键所在。近二十年来由于环境法律体系的疲软,致使西部地区面临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文章从西部大开发中资源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为突破口,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提出了加强资源环境法律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背景,重点及政策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除了有利于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维护社会公平以外,还有提高西部地区居民收、拉动市场需求的作用,因而也有提高效率的功用,在论述了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后,本文描述了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强调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同时,应积极推进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7.
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本文用大量资料剖析了西部生态环境恶化的自然原因与经济行为之间的必然联系。从不同方面提出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与措施,旨在借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实现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探讨川、滇、藏三省共同构建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经济圈的基本对策与思路,提出发展生态旅游是我国西部地区寻求资源合理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平衡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9.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历来存在矛盾,在西部开发中也不例外。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就包括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两项任务,而事实上,这种开发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我国党和政府对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给予了特别关注,把生态保护和建设放在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首要地位。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必须首先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如果不从现在做起,努力使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的改善,在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会落空,而且我们整个民族的生态和…  相似文献   

10.
2013年2月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设立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这不仅有利于保障我国战略资源安全、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精神,也是实现攀西地区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推进四川省等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在对建设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重要意义及现状并对财税政策支持创新开发试验区的理论分析之后,在借鉴国内其他试验区和国外创新开发试验区经验基础上,提出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芳 《经济问题》2005,(7):73-75
西部开发,生态先行,环境立法更要先行。加强地方环境保护立法是西部法制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地方环境保护立法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立法确立资源管理制度、推进资源价格合理化、加强资源核算、建立资源开发利用市场机制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与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加强西部大开发中环境地方法制建设的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以保障西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西部开发,土地资源是西部最丰富、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开发是西部开发的基石,土地资源开发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通过土地资源开发,营造西部良好的自然环境,不仅西部受益,还将惠及其他地区。应以创新精神实施西部土地资源开发,以国土治理为导向,谁治理谁受益,以此吸引人才、资金和其他资源向西部流动。  相似文献   

13.
西部民族地区作为自然资源丰富的区域,经济发展一直依赖于资源优势,但近年来资源开发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给我们提出严峻课题——保护和开发如何兼顾?周城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开发与保护并重,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文章重点研究其可持续发展的两点经验,希望能给西部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曾德高 《经济师》2001,(9):54-55
建设山川秀美的新西部 ,实现人与环境、自然生态的和谐协调发展 ,是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目标。西方一些国家付出环境、资源的沉重代价而实现了工业化 ,我国尚未实现工业化却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知识经济以知识和信息为核心资源 ,科学利用现有资源 ,开发利用新的资源。解决西部大开发中面临的资源、环境生态问题 ,必须发展知识经济  相似文献   

15.
西部是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能资源的主要蕴藏地,但同时也是我国欠发达地区。此次党中央西部大开发作出了明确部署,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就大开发的实质而言,是以西部地区的工业化为中心,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全面现代化,而伴随新疆塔里木大气田的诞生,在我国西部形成了塔里木、柴达木、陕甘宁和川瑜四个国家级的天然气气田。抓住机遇,促进天然气作为清洁和无污染能源原材料的开发利用,应作为西部开发建设的龙头产业。 一、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 目前,我国累计探明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  相似文献   

16.
西部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西部地区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社会经济发展潜力巨大。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许多地区都希望通过开发本地区的能源资源,参与国家重大能源工程,加快自身的发展。但是,西部地区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仍未在观念和体制上摆脱旧的发展模式的束缚,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忽视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倾向还比较严重。西部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用能问题还很突出。因此,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协调,促进和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一、西部地区的能源资源潜力和供需预测(一)西部地区的能源资…  相似文献   

17.
水利与水利旅游区建设的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水利和水利建设的互动关系,提出了合理开发我国丰富的水利旅游资源,推动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实现水利事业和旅游事业双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旅游业的跨世纪大发展创造了历史性的机遇。西部地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发展旅游业的明显优势。加快西部旅游开发,对促进西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生产要素向西部转移、扩大对外开放、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加强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但在西部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要认识到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中,笔者认为必须正确处理以下一些重要关系问题。一、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同发展其他产…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水利和水利建设的互动关系,提出了合理开发我国丰富的水利旅游资源,推动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实现水利事业和旅游事业双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我们始终面临着经济大开发与环境大保护的两难矛盾。一方面,我国西部既是生态屏障地区,同时也是生态脆弱地区和环境敏感地区。另一方面,西部地区又是中国经济落后的地区,面临的发展任务特沉重。经济大开发与环境大保护的矛盾尤其突出。探索新的思路、寻找西部经济大开发与环境大保护之间的结合点,变“两难”为“双赢”,理论和实践上都已经有了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