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横截面分析和面板分析对中国企业的融资偏好问题以及中国企业面临的融资条件对投资行为影响所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的内部资金量对投资水平具有显著影响;相对于民营上市公司而言,国有上市公司的这一影响更为突出。另外,在外部融资方式中,短期借款对投资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股权融资,最后才是长期借款。  相似文献   

2.
2008年初的中国平安巨额再融资计划暴露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所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在再融资方面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融资投向具有盲目性和不确定性,融资效率低下,忽视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股权融资的实际资金成本较低,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大股东通过再融资获取控制权私人利益等,因此,政府应完善融资制度,规范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大型投资项目进行了识别,之后围绕大型投资项目研究了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行为,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决策符合动态权衡理论以及市场择时理论的相关预期,但由于融资约束的存在,自由现金流理论和代理理论的预期与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决策行为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选择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文鹏 《现代财经》2002,22(2):31-34
当前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明显,与发达资本市场国家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有很大不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在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行为偏好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成因进行了剖析,文章最后对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的理性化回归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杨光燕 《时代经贸》2007,(7Z):109-110
本文从西方资本结构理论以及融资理论出发,论述了西方发达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是先选择内部融资,然后选择债权融资,最后才选择股权融资。与此相反,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却表现出股权融资偏好的特征。文中笔者着重分析了西方再融资理论不适用于中国目前资本市场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股权结构与资本结构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波  陆静  梁铄 《经济师》2004,(2):29-31
文章基于我国的特有的股权结构 ,对我国上市公司短期借款和长期负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得出 :我国上市公司明显存在权益融资偏好现象和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比例及前两大股东的股权差异对公司的短期借款和长期负债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终极所有权视角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问题.理论上,文章通过引入股权融资决策拓展了LLSV模型,揭示了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根源.研究发现,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与股权融资规模密切相关,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需求呈现分离现象——高回报时实施投资型融资,低回报时实施圈钱型融资.实证上,文章采用因变量受限的Tobit模型对2007-2013年我国1 803家A股上市公司的1 118次公开增发新股的规模进行了回归分析.实证结果验证了融资需求分离假说.文章为融资过程中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提供了理论解释和实证证据.  相似文献   

8.
1.引言 资本市场的一项重要功能是为企业融资提供途径,除开首发募资,股权再融资(SEO)是满足上市公司资金需求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后续融资的重要方式,对影响股权再融资方式选择的因素作深入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独特性,西方股权再融资理论在实践解释及运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国内市场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国内的资本市场及法人治理结构上存在较大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上市公司的“融资饥渴症”现象.  相似文献   

9.
邬国梅 《当代财经》2008,(5):115-119
本文没有采用一般意义上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委托代理模型,而是假设控股股东与经理人利益相一致的分析框架。只要股权融资下的控制权收益超过负债融资下的财务杠杆收益,控股股东就会选择权益融资方式实施投资项目。即使在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和项目的投资收益率小于零的情况下,控股股东仍因能通过发行新股所取得的控制权收益达到其投资目标而实施该投资项目,从而发生过度投资行为。实证结果显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后的5年中,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净利润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且在第5年平均为负。经粗略估算,上市公司每次股权再融资所取得的平均控制权收益约为2.26亿元,其中国有股东约为1.5亿元,上市公司可接受投资项目的最低收益率平均为-1.48451。  相似文献   

10.
债务融资结构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代理成本理论认为不同的债务融资结构对投资行为有着不同的影响,进而影响代理成本的高低,主要表现在对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的约束方面。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分析,识别出过度投资、投资不足和正常投资行为,并深入研究不同债务融资结构对具体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债务类型结构中银行借款不能抑制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债务期限结构中长期借款推动过度投资而短期借款抑制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的作用较弱,并不支持代理成本理论。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再融资方式主要有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方式,与发达资本市场国家上市公司的"内部融资优先,债务融资其次,股权融资最后"的再融资次序不同,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偏好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2.
高科技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必须要有金融资本和智力资本的有机结合.虽然众多中小科技企业融资困难,但对上市科技企业来讲,融资不是问题,问题是大量再融资资金并没有给企业带来应有的融资绩效.本文以广东科技型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广东科技企业股权再融资绩效的现状,分析了融资绩效偏低的原因,并提出通过实施制度创新、规范市场相关主体行为,才有可能提高科技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后的经营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股权二元结构是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现状,也是分析上市公司财务行为的基本前提。再融资作为一种重要的财务行为,其分析应当在二元结构的框架下来进行。本文的分析表明,二元结构下,股权融资有很强的财富再分配效应,从而导致上市公司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同时,本文提出的分析框架还可以作为分析上市公司其它财务行为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4.
预算软约束、过度投资与股权再融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旨在研究预算软约束环境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之间的关系.首先,根据DM动态模型,构建了企业股权再融资决策模型;进而以2008~2009年我国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在控制相关变量的影响后,研究发现:预算软约束将会导致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现象,而且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倾向比民营企业更为强烈;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与过度投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付耘 《当代经济》2008,(6):24-25
文章回顾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各个阶段,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较大的股权融资偏好与国外理论研究相背离之处出发,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现状及影响,并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国内学术界的普遍观点是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股权融资行为。本文基于现金流量表数据,研究上市公司对股权融资、债务融资以及内部融资的相对偏好程度。研究发现.2000年上市的公司在2000~2003年的融资行为和1996年以前上市的公司在1998~2003年的融资行为都不支持股权融资偏好,除个别年份外,在上市公司的实际融资中,内部融资或者借款融资高于股权融资。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在实施增发再融资时体现得更加强烈,并且2000年以来,这种趋势还在不断强化。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近几年的融资状况进行了分析,并且与国际融资状况进行了比较,得出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以股权融资为主。  相似文献   

18.
祝满 《时代经贸》2014,(6):64-66
中国的资本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股权融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债券市场上,特别是公司债券市场上发展进度却比较缓慢。大量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应该尽可能避免采用股权再融资的方式筹集资金,以减少对公司价值产生的负面影响,而是积极采用内部或债权再融资方武进行融资,以增加企业价值。本文通过对债券再融资市场的发展现状的分析,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10公司债券为例,得出了发行公司债券将是未来再融资主要方武的结论,并提出了发展债券市场的建议,旨在推动资本市场良睦发展,为上市公司管理层再融资策略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与西方发达国家恰恰相反,表现为股权融资、短期债务融资、长期债务融资和内源融资。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关于融资顺序原则存在明显冲突;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融资结构中股权融资比重偏高、内部融资比重偏低这种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对公司融资后的资本使用效率、公司成长和公司治理及投资者利益等方面都有不利影响。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特点及上市公司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并探讨分析了当前股权分置改革对于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的影响,以及这种股权融资偏好带来的种种弊端,提出了抑制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江燕 《经贸实践》2006,(12):50-51
今年以来,在浙江省政府统一部署下,浙江各地市政府积极培育和推动当地优质企业上市,已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在融资方式上积极创新,通过发行短期企业债券、定向增发、股权激励计划等创新模式,发挥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功能。浙江掀起了新一轮的融资高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