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平稳处置银行不良贷款,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内容。“十三五”以来,四川省银行机构综合运用多种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化解信用风险。其中,2016年10月市场化债转股政策的出台,丰富了银行机构处置不良贷款的选择,其作为一种重要的债务处置方式,在全国多地进行了实践,四川省先后有达州钢铁集团、川煤集团、泸天化集团、古叙煤田公司等企业完成了市场化债转股。市场化债转股与传统不良贷款化解方式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值得深入研究分析,结合四川辖内4起市场化债转股案例,通过市场化转债股与传统不良贷款化解方式的对比分析,发现市场化债转股既有优势,也存在问题,须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问题是影响其发展的最大问题。其形成原因多为历史上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经济政策以及行政干预等因素,也有本身管理问题所致,当前最主要的是努力消化不良贷款。  相似文献   

3.
杨阳 《新金融》2017,(6):26-29
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为响应国家提出的"去杠杆"任务,本轮市场化债转股应运而生,其中商业银行是主导。结合市场化债转股的出台背景,本文从商业银行角度,梳理总结了市场化债转股的操作模式及其对银行的利弊,分析了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本文对于商业银行厘清各种模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选择适合自身的债转股操作模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1999年国家债转股政策启动至今已经近四年时间。按照政策设计,债转股工作应达到三个目标:1.盘活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加快不良资产的回收,增强资产流动性,防范和化解金融资产;2.加快实现债权转股权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转亏为盈;3.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所谓  相似文献   

5.
企业高杠杆率是影响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一大隐患,基于此,多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债转股。在此背景下,文章对现有债转股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国内外学者围绕债转股的界定、动因、模式、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作为推动企业去杠杆化的有效工具,债转股在近期备受关注。但由于实际操作中的复杂性以及不同参与主体之间的目标博弈,债转股的具体实施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本文全面分析了债转股的运行机理与潜在风险,并建议坚持市场化原则有序推进债转股,使其真正成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具箱中的重要选项。  相似文献   

7.
为逐步降低企业的杠杆率,高层对于市场化债转股的决策已经做出,但顶层设计还需要深入研究,在经过一系列制度设计和技术准备之后市场化债转股才能全面推开。市场化债转股应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国家调节为补充,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分析1999年政策性债转股和2016年市场化债转股的共同特点和区别点,分析1999年政策性债转股存在的法律问题,并从法律层面对市场化债转股制度设计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愿 《黑龙江金融》2020,(11):29-33
为推动降低企业杠杆率,化解银行不良资产,我国启动了市场化债转股。本文首先分析市场化债转股的宏观背景、现实意义和实施进展,进而分析了市场化债转股在资金募集、标的选择、转股定价、市场退出等方面的问题,并结合上述问题提出扩宽债转股资金来源渠道,建立市场化债转股平台,引入第三方评估定价机制和完善退出机制安排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实施债换股顺应其实,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具有相对优势,一方面具有丰富的债转股经验,明显的差异化优势;另一方面具有金融全牌照、丰富的金融产品和协同能力。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开展债转股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包括债转股企业多是产品销路不畅、经营状况不佳,盈利空间收缩、资金成本上行,以及风险权重太高、政策上鼓励强度减弱等问题。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与更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市场化视角为起点剖析新一轮债转股的必要性,在总结上一轮债转股的经验基础上探索可能出现的法律障碍、企业治理结构以及退出渠道问题,力图重新认识、解读债转股,并给出一些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快速上升,叠加疫情影响所致的GDP增速大幅下滑,宏观杠杆率上升较快.数据显示,2020年末,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上涨约23.6个百分点至270.1%,其中非金融企业部门上涨10.4个百分点,现已达162.3%,是继2009年后上涨最为迅速的一年.具体来看,国有企业较高的...  相似文献   

12.
客户张某长期从事个体运输业,收入颇丰。2002年在某支行办理了3笔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用于购买3套商品房。2010年初,张某公司经营困难,无力偿还到期的按揭贷款,贷款出现违约逾期。催收人员进行电话催收、信函催收无明显效果,到2010年10月贷款连续违约7期形成不良,贷款出现了潜在风险。我行清收人员上门催收时,张某还款愿意较差,不配合清  相似文献   

13.
王国刚 《金融研究》2018,452(2):1-14
市场化债转股是2017年中国推出的降低企业杠杆率的一个重要举措。与1999年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过程中的债转股相比,此轮债转股在操作目的、内在机理、市场条件、对象企业、对象资产和操作灵活程度等方面都有着新的特点。市场化债转股存在一系列难点,主要表现在运作机制、关联交易和操作风险等方面。目前展开的市场化债转股,并未真正落实市场化,它至多只是在商业银行体系内引入了某些市场化的做法。要真正落实以“市场化取向”为基本点的债转股,必须深化改革,大胆创新,贯彻对内开放的政策取向,面向国内各类经营运作机构开放债转股操作;强化债转股过程中的竞争机制,提高贷款资产交易中的透明化和公允程度;利用各种金融渠道,支持债转股之后的股权交易,增强债转股在降低对象企业杠杆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资产质量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在国内“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新一轮资产质量问题的大爆发,这既与现行经济形势有关,又与复杂的历史包袱有关,化解问题所采取的手段也不能一概而论,如何权衡市场与非市场手段的应用需要新的思考.从国内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管理现状出发,立足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上升的诱发因素,在对不良贷款演变历史的比较分析中,预测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探讨商业银行防控内外部风险,化解不良贷款的相关对策,旨在提高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速推进,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同声音,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本文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意义,进而提出商业银行应正确看待利率市场化改革,主动提升综合业务能力、利率定价水平、风险管理能力,以加速银行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6.
市场化、法制化债转股在我国尚处于初探阶段,面临诸多新挑战,缺少经验可循,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比较此轮债转股与20世纪90年代末债转股,本文研究发现,宏观经济由盛转衰、企业负债高企、金融脆弱性增加,是推动债转股的共同基本逻辑。但本次债转股的根本目的、实施原则、转股对象、实施主体、资金来源及转股定价等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导致银行开展债转股时面临项目筛选难、机构设立难、资金募集难、投后管理难、稳定收益难、股权退出难等新挑战。为推进银行更好地服务债转股,建议完善制度与政策保障,扫清银行推进债转股中的障碍;同时,各主体应加强协调配合,政府应发挥积极的示范引导作用,银行要主动承担实施主体的责任,做好募、投、管、退各环节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实行市场化银行债转股是有效降低企业杠杆率、提升企业发展能力和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实行市场化银行债转股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推进市场化银行债转股还需政策准备、多方推进、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18.
文竹 《金融会计》2014,(8):65-70
利率市场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银行业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同时也是银行业推进改革转型的一次难得机遇。本文基于对部分大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影响和挑战。从提升定价能力、调整信贷结构、扩展融资渠道、发展中间业务、加强系统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主要途径。本文还就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挑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商业银行在不良贷款的清收过程中,存在的许多法律风险仍未引起应有的关注,在改革进一步深化,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已近尾声、《新资本协议》即将实行的今天,对这些法律风险及防范对策进行分析就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本文针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清收中存在的法律风险认识现状和表现形式,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防范和化解不良贷款清收中的法律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所谓债转股,是指将银行与企业间的债权关系转变为股权关系。然而,通过债转股实现"双赢"有希望也有难度。首先,为谁买单?转股企业尽管可能缺乏足够现金流偿还现有债务,但从长期看应当满足有市场竞争力、管理优质、改制方案可行等可持续发展要求。显然,大多数产能过剩的"僵尸企业"应当被排除在外。如何在债转股时警惕产能落后的"僵尸企业"借机还魂、浪费宝贵资源,是检验是否真正践行市场化原则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