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部分贫困群众春耕受影响、外出务工时间推迟、农产品销售受阻。针对这种情况,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金融扶贫工作,坚持扶贫工作不断档、防疫扶贫"两手抓""两不误",全力降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不利影响,坚决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相似文献   

2.
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往往受到多方面的社会排斥,其中金融排斥尤甚。这种金融排斥既有来自金融机构服务提供门槛条件过高的原因,也有农民工缺乏对金融服务的了解、缺乏相应的金融知识等方面的原因。论文在分析农民工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周期的不同阶段金融需求诱致与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对北京市经营水果店农民工的深度访谈资料,分析农民工的金融行为及其金融需求的满足状况,并得出简要结论,以期为促进农民工金融服务创新提供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3.
对四川省602位农民工调查显示,2010年,被调查农民工工资水平继续大幅增长,并对2011年务工收入预期普遍持乐观态度,尤其是高学历、有技能和省外务工的农民工预期更为乐观。但在物价大幅上涨和农民工工资拖欠有所反弹等因素影响下,农民工对外出务工工资满意程度明显下降。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民工工资水平与自身人力资本状况密切相关,性别、年龄、学历和技能等微观因素对工资增长影响显著,此外,务工区域、行业和工作稳定程度等因素也对农民工工资水平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金融支持农民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进城务工和经商农民人数的不断增多,农民工对金融服务的需求矛盾日渐突出。金融服务对于农民工而言,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2010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概念。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新生代农民工已达1亿,占全部农民工的60%。陕西省渭南市是经济、金融欠发达地区,外出务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每年有近100万人外出务工,其中绝大多数为新生代农民工。据对全市1000名新生代农民工问卷调查情况反映,由于生活环境、文化层次、消费理念等差异,新生代农民工的金融需求与其父辈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决定其获得金融服务的难度也在加大,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近几年来看,随着中央一系列保护农民工政策的出台,农民外出务工规模不断增大,由此而产生的金融服务需求也随之增加。本文试通过对农民工的金融需求和金融服务情况的调查,对金融机构服务农民工问题加以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新冠肺炎疫情对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农村居民增收难度加大。论文通过网络问卷形式对全国4621户农村居民进行了调查。根据样本户预估,大部分农村居民户全年收入会受疫情影响增速放缓或减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非农经营收入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从事第三产业的外出务工和就近务工农户的工资性收入受到的影响较大,农民工工资收入存在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农业经营性收入与耕作周期相关,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受影响程度高于小农户。农村非农产业经营活动带来的收入也受到了影响,其中经营餐饮、零售、住宿、乡村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农村居民户经营收入减收风险较大。对此,论文提出了减轻疫情影响、确保农村居民持续稳定增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政府放宽了对农民进城务工的限制,从此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了城市。农民工进城务工规模不断扩大,产生了一些社会的问题,如:大批的农业高效劳动力流出农村直接降低了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村人力资源的质量;对土地依附力的下降影响着农民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及对土地的投入甚至引发抛荒的现象;而逆回流又威胁着耕地安全。  相似文献   

9.
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权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目前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 目前,全国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总量规模巨大.据国家劳动保障部快速调查分析,2005年5月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规模约为1.2亿人,进城农民工约为1亿,跨省流动就业的农民工约为6000万(按照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80%进入城镇、50%跨省流动估算).  相似文献   

10.
有效组织农村劳力转移,为农民工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是解决“三农”问题中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富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头等大事。本文通过对进贤县农民工的抽样调查,对其外出务工的特点和金融支持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亚静 《西南金融》2009,(11):24-25
德阳是四川省农民工输出集中地区,也是"5·12"汶川地震重灾区,农民工就业与收入还面临灾后重建的影响,特别是随着农房重建资金缺口压力的增大,以及农户对务工收入预期的强化,外出务工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准自然实验,选择疫情前后我国债券市场数据,研究金融政策竞争中性原则实现情况及其途径。研究发现,相比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在疫情期间明显降低,金融政策的竞争中性得到进一步体现;那些为供应链上下游提供商业信用支持的民营企业,其融资成本降低幅度更大。同时,疫情期间一些应急性融资工具也向民营企业倾斜,更有利于降低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进一步检验发现,供应链上下游受影响程度越严重、为上下游提供的商业信用期限越长,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幅度越大;疫情期间的金融政策并没有导致民营企业出现“脱实向虚”现象,反而降低了其金融化水平、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研究结果显示,对民营企业不愿贷、不敢贷的现象并不等于金融政策存在非竞争中性,而是源于金融机构在执行层面的顾虑,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推出的金融政策有效缓解了信贷市场执行层面的这一顾虑。本文研究结论从金融政策竞争中性出发,为给民营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改善,以农业大省著称的江西,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构成和就业分布、劳动力价格水平、就业和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在外务工总体收入呈上升趋势的同时,农民工家庭收入和支出也发生较大的变化,对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本文通过对江西省80个县的344户有农民工的家庭进行入户调查,对此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20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较大影响,为应对疫情影响,中央到地方迅速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政策措施.通过对金融纾困政策的梳理,分析政策实践及成效情况,并以河南省调查样本企业疫情前后情况进行对照研究,沿用准自然实验设计思路,应用双重差分法(DID)进行实证分析,科学评价金融政策对小微企业的纾困效果,研究发现疫情冲击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政策能够显著降低小微企业营业成本和利息支出,但对小微企业的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表明,疫情期间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政策基本实现了金融纾困的政策意图,有效帮助了小微企业应对疫情冲击.基于实证分析结论,从应对疫情等突发事件,加大对小微企业金融供给支持力度,围绕区域经济金融实际提升政策传导和执行效果,完善金融机构内部激励机制,落实好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要求等方面提出有效支持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是与中国改革开放相伴而生的。统计显示,全国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约1.5亿人,我国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8%,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主体。传统的城乡分割二元社会结构,使得中国的农民一直处于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16.
传染病疫情一直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影响。未来传染病疫情仍然会继续存在,并可能呈多发的趋势。虽然传染病疫情本身难以有效预测,传染病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具有短期、外生性的特点,但是仍然有必要从传染病疫情应对政策方面进行总结研究,形成框架性的政策思路,以有效应对传染病疫情并降低其对经济金融的负面影响。本文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经济金融影响和应对政策实践,探讨了传染病疫情应对的政策框架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民外出务工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外出务工农民数量已经过亿,农民工每年汇款额达数千亿元。为给农民工提供方便、安全、快捷的结算渠道,解决其汇款难、取款难问题,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各金融机构组织实施了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业务,改善了农村支付结算环境。为全面了解农民工劳务资金汇划和银行卡特色服务情况,笔者近日在寿光市进行了专项调查。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对山东省农民工劳动力价格水平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全省农民工基本情况、农民工收入水平及家庭收支状况,并针对农民工外出务工中需关注的问题,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文基于2021年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有序logit模型,实证分析疫情冲击背景下数字金融对家庭农场创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家庭农场的创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在控制了疫情冲击作用之后,数字金融仍然对家庭农场的收入波动具有显著影响,显著降低疫情对家庭农场绩效的冲击。此外,家庭农场主的受教育水平、信息技术等对家庭农场的创业绩效提高和收入波动缓解有显著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20.
郎晓瑛 《中国外资》2009,(10):215-21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广大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随之而来的人口迁移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目趋突出。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就是关注我国公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