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国民 《唐山经济》2006,(11):12-13,38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三农”问题始终是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近年来,古冶区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协调推进三个文明建设,保持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良好局面。2005年,全区农业实现增加值4.77亿元,较上年增长5.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62元,较上年增长6.6%。  相似文献   

2.
吴青霞 《北方经济》2007,(12):33-35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即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为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村发展,致富广大农民,指明了方向。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作为农业大区,一定要抓住机遇,深人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3.
《重庆经济》2006,(2):4-7
深入实施大城市带大农村战略,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安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是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农民素质、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保障。重庆作为二元结构突出的直辖市,必须树立新目标、开拓新思路、运用新措施、采取新手段,从更大范围、更多渠道和更高层次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进步。  相似文献   

4.
李海蓉 《发展》2006,(11):104-105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因此,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实行城乡互动,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机制,充分发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对新农村建设的带动作用,实现城乡一体化,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和“三农”问题难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方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是“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和最鲜明特色。为了进一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中央明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到了全党全国人民面前。这是党中央进一步解决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命题,它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进一步明确了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指导当前金融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十一五”规划的第一项任务,这是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的又一重大举措,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社会明进步,加快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党建中 《发展》2006,(7):77-78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中央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而且要推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协调发展。中央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其中蕴涵着平安建设的重大命题和深刻内涵。深化农村综合治理,不断推进平安建设,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推进平安建设,建设新农村,必须紧紧抓住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11.
<正>经济决定金融,经济的发展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和潜在的财力、人力和物力资源。金融反作用经济,当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作用产生“扭曲”时,将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许贵元 《发展》2006,(8):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和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警惕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卫志民 《改革与开放》2006,(5):I0004-I0004,25
<正> 2006年的一号文件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农村工作和农村问题都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建设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全党和全社会的一个共识,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就是要提高农民的收入。如何提高农民的收入呢?依靠提高粮食的产量可不可以呢?粮食这种商品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那么,扶贫工作在这些重大战略目标和任务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呢?我们认为可以这样来概括:扶贫开发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劳务经济,作为一项新的富民工程和新的支柱产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重点,是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迫切需要,是实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重要渠道,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劳务经济要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真正树立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它深刻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和要求,集中代表了亿万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应结合自身实际,努力破解西部地区建设新农村的难题,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新的发展任务和新的发展形势提出的战略取向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夏津县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和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实际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情省力》2006,(5):30-3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也是最关键的任务在于“三农”问题。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在新时期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项惠及当代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民心工程。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的建设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06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新一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各县(市)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统筹谋划新年工作,突出重点求突破,立足长远打基础,力争起好步,开好局。本刊选登部分县(市)区书记做好今年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