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碳达峰碳中和”承诺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应有之义,体现了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国担当。市场激励为导向碳排放权交易是双碳实现的重要政策手段,该政策能否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同时,是否会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有待于进一步检验。本文以中国2013年开始试点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作为一个准自然实验,考察该政策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通过成本倒逼、资金激励以及融资缓解三个渠道显著促进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非资源型城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对国有企业和高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果高于私营企业和低创新能力企业。因此应继续完善和推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提升金融机构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2.
碳排放权的稀缺性使法律界定下的碳排放权成了一种有价值的商品且可以进行交易,由此产生了碳排放权价格问题。碳排放权的供给方转让一定的碳配额给需求方以获得利益;需求方为进行正常生产经营所产生的碳排放支付一定的费用以得到碳配额,这个过程中,碳排放权如普通商品一般具有了交换价值。将碳排放权内化为企业的成本正是对科斯定理的应用,以最低成本实现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碳贸易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开展以二氧化碳(CO2)为主体的温室气体排放权贸易(以下简称"碳贸易"),能在不影响全球环境完整性的同时,降低碳排放活动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实现全球减排成本效益最优。近年来随着碳贸易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从碳排放权的属性、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国际碳贸易市场体系、中国碳贸易研究等4个方面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并从中得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韦政伟  杨川 《价格月刊》2022,(10):58-6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面加大对外贸易开放力度,进出口贸易企业不断增多,为促进中国贸易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全球贸易竞争日益激烈,加之自然与气候环境的恶化,进出口贸易企业面临的碳排放和碳税成本增长压力也越来越大。鉴于此,在探讨近些年中国进出口产品隐含碳污染情况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中国进出口产品隐含碳污染贸易条件变化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优化中国进出口产品结构、加强海关及贸易监管、加强碳污染排放管控、提高能源整合利用效率、加强技术研发改善能源结构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碳排放权交易通过市场机制优化配置碳排放空间资源,促进形成碳定价机制,有助于激励排放企业以更低成本完成碳减排目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积极构建碳排放权交易体系,201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在"两省五市"即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2021年7月16日,...  相似文献   

6.
企业碳排放信息公开需要有明确的法律限度。企业碳排放信息具有环保性、碳交易相关性、碳管理相关性三个显著特征,其范围划分应遵循不违反强行法规定、服务于环境保护、服务于碳排放权交易、服务于碳管理四个原则,对其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企业碳排放信息公开的程度可以从客观性、可靠性、全面性、易获取性四个方面进行考察和判断;公开的方式分为强制公开、自愿公开和协商公开;公开的载体要进行分层,且应多样化;公开的例外至少包括九种情形。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回归分析,对S&P500企业2010年~2014年自愿性碳排放信息及碳排放绩效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发现碳排放绩效越好的企业越愿意披露其碳排放信息,基于CDP报告格式的规范性和独特性,可以证明自愿性碳会计信息的披露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在证明碳会计信息披露具有价值相关性的同时,针对提高碳排放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所有样本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通过建立某一行业的碳排放绩效CP2排除行业差异的影响,对高耗能行业的自愿性碳信息披露与碳排放绩效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可能会影响碳排放权价格的因素,具体包括宏观经济因素、技术成本因素、市场交易因素、大气环境因素等对碳排放权价格的影响机制,并提出了完善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相关建议,包括利用碳市场机制倒逼企业能源转型和低碳排放、进一步优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全面促进碳市场的金融创新等,以提升整个社会低碳转型升级的效能。  相似文献   

9.
危英 《商业会计》2015,(3):73-75
碳信息披露需求的增强催生了碳排放审计的产生。本文从审计主体、审计标准、审计方法以及审计报告四个方面说明了国外的碳排放审计现状,并对审计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企业规模、盈利能力、财务杠杆与企业发展状况下,碳排放审计可以显著提高企业价值,因此碳排放审计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我国的公共环境危机凸显,特别是严重的空气污染,不仅给人民生活造成了困扰,也给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埋下了隐患。这使得全球将环境治理的重心放在寻找有效的污染防治机制上。而实践证明,碳排放权交易模式是切实可行的一种污染治理模式,将其作为一种政策型工具引入企业的排污治理中,是当下最切实可行的治污减排办法。本文着眼于企业,研究范围锁定在有强制减排任务的企业中,从碳排放的减排循环过程的角度出发对控排企业碳会计流程进行了梳理,说明了碳排放权交易会计是碳会计中的重要部分,是碳会计与交易市场接轨的重要纽带。在此基础上,本文从自用或出售的角度考虑,按不同的交易目的对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的账务处理分为初始取得和实际耗用两个部分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各国政府对于碳排放、碳交易、碳价格等方面日益重视,并为满足政府针对碳的专门核算,国际上各国纷纷设立碳会计职位,但对于我国而言,碳会计尚属新生事物,与其他国家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国政府宏观政策层面积极宣扬环保理念,大力推动环保低碳理念渗透到企业文化中,鼓励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因此,在政府部门、涉及碳交易和碳排放的企业单位及事业单位财务系统内设立碳会计岗位是十分必要的,碳会计在我国尚不成熟,其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比较研究了国际上碳排放权会计处理的方式,涉及碳排放权会计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的方法、准则与特点,以期为我国碳会计领域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在此基础上,为建立健全我国碳会计体系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建立以持有目的为基础的碳排放权会计确认体系;二是建立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相结合的碳排放权会计计量体系;三是分阶段建立健全碳会计信息披露体系。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碳金融的发展不能以一个统一的模式来概括,在考虑其碳排放概况、碳金融发展的主要方式、优势及制约要素的前提下,湖北省碳金融发展模式应该是以碳交易平台建设为先导,以碳服务创新为核心,以区域碳金融市场建设为目标的综合体。从碳金融发展模式的总体路径来看,三个层面应该是层层递进、协同整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当下正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期,构造经济高质量增长与绿色发展共进的国内环境,将发展视角聚焦在碳中和水平上已是重中之重。本文以2010—2020年中国13个省级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多元回归分析、异质性分析产业协调度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产业协调度对碳排放量起抑制性作用,提高产业协调度有利于减少碳排放;(2)人力资本对环境效率的作用由于受到经济发展和物质资本积累程度的影响,在我国产业协调度和碳排放水平关系中呈负向调节作用;(3)从城市规模异质性分析视角来看,不同规模的省市具有不同的对碳中和系统的影响因素,同一因素在不同规模的省市会造成不同性质的影响。希望本研究有助于帮助企业绿色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相似文献   

15.
宗计川 《中国市场》2012,(11):24-28
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已成定局,目前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建设以及如何在交易过程中促进企业减排能力的建设,以确保减排交易市场的持续。概言之,即如何设计一种激励性规制使得减排主体(企业)都有激励参与减排、降低减排的边际成本,同时在减排中贯彻民生原则并推进产业结构升级。鉴于此,本文从区域碳市场构建顺序、关键市场机制设计以及如何促进企业减排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旨在通过此类分析为今后各地方政府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提供框架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国际社会关注的基于中间品贸易隐含碳排放问题为切入点,借鉴Steen-Olsen运用的产业部门公共分类系统,尝试对WIOD、Eora、EXIOBASE等权威的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数据库进行重新编制,通过建立环境扩展的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与隐含碳排放的测算,横向对比三个数据库的数据特征、分类特性、适用领域等,刻画全球碳排放的空间格局.庞大的数据量与地区和部门对应关系的处理是重新编制世界投入产出表过程的关键基础工作.研究发现:(1) EXIOBASE数据测算结果相对准确,WIOD结果偏低、Eora偏高;(2)碳排放系数对数据库的整合反应较为敏感,整合部门的多少与整合效应是否显著并非呈正向相关关系;(3)重新编制IO表时,合并项中包含的内容越多,合并后的结果与原数据差别越大;(4)数据是否缺失、分类是否细化、统计口径是否一致是三个数据库核算差异的主要来源;(5)发达国家是碳排放大国,但目前国际上“南北碳转移”问题突出,发展中国家生产侧排放大于消费侧,发达国家相反.  相似文献   

17.
碳排放交易已经成为全球控制碳排放的重要方式,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有望超越石油成为全球第一大商品.当前,我国碳市场的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国家发改委于2012年2月份正式批准北京、上海等七个省市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同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国内碳市场建立的相关政策.黑龙江省作为资源性省份,在碳排放市场建设方面既有需求又有潜力,碳市场建立是大势所趋.黑龙江省应在政府方面积极推进;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培养和引进人才;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碳交易;加大宣传提高公众对碳交易的认知.  相似文献   

18.
<正>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手段进行资源配置、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抓手。上海是我国七个碳排放权交易之一,2013年11月,上海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覆盖17个行业、191家企业,纳入碳交易体系的温室气体总量占到全市总量的50%以上。2014年6月30日,上海碳市场第一个履约期以100%的履约率圆  相似文献   

19.
碳金融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创新。利用碳金融来推动中国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和新能源开发,这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碳金融的核心是碳排放权交易。笔者认为,在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的情况下,建议通过探索多样化的金融工具创新,鼓励加快清洁能源减排技术的创新研发,减低企业"低碳生产"(碳减排)成本,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到节能减排之中,最终推动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基于上述想法,本文探索性地提出通过发展碳金融托管业务,作为解决我国低碳技术创新和推广融资存在困难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20.
碳信息披露能够部分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企业公布的碳信息也愈发受到投资者的广泛关注。碳信息披露虽能缓解融资约束,但披露的碳信息是否均能对融资约束产生影响仍值得商榷。文章以2016—2020年度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根据是否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分为试点企业和非试点企业进行研究,考查不同碳信息对融资约束的缓解程度及碳排放权交易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提高碳信息披露水平能够显著缓解融资约束,碳排放权交易能有效提升企业碳信息披露水平,其中试点企业披露碳信息尤其是碳战略、碳行动及碳管理对融资约束的缓解效果增强,证明了碳排放权交易的正向调节效应;而非试点企业主要通过披露碳战略及碳成效的信息来缓解融资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