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地流转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总结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的诸多成效基础上,通过对产权不明晰、经营主体落实不到位、机制不活、流转不顺等问题进行分析后认为,只有深化配套改革建立新型的产权制度、规范流转方式,兼顾盘活和变现两大重点,建立有效的林地流转机制,才能加快林地流转步伐,从而从根本上推动我国林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集体林地产权制度改革探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在阐述了产权制度效率理论与制度变迁成本——收益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集体林地产权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集体林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和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3.
集体林地产权制度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地产权制度是规范林业经营的基本条件。目前,我国集体林地产权制度不完善,存在产权关系模糊、权能边界不清、流转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通过分析,提出了界定林地产权、稳定林地所有权、将使用权上升为物权以及建立有效的林地流转制度等措施,为解决林地产权制度缺陷提供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农户林地流转行为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通过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农户的林地流转行为进行统计描述分析,指出了目前农户林地流转行为的一些特征:农户林地流转的发生率还较低,但林改后较林改前有显著提高;农户林地流转尚未达到一定规模,距离真正的林业规模经营还相距甚远;农户林地流转的范围主要局限在本村村组内部,但林改后这种情况有所改观;林地流转的期限比较确定,林改后租赁期限明显较林改前租赁期限长。该文提出了进一步规范林地流转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法律上确定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中心任务。在市场配置集体建设用地过程中 ,集体建设用地只需符合规划并合法取得。集体土地产权界定是搞好土地市场配置的基本前提 ,而依产权关系和引致土地增值的投资所有者关系分配建设用地收益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林地,作为林业发展的最根本的物质基础和资源载体,是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林地产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提高林地资源利用率、可持续发展经营水平、生产力提供重要保障.本文在阐述广西集体林地产权制度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本区的集体林地产权制度改革提出了符合区情的解决思路和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7.
从2003年开始,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神州大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目前,全国已有5个省基本完成了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主体改革,正稳步推进配套改革,有14个省区市的林改已全面铺开,其他省区市也正在积极进行试点。全国已确权到户的林地面积12.7亿亩,占集体林地的50%。  相似文献   

8.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今年全面推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讯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最近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上说,目前,福建等4个省的主体改革已经全面完成,全国现有集体林地25亿亩,已承包到户的达到8亿多亩.在中央林改工作会议明确部署以后,今年将在全国全面推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9.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把林地承包到户,确立农民作为林地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使农民真正拥有林地的经营权,林木的所有权及处置权和收益权,这是农村家庭承包制度从耕地向林地的拓展和延伸,是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丰富和完善,是农村改革的又一里程碑,必将极大地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本刊现全文刊登,供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0.
林地资源与林地资产比较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地资源是林业生产的物质基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以及土地使用制度的完善,林地资源的资产特性逐渐为人们所重视,林地资源产权的评估、流转及其规范,成为当前林业发展的焦点之一;初步阐述了林地资源的基本内涵和属性,及其与林地资产的区别和联系;提出在林地资源利用过程中,既要考虑林地作为资源的特点又要考虑林地作为资产的特点,在两者发生冲突时,林地资产管理和利用应当服从林地资源管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集体土地所有权改革的法理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分析并提出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改革思路。研究方法:逻辑分析和规范分析。研究结果:从有效回应现实诉求和遵循渐进性改革路径来看,应主要从区分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二元性、走出集体土地所有权私权法律性质定位的误区、进一步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规范装置、处理好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土地征收中关系4个方面来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改革。研究结论:在宏观层面一味的“做虚”和“做实”集体土地所有权乃是忽视其应有的体系效应和实践本质,可能给具体微观问题的解决带来负效应。  相似文献   

12.
林改后集体公益林经营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公益林经营管理面临着商品林、公益林收益差异悬殊,公益林分散化经营,自然保护区集体公益林保护与利用矛盾突出,公益林补偿法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关系到林业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能否统一,并直接影响林改的成效和林农对林改的满意程度。提出多渠道筹集生态补偿基金,探索公益林的规模经营模式,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法律体系,实施差异化补偿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探讨中国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制改革的实践价值、存在问题、改革方向及路径选择。研究方法:在专家座谈的基础上,总结各地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制改革的实践经验,探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今后的改革方向与路径。研究结果:(1)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2)当前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存在着土地流转缺乏政策法律支持、股份合作社管理不规范等问题;(3)集体土地股份制改革需要推动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民经济身份与社会身份相分离,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妇女权益保护政策等。研究结论: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制改革路径:(1)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切实体现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2)科学合理设计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制改革的技术路线,并与各地实际相结合;(3)确保农民的土地股份制改革主体地位,增强农民的土地权利保障;(4)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允许集体农用地的有序有限转用和集体建设用地的规范流转,合理分配流转收益。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了中国集体林权制度存在交易成本极高、"搭便车"行为、"败德"行为、"少数派"侵占"多数派"利益、不能满足林农个体偏好多样性等经济缺陷,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能够克服上述经济缺陷,具有对林业经营主体进行激励与约束、将林业负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林业资源配置方式和提高配置效率等经济功能,并提出了实现其经济功能的途径:通过完善林权的排他性、可分割性、可转让性和安全性使林农拥有真正的私人产权;同时取消对商品林的采伐限额制度。  相似文献   

15.
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方式焦点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当前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方式存在的法律问题,针对农村土地流转方式的立法状况,提出立法对策和法律架构。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对比研究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立法应开禁集体土地使用权抵押;(2)继承作为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新方式在法律上具有可行性。研究结论:尽快修订《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和《物权法》等相关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分析当前农村宅基地流转的现实约束,通过构建集体建设用地住宅用途入市的市场交易和收益分配机制,赋能宅基地制度改革。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允许闲置宅基地转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目前受到宅基地流转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范围、用途的限制,试点地区的改革探索整体上是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延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闲置宅基地转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从商业和工业用途拓展到住宅用途入市,在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公开交易,城乡居民均可成为使用权主体,入市收益缴纳相关税费后由农民和集体共同分享。研究结论: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城乡住宅用地具有平等的财产权能,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在全面推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前期改革的实施情况和成效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依托国家林业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跟踪监测课题的调查情况,以福建省永安市为研究对象,从林地经营的投入、产出,林地的流转,林改的满意度和政策需求等方面,探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效。研究结果发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增加了林农的林业生产收入,拓宽了林业融资渠道;同时也导致林业投入的增加,林业合作组织的出现和加强。最后指出提高永安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的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18.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博弈行为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量研究表明,尽管国家在政策和法律上采取诸多限制,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或明或暗的流转仍然大量发生.从流转主体间的利益博弈过程分析入手,论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客观必然性,为国家逐步放开限制和规范流转提供理论参考.通过重点构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利益博弈模型,求解表明: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是转出者、转入者和地方政府三方重复利益博弈的必然结果,因为无论何种条件下,流转都将有助干增加流转各方的预期收益.面对流转的大势,变堵为疏,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和促进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合理有序流转,避免土地收益流失和市场混乱等问题,是未来我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吕成 《中国土地科学》2021,35(12):36-43
研究目的:探求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宪法依据的规范内涵。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研究结果:通过文义解释、体系解释和目的解释发现,作为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宪法依据,“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既没有专门为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提供宪法依据的立法意图,也没有限制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的立法意图。该规定的立法目的是同时为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和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提供一个制度框架,以此框架建构的法秩序均具备形式合宪性。研究结论:应在具备形式合宪性基础上建构具备实质合宪性的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法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