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农业特产税自1983年恢复征收以来,收入逐年增加.特别是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后,农业特产税收入大幅度增长.以灌阳县农业特产税收入比实行分税制前的1993年增长2.8倍.农业特产税已成为农业四税中的后起之秀和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2.
发展税源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振兴财政的需要,是完善财政体制、规范转移支付制度的需要,是完善考核机制的需要。发展税源经济必须清立税,完善财政收入机制;更新观念,调整财政制投入机制;提高认识,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3.
促进广西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源建设的财政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部门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念;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合理部署产业布局,确保稳步发展地方经济;抓住机遇,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不断壮大地方财源;实施灵活多样的财政援助方式;加大建设国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合理界定财政投资方向;加大财税支持力度,积极发展民营经济。  相似文献   

4.
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需要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于200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财政纵向失衡对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影响,并分析财政纵向失衡对经济增长目标影响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财政纵向失衡显著抑制了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在更换核心变量后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后抑制作用仅有轻微下降;相比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此外,当财政纵向失衡跨过门槛值时,经济增长目标对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促进作用转变为抑制作用。为有效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和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有必要适度降低财政纵向失衡。  相似文献   

5.
统筹发展,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在市场经济下,财政与经济如何统筹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国家财政要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增长,使财政壮大和经济繁荣形成良性循环,必须牢固地树立财政与经济统筹发展的新理念,并在制度安排上保障财政经济的统筹发展,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财政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强大的文化内需市场支撑,促进文化内需,不仅是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更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要求。财政视角下促进文化内需需要加大财政文化投入,促进文化供需总量理想平衡;调整财政文化支出,促进文化需求结构有效平衡;凸显公共财政职能,促进文化供需市场完善;发挥财政引导作用,促进文化需求健康高质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1995—2008年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方法,构造了财政分权、教育发展及经济增长三者关系的模型。综合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和高等教育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并且存在跨区差异,即财政分权对东部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区,这种现象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同时发现,财政分权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阻碍了初等教育的发展,导致中国层级教育发展出现不均衡的现象。因此,本文提出针对东、中、西部不同的经济特征,政府应该给予不同的财政政策来解决现存的区域经济差异问题,促进层级教育均衡发展,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对于我国财政政策的完善与调整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国家经济健康、协调和稳定发展是国家经济安全的先决条件和前提。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安全,而金融风险最终是财政风险。财政风险将影响经济剧烈波动甚至危及国家政治稳定。财政风险存在的原因是:金融风险防范与缓解的转移,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财务困难,财政政策效应偏差或背离,财政错误导致财政风险加剧,财政赤字和显化了财政风险。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最根本的是保持经济适度快速增长,关键是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当前应强化和统一财政职能,规范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和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地方财政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日渐凸显.本文以陕西为例,首先,对典型地区财政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并对全国各省区市的地方财政相关面板数据进行区际比较,全面地评价典型地区地方财政发展的可持续性;之后,根据建立的地方财政收支回归方程,基于系统动力学原理,构建地方财政可持性指标的测度模型,进而预测“十三五”时期地方财政发展相关指标的变化态势;最后,从强化税收征管、完善财政管理体制、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合理控制地方债务等方面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为更加科学地制定地方财政发展“十三五”规划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2017年—2021年辽宁14个地级市宏观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财政、金融以及二者协同支持经济绿色发展的效率进行测度。研究发现:财政金融在支持经济绿色发展方面存在协同效应,二者协同支持效率高于财政或金融单独支持经济绿色发展效率;剔除环境变量及随机噪声影响后,财政金融协同支持经济绿色发展效率处于中等水平,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地级市之间财政金融协同支持经济绿色发展呈现非均衡性,“一圈一带两区”的发展战略可以缩小区域间财政金融协同效率差异。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构建辽宁经济绿色发展的财政、金融“双维”支持体系,加大对环保节能、低碳转型等绿色技术的投入,发挥“一圈一带两区”的区域发展战略优势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财政经济良性循环的基础是地续、快速、健康发展,其核心内容是财政经济协调发展。本文从对财政经济良性循环不同观点的比较中阐述财政经济良性循环的含义与基本的内容,针对当前影响财政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问题,提出促进财政经济良性循环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2.
根植于二元经济结构的二元财政问题是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经济现象,它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城乡收入差距和农村居民消费有着内在的关联机制。本文运用Johansen协整理论和VECM模型对这三者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地探讨。研究发现:我国的财政支农政策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起辅助性的和调整性的作用;二元财政对比度的变化主要受自身惯性的影响,而城乡收入差距自身则存在着抑制作用;农村居民消费存在着很强的“棘轮效应”,而国家的财政支农政策在短期内并没有起到刺激消费的作用,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也不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在多数工业国家,政府把防范财政风险的重点放在削减开支上;发展中国家防范财政风险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发展经济、削减政府支出、实施广泛的私有化等;转轨国家的主要措施是大规模出售国有企业、实行价格自由化、将企业和银行部门的财务与政府相分离,加强支出管理、改革政府问的财政关系等.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是防范财政风险要结合我国国情、发展经济壮大财源、注重从体制上防范财政风险、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合理划分财权等.  相似文献   

14.
绿色经济的发展走向决定着绿色财政的发展走向,而绿色财政体系的建立又将深刻影响绿色经济发展。本文对绿色财政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全新的界定,着重分析了绿色经济呼唤绿色财政的发展趋势,明确提出了构建绿色财政体系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健康发展和财政机能的正常发挥。日本的财政管理体制是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它体现和规定了中央和地方的资金的支配权和管理权以及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我国应针对存在的问题 ,借鉴日本的经验 ,一要科学界定政府在经济方面的事权 ;二要合理界定政府在经济方面的财权 ;三要合理增加中央财政收入 ;四要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中央对地方收入转移支付制度 ,以正确处理好我国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  相似文献   

16.
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求我们既要注重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也要注重财政安全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财政安全主要表现为政府职能的有效实行和财政制度的可持续性。文章从国家发展的角度出发,归纳总结了财政安全影响国家发展的基本特征,包括隐蔽性、传染性、综合性以及辩证统一性;并分析了财政安全影响国家发展的基本机制——财政安全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物质基础、治理支柱和制度保障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基于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实践,讨论了财政安全与中国国家治理之间的运行逻辑。结论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表现在多个方面,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文章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财政体制因素为切入点,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发现,现行财政体制中不合理的制度安排,会导致区域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并由此提出了规范事权划分、推进财政扁平化改革、建立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等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建议,以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地方财政法制是我国财政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我国的财政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各项财政法规不断健全和完善,为我国财政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地方财政法制的建设落后于全国财政法制建设的步伐,致使地方财政法制体系不完善,法规不健全,影响了地方财政职能的发挥,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了加强地方财政法制建设,必须改变传统的财政观念,从立法体制上下放给地方政府一定立法权力,使地方可以因地制宜地制定一些财政法规,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促进地方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突出体现在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和县级财政困难上.全省从财源建设入手,制定财政和相关经济政策投入资金支持促进县级财政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县级财政发展仍然面临困与压力.解决县级财政困难,壮大县级财政实力,根本出路在于立足本身,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还要进一步完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财税扶持政策,深化县级财政支出改革,实现管理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具有天生的弱质性和广泛的外部性,因此,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财政的支持。通过选取安徽省1988-2010年农业产出和财政支农支出的相关数据作为样本,根据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和Barro(1990)财政支出自然效率法则,对安徽省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安徽农业产出与财政支农支出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安徽省财政农业投入最优规模为11.7%。政府应继续加大财政支农投入,保持农业经济的稳定增长;严格依据《农业法》的规定,建立财政支农稳定的增长机制;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