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管理层收购(MBO)在解决我国上市公司产权结构缺陷,促进公司的完善治理及建立有关的激励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它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不足和不完善的地方。本文通过对中国管理层收购的利弊分析,认为在对它实行规范和监管的同时,应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并结合西方管理层收购经验不断探索和创新,以规范和促进中国管理层收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 MBO 即管理层收购,是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在传统并购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并购方式。近几年在我国资产重组中受到青睐,并形成一股热流。纵观全局,已经被 MBO 的公司,有的成效显著,亦有的不尽人意,甚至产生一些负面效应.由此引发我国各方人士高度关注及褒贬不一的呼声。赞扬者判定2003年将是我国的 MBO 年;否定者则疾呼 MBO 在我国风险太大,不宜实行。那么,应如何看待MBO 这一在我国兴起的新鲜事物?本人的态良是既不能盲目乐观,对 MBO 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又不能因噎废食,将 MBO 在我国一棒打死。重在引导和监督,让我国的MBO 在规范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管理层收购(MBO,即ManagementBuy-outs)又称经理层收购,起源于美国70年代的金融创新,是杠杆收购(LBO,gpLeverangedBuy-outs)的一种,即目标公司的管理层或经理层以自有资金和外部融资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公司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取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MBO在实践中主要应用于集团公司实现对子公司或分支机构的剥离、防御敌意收购、经营者的创业尝试、公营部门的私有化等方面。它有利于企业调整资产结构,降低代理成本、激励管理层的经营积极… 相似文献
4.
MBO,即Management Buy Outs,中文译为"管理层收购"或"经理层融资收购",通过收购,企业经营者的身份由单一的经营者变为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一的双重身份. 相似文献
5.
6.
7.
在现阶段我国的上市公司不宜实施MBO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MBO(Management Buy—outs)在中文中译成“管理层收购”、“管理者收购”、“经理层收购”或“经理层融资收购”等,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的美国,之后流行于欧美国家。近来,MBO在我国正悄然升温,一些上市公司在想方设法尝试MBO,许多财经媒体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各种有关MBO的培训、研讨会的广告更如雪片一样满天飞。在现阶段,上市公司实施MBO究竟是为了调动公司管理层的积极性、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盘活国有存量资产,还是公司管理层乘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之机侵害国有资产、损害流通股东的利益,这些都是值得深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9.
直面中国的MBO热。在中国,MBO(管理层收购)发展时间很短,其中上市公司的MBO历程更是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如果从股权变更的实质来看,最先出现MBO身影的上市公司应该是大众科创(1997年3月)。当时,MBO还是一个令人回避的字眼,因此,大众采用了过渡的手段,借助职工持股会成功实现对企业的控制。2000年4月开始的粤美MBO可以说是我国上市公司正式实现MBO的首例,随后宇通客车、方大(曾名为“深方大”)等公司也进行了MBO,但真正实施的并不多。2002年10月,中国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其中对收购方为企业管理层的情况作出了相应规定,被认为是政府对MBO的首肯。MBO的热潮随之到来,比较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包括永鼎光缆、全兴股份、特变电工、鄂尔多斯、胜利股份,等等。与此同时,理论界和媒体也频频研讨,积极参与,MBO的讨论一时成为热门话题。有的媒体甚至大胆预言:“2003年将是中国企业的MBO年”。然而仅仅半年之后,财政部又叫停了MBO。 相似文献
10.
自从我国内地设立股票市场以来,公司上市几乎成了企业融资的唯一方式,股市出现了众多企业争过“独木桥”的现象。据《中国证券报》统计,2001年以来,有近150家上市公司提出了增发 相似文献
11.
一、MBO概述
MBO(Management Buy—out)即管理层收购,是指本企业的经营者或者经营者所组成的团队.通过各种方式融资收购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股权.从而达到从所有权上控制企业。实现对企业的完整拥有或者实际上的绝对拥有的一种收购行为。 相似文献
12.
13.
资产重组中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资产重组可能会产生融资、营运、债务链延伸和体制方面的风险。由于现代企业营运过程与金融机构具有天然的联系,因此资产重组必然会使金融机构产生连带的经营风险。以下就如何防范资产重组中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问题谈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15.
管理层收购信托(MBO信托)是指信托公司为拟实施管理层收购的企业提供的集融资安排、股权持有、企业重整和套现退出于一身的信托计划。与传统的管理层收购相比较.MBO信托满足了收购主体合法性和隐秘性的要求.实现了收购资金合法性的目的.更由于信托公司作为专业中介有利于维护参与各方的合法利益.所以在管理层收购中被广泛关注和利用。 相似文献
16.
MBO与国企改革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层收购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模式已在各个国家盛行。产生于企业并购的历史条件下,管理层收购在降低代理成本、提供有效激励、保护专属性投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了经济效率。管理层收购在我国的实践尚处于探索阶段,在融资、风险及适用性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实施MBO所运用的各种融资方式中,管理层以企业的资产或股权为抵押向金融机构贷款融资是最主要的债务融资方式。但是,该融资方式不仅存在着很大的法律风险,而且很可能造成融资风险的转移。为此,本文开创性地提出了“企业家价值保险合同抵押贷款”债务融资方式,这不仅为管理层实施MBO提供了一种新的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18.
管理层收购作为高风险的资本运作方式,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从管理层收购运作过程中所蕴藏的固有风险出发,指出管理层收购中最大的风险来自于企业的内部人控制,管理层收购的风险防范应从内部风险开始,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是有效应对这类内部风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管理层收购的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理层收购(MBO)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一波三折,主要是因为MBO是一种重大的产权制度变革和制度创新,在我国企业中推行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因此,只有合理地防范这些风险,才能使MBO在我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Buy—out,简称MBO),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融资买断或控制公司的股份,旨在改变公司的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使企业原经营者变成企业所有者的一种收购行为。本文通过对中联重科MBO的分析,指出中联重科在曲线MBO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资金来源问题,通过分析中联重科曲线MBO,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