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入冬之后,人常感觉倦怠、乏力、讷呆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进补不可乱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冬令进补在我国历史悠久,自古有着“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令一进补,春天可打虎”的说法。天寒进补不仅有利于营养成分的吸收,同时能有效地提高人体机体的免疫能力,抵御严寒侵袭,降低疾病的发生率。而海参就是冬季进补的最好食品。但去年入冬以来,有关海参价格走低的消息不绝于耳,市场销售持续不给力依然困扰着当前的海参市场。  相似文献   

3.
徐成文 《农家之友》2009,(27):60-61
冬季人体的消化机能比春夏秋季活跃,胃液分泌增加,酸度增强,食量增大。中医认为冬季是饮食进补的最好季节,民间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谚语。尤其是冬至日后进补最好,因为冬至是冬三月气候转变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4.
当人们还在享受秋日暖阳时,立冬已悄然而至。“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过后,人们习惯以不同的方式进补,通过进补来抵御寒冬的侵袭。冬季该如何调养身体,冬季进补,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巧洗桃子     
桃子色泽鲜艳,营养丰富,而且是缺铁性贫血进补的最佳水果。但桃毛清洗起来却是非常麻烦,现在给大家介绍两种巧洗桃子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国家今年在扩大油菜和大豆良种补贴范围同时,开始实施油茶良种补贴。木本油料开始“进补”,展示了我国政府力主广开油源、改善国内食油供给状况的坚定信心。  相似文献   

7.
冬季宜进补,人参又数进补佳品,自然受到人们青睐。但因为天然人参长在山中,人迹罕至之处,所以人们很少精通选购人参的方法。下面就对人参及其选购方法作个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8.
别字十二正     
《齐鲁粮食》2009,(9):47-48
1、“一杯”错作“一掊” 杯:音pou,义为“用双手捧东西”。“一坏”即“一捧”。掊:音pou。义为“击”或“破开”。杯掊二字读音相近,但含义不同。  相似文献   

9.
你可能认为吃些保健品、补品一定对健身有好处,殊不知,弄不好,你的身子会越补越虚弱!“冬令进补”的理论是我国中医学积数千年经验所流传下的丰富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传统的健身、保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粮食经济》2012,(9):70-70
误区一:养生就要补 很多人选择各种各样的所谓名贵中药来进补,但是恰恰忽略了一点——身体是不是需要。大部分健康人是不需要补的,就如同装满气的轮胎,你如果继续给它打气,结果是很清楚的。  相似文献   

11.
人们在夏季消耗的热量和营养成分很多,如不及时加以补充,就可能发生代谢紊乱而患各种疾病。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在40℃和零下40℃环境中,人体一昼夜所耗费的热量,前者要比后者多400卡,可见夏“补”很有必要。如同冬令进补一样,夏天进补也有食补、药补之分。  相似文献   

12.
秋天是进补的最佳季节,但大鱼大肉的进补方式容易囤积脂肪,而加入各种名贵药材易导致上火.怎样进补才能又健康不上火又不长胖呢? 轻进补优选5大食材 绿叶菜和橙黄色果蔬:秋冬季节人们经常会出现眼睛干涩、皮肤干燥、呼吸道感染等问题,这都是因为缺乏维生素A.需要补充维生素A含量高的菠菜、芥蓝、茼蒿、油菜等绿叶菜和胡萝卜、南瓜、玉米、橙子等橙黄色果蔬.  相似文献   

13.
《农家致富顾问》2010,(8):34-34
花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氮、磷、钾、钙、镁等元素,同时还需少量的铁、锰、锌、铜等微量元素。当缺少某种元素时,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缺素症状。进入秋季,花木经过夏天的考验后,会不同程度地缺乏某些元素。这时就要看着叶色适当地为花卉“进补”一下了。  相似文献   

14.
冬令说进补     
古今医学,养生学家都把冬令视为进补的大好时节。实践证明,冬季寒冷,进补之物中的营养物质不易很快从尿液和汗液中散失,药力易于蕴蓄而发挥较大功效。因此,冬令进补,不仅可防止因寒冷致病,而且能满足春天生理功能活动的物质需要。一、阳气虚弱者。时值冬令,天寒地冻,为一年中阴气最盛、阳气最弱之季。阳虚的人常会流清鼻涕、手足冰凉,易生冻疮、小便清长、夜尿频多、大便溏薄、阳事不举。这类人除食用温补食物外,可用熟附子、干姜、辣椒、人参、羊肉等共食之,三九天尤为需要。同时还可服用金匮肾气丸等,以期阳气生发。二、防春…  相似文献   

15.
笔者到乡村,总听到有人抱怨:前些年村里冒出来的这个“家”那个“家”,现在不少“家”由盛变衰,有名无实了,到实地一看,果真如此;有的“家”关门闭户,有的“家”挪作他用,有的“家”甚至成了农舍。细细一算,农村建立的各种“家”真不少:如党员之家、民兵之家、妇女之家、青年之家,还有电教播放站等,有的是一室一牌,自成一家,有的是一室数牌,一家多用。但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过去在帮助农民学习政策、科技,开展文化、党员活动、村民议事等方面都起过积极的作用。群众称它是“求知之家”、“贴心之家”。然而好景不长,不少…  相似文献   

16.
作家乔迈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影视作品)向着农村比向着奥斯卡好。当前,文艺界存在这样一些现象:一方面,影视、新闻作品纷纷盯着奥斯卡、普利策、国际XX节之类的“大奖”,冠以“大场面、大制作、大题材、大手笔”的“大作品”不断出现,但往往流于商业运作和前期包装。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上有一句谚语,叫“脸皮厚,吃块肉;脸皮薄,捞不着”。此谚语言浅意深,耐人寻味。人的脸皮虽有厚薄,但也差不了多少。关键是个“要”字,要脸则薄,不要则厚。“脸厚”是“吃肉”的前提,有了“脸皮厚”,方能“吃块肉”,否则也就“捞不着”了。因了这样的关系,现实生活中的“厚脸们”并不鲜见。分析“厚脸们”的心态,可概括为四派。一曰不知派:不知是非美丑,以为世人世事原本如此,“不要白不要”、“不用白不用”、“不拿白不拿”。二攀比派:“见人脸厚吃到“肉”,便眼红心痒,于是“你有、我有、全都有”。三曰选择派:虽…  相似文献   

18.
“三夏”时节,原本是农民最为忙碌的季节。但在江西省兴国县农村,却常常看到这样一种“反常”景象:许多农民不再躬耕于田野,充当传统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主角,而是行色匆匆地走进工矿企业、走进集贸市场……如今的兴国农村,农民这一“角色”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工人、股民、经纪人……一个个崭新的角色,昭示着兴国的农业正在由传统走向现代,农村经济由弱变强,农民生活由贫穷走向富裕。  相似文献   

19.
现在,有的干部下基层,群众的家门也进了、意见也听了、事情也办了,但群众就是“不买账”、“不领情”,不禁让人纳闷,但细想一下,并非这旧事:走访群众是不是走马观花?群众的意见是不是真听进去了,还是听了“半截”?所办的事情是不是和群众想到一块去了?笔者认为,应该没有,用形象一点儿的话说,就是没有打通下基层“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20.
最近在农村调查,很多基层干部反映,农村“一事一议”操作起来困难很大,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农民忙于生计,对公益事业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二是群众所处的位置、经济条件、认识水平不同,“各怀心腹事,众口难调”;三是村民不懂权力如何使、义务如何尽,存在“我出资,你干事:你出错,我闹事”的意识。实际情况究竟如何?笔者调查发现,基层干部反映的现象的确存在,但深挖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