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蚕僵病,又名硬化病,是病菌孢子通过空气、桑叶等媒介,附着于蚕体皮肤后发芽,并钻入蚕体内寄生发病。发病蚕尸体干枯硬化;体表表皮长出菌丝和分生孢子。据病蚕尸体体表不同的颜色可分为白僵病、绿僵病、黄僵病、灰僵病和褐僵病等。对于蚕僵病可以采取以下四种方法及的防治: 一是烟熏防僵法。使用防僵烟熏药剂如优  相似文献   

2.
家蚕真菌病是由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发芽穿透蚕皮,侵入蚕体使蚕感染引起的传染性蚕病。发病时,病菌在蚕体内大量繁殖,使病蚕尸体上长出不同颜色的分生孢子。因此,真菌病又分为白僵病、黄僵病、绿僵病和曲霉病等。其发病原因是:①养蚕环境中真菌孢子的浓度越大,发病越快,危害越严重。反之,则危害程度较轻。②蚕室温度在25∽28℃,湿度90%以上,只要有真菌孢子的存在,就容易滋生本病。③蚁蚕、各龄起蚕、将眠蚕及嫩蛹最容易感染。④多种桑园害虫感染病会污染桑叶,让蚕食下造成交叉感染,发生僵病。防治方法:①养蚕前对蚕室、蚕具及环境用含有效…  相似文献   

3.
微粒子病是由微粒子原虫寄生家蚕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是典型慢性病,病程长,毁灭性强。带毒蚁蚕或第一龄至第二龄感染的蚕在三龄后陆续死去;第三龄感染的大多死在上蔟前,部分死于蛹期;第四、五龄感染病,特别是五龄感病较轻的蚕能带病结茧、化蛹、化蛾、产卵,将病菌带给下一代胚种。同时微粒子孢子在室温下能存活2~3年,在潮湿阴暗环境中存活时间更长。因此,在养蚕过程中必须把好以下防治关。一、把好各种检查、生产无毒蚕种关。在原蚕生产中必须进行母蛾检查,蚕卵和蚁蚕的补正检查及饲育期中各种预知检查等。饲育的各级原种…  相似文献   

4.
答:白僵菌是一种具有广谱性的昆虫病原真菌。它可以侵入二百多种昆虫、螨类的虫体。白僵菌以活孢子进入虫体后,大量繁殖菌丝和分生孢子,同时分泌出白僵素和草酸钙,引发害虫生病,4-5天后即死亡。死亡后的虫体白色僵硬,白色粉末状的孢子又可以借助风或昆虫继续扩散,再次侵染害虫。根据白僵菌的以上特点,人们将白僵菌的孢子收集起来用来杀死害虫,起到以菌治虫效果,也可将白僵菌活孢子接种到家蚕上,引发产生传统的中药——僵蚕。白僵菌是世界上用以防治害虫面积最大的真菌之一,对防治鞘翅目的害虫特别有效。美国用以防治害虫的种类有:蚜虫、白粉虱、蛴螬、家蝇、介壳虫、蓟马、蜚蠊(蟑螂)、蝗虫、蚱蜢、蟋蟀、棉铃象、桃跳盲椿、天牛、甘蔗金龟子等。我国对白僵菌的研究应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用于防治蛴螬、玉米螟、松毛虫、茶小绿叶蝉等,林业部门在大面积防治松毛虫方面已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 一、根据鳖病的病原体特性进行选择 鳖病的病原体有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寄生的部位有体表寄生和体内寄生,体表寄生有浅层体表寄生和深层体表寄生,我们应根据病原体的这些特点而选择不同的给药方式。浅层体表寄生的,我们可采取遍洒和浸浴的方式;深层体表寄生的,只能采用浸浴与涂抹或深层的给药方式。有些细菌性病原体侵袭部位虽是体表,但因顽固,光靠  相似文献   

6.
僵蚕是指家蚕传染的僵菌致死干燥后用于医药的蚕体 ,随着出口量及国内用药量大增 ,饲养僵蚕已成为一条致富门路。现将其饲养加工技术介绍如下 :一、成蚕饲养 :全年都可在非蚕茧生产区专业化饲养 ,饲养区多种月见草、白三叶、剑蚕草、串叶松香草以补充饲料不足 ,少喂桑叶降成本。饲养管理方法与常规养蚕相同 ,一直养至四眠。二、制液体菌种 :取510个500毫升空输液瓶灌装凉开水 ,将白僵菌试管母种一支接入10个瓶中 ,静置1小时作原种 ;每瓶原种按入50个瓶制成液菌种。三、接种 :在蚕四眠脱皮苏醒后 ,用喷雾器将液体菌种均匀地喷在蚕…  相似文献   

7.
白垩病是近年来危害蜂群最严重的疾病。该病为真菌型蜂囊菌,直接侵害蜜蜂幼虫,主要通过孢子和子囊孢子传播,幼虫一旦被传染便无一存活。 患病幼虫体色变深呈黄色,死后最初呈白色,以后逐渐变为灰色至黑色。死后幼虫尸体干枯后变成一质地疏松、似白垩状物;体表覆盖白色菌丝,工蜂能将这种干尸咬碎拖出巢  相似文献   

8.
<正> 在河蟹、青虾的体表常见寄生生物中,除固着类纤毛虫,还常可见到丝状藻类和水霉,这三类体表寄生生物外观共同症状均为绒毛状,因而在虾蟹养殖生产中,养殖户常因不能将这三类寄生生物病正确区分,而影响治疗  相似文献   

9.
一、养蚕前用漂白粉、甲醛、优氯净及蚕季安、蚕康宁等药物对蚕室、蚕具及养蚕环境进行消毒,杀灭传染源。二、养蚕过程中定期用防病一号消毒蚕体、蚕座,同时用漂白粉液消毒地面和贮桑室,尽量降低蚕座及养蚕环境中的病原菌密度。三、日常投喂新鲜桑叶,避免投喂湿叶、贮桑叶,禁饲发酵霉变桑叶,以提高蚕消化液的抗菌活性,增强抗病能力。四、及时防治桑树害虫,避免害虫的粪便及尸体污染桑叶,对虫尸、虫粪污染过的桑叶需用漂白粉消毒,严防桑叶带菌。五、科学拾熟蚕与上簇,避免熟蚕堆集,减少蚕群互相抓伤。平时操作要小心,避免人为创…  相似文献   

10.
一、鳜鱼养殖病害及防治1.纤毛虫病(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病)病因是由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病寄生虫引起。具体症状表现为病鱼浮头靠近池岸,游动缓慢,口张开,体表呈灰白色,鳃丝呈灰白色粘液多,并发烂鳃病,病重时鱼体推动平衡,上下浮动,最后导致死亡。此病在鱼种阶段危害最大。主要防治方法: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混合兑水后全池泼洒效果较好,用量为硫酸铜0.75g/m3、硫酸亚铁0.3g/m3。2.小瓜虫病(白点病)病因是由小瓜虫寄生引起。具体症状表现为鱼体大量寄生时,病鱼鳍条、体表出现一个个白点,感染的鱼体由于受到刺激,体表和鳃部分泌大量的粘…  相似文献   

11.
家蚕蝇蛆病是由多化性蚕蛆蝇产卵于蚕体表面,孵化后的幼虫(蛆)寄生蚕体所引起的非传染性蚕病。贵州省各蚕区一年中几乎每个蚕期都会发生家蚕蝇蛆病为害,尤以6~9月的夏秋两季为害最重,给蚕业生产造成了不可忽视的损失。一、发病因子(一)与养蚕环境的关系:养蚕环境的脏、乱、差是多化性蚕蛆蝇的最适生活场所,是诱发该病的关键因素。(二)与气温的关系:晴天、高温、干燥时成蝇产卵较盛,春蚕期(21~27℃)经2~3天孵化成蛆,夏秋蚕期(30℃左右)经1~2天孵化成蛆,钻入蚕体寄生为害;低温阴雨或强风吹动时成蝇产卵较少,寄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正> 一、鱼类致病菌大多为革兰氏阴性菌,多数适温范围在25℃~30℃之间,喜欢弱碱性环境。(PH7.2~76)。据此,在鱼病防治上:一是可选择对鱼类致病菌敏感的抗菌素,如红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呋喃唑酮、磺胺噻唑、磺胺胍等药物。施药时,对体表性细菌病(如白头白嘴病、白皮病、打印病  相似文献   

13.
(3)孢子虫病 ①粘孢子虫病(Myxosporidiosis) 【病原】粘孢子虫(Myxosporidia)属于粘体门(Myxozoa)、粘孢子纲(Myxosporea)。这一类寄生虫种类很多,主要寄生在海、淡水鱼类中,少数寄生在两栖类和爬虫类。寄生在鱼类的约1000余种。寄生部位包括鱼的皮肤、鳃、鳍和体内的各器官组织。  相似文献   

14.
<正> 虽然小瓜虫病的病原体为纤毛虫纲的小瓜虫,粘孢子虫病的病原体为孢子虫纲的,但两类鱼病呈现于鱼体的外表症状相似,都为白色点状囊泡,寄生于鱼类体表的各个部位。在无镜检病原体的条件下,较易混淆此两病。现将几种简单的区分方法简述如下: 一:粘孢子虫寄生鱼体时,胞囊所呈的白点大小不等,大的有的呈块状;患小瓜虫病的鱼类体表的白点为球形,大小基本相等,比油菜籽略小。 二:观察病鱼的体表粘液的多少,体表粘液很少或者没有的,鱼患的则是粘孢子虫病;体表粘液较多的,则鱼得的是小瓜虫病。 三:取一块干净的玻璃片,滴上少量的水,再在病鱼体上取下几粒白点,摆成一定形状,过一段时间再观察,形状改变的是小瓜虫病,形状未变的是粘孢子虫病。因为病鱼体表所呈的囊泡为粘孢子虫的孢子或小瓜  相似文献   

15.
蝇蛆病是一种多化性寄生蝇的幼虫(蛆)寄生蚕体而引起的。蚕蛆蝇为害家蚕时期很长,范围甚广,一般从5~11月几乎每个蚕期都有危害,从国内看各个蚕区皆有发生,给各蚕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加强对该病的防治对农民增产增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对蝇蛆病的防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 防治鱼病是鱼种越冬期间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的主要措施之一。鱼种越冬期间,比较常见的疾病及防治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赤皮病 主要是并池拉网等原因造成的,鱼种在整个越冬期都有发生。病鱼体表  相似文献   

17.
养蚕要高产,防病是关键。目前,蚕病已经成为危害蚕茧产量、质量以及养蚕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只有在无病或少病的情况下,才能提高蚕茧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因此,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好蚕病的防治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绿僵菌是一种寄生范围很广泛的昆虫病原真菌。我国这一生物资源相当丰富。用绿僵菌剂防治害虫具有无残毒、后效期长、菌剂易生产、原料广泛等优点。广东省用以防治甘蔗金龟子,贵州省用以防治梨虎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来研究发现并证实绿僵菌对蚊子幼虫具有特别毒杀作用。已引起国内外有关专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腐皮病、疖疮病、穿孔病是甲鱼养殖中常见的病害,也是温室甲鱼养殖中危害较大的病害。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认为腐皮病、疖疮病、穿孔病,防治方法基本相同,这三种病害,多源于甲鱼体表受伤,而后造成细菌性继发感染,并不断恶化而形成。  相似文献   

20.
蚕病综合防治措施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蚕要高产,防病是关键。目前,蚕病已经成为危害蚕茧产量、质量以及养蚕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只有在无病或少病的情况下,才能提高蚕茧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因此,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好蚕病的防治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