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哲文 《农家之友》2011,(12):56-56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丈夫和亲朋都劝她把孩子丢掉。原因很简单:这个孩子得了先天脆骨病,是一个易碎的玻璃孩。而作为母亲的张秀英却没有这样做,她一直坚信儿子有一天会站起来。就这样丈夫不辞而别舍她而去,只留她一个女人家操持家务照顾孩子。  相似文献   

2.
弑子悲尉     
《农村工作通讯》2011,(12):42-42
韩群凤是两个脑瘫儿的母亲。13年来,为照顾儿子,她辞去工作、耗尽家财,甚至连房租都快负担不起,但孩子病情仍不见起色。去年11月末,在耐心抚养13年之后,这个曾经的女白领最终崩溃,在自家浴缸溺毙了双胞胎儿子,并选择服毒自尽。  相似文献   

3.
《农家之友》2004,(11):55-56
江苏省沛县张家镇有一户人家,女主人叫杨明新,丈夫在镇上做零工,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她一个人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虽然生活不富裕但还算安稳。2002年5月10日晚上,杨明新家突然闯进了5个彪形大汉。她的噩梦就从这天开始了。门外站着的5名男子膀大腰圆,都剃着光头,有的还刻着文身,进门后面色阴沉,像凶神一样围住了杨明新,这情形让她联想起了古代的强盗。丈夫不在家,从没见识过这种场面的杨明新顿时慌了神。这几个人说,他们是替一个叫姜敦太的人  相似文献   

4.
韦哲 《农家之友》2013,(11):42-43
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六也乡茶油村个六屯,有一个善良美丽而顽强的农村妇女,长年用慈善的光辉照耀生活暗淡的苦苦追求梦想的弱者,用温暖的双手扶助病残孤寡的老人,用无疆大爱和崇高的美德演绎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她叫唐翠玉,她深受乡亲们的爱戴和敬意,他们说,她是大山里最好的女儿。 照顾婆婆传佳话 唐翠玉现在47岁了,她是讲孝德、行善举的典范。 1986年,初中刚毕业不久的年轻漂亮、通情达理的唐翠玉与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在村里教书的青年蓝如川相识相爱并建立家庭。丈夫教务倥偬,唐翠玉便把家里的农活和照顾老人的担子揽在自己肩上。  相似文献   

5.
很多家长都会有这种感觉:孩子今儿个向自己要钱,明儿个也向自己要钱,买这买那,每月一个孩子的生活花销比父母两个人的还多。孩子这样做的主要原因在于不知父母挣钱的艰辛,因此,家庭理财,不妨让孩子也来参与。 向孩子讲明钱来之不易   作为家长,不要把挣回的钱往家里一锁了之,要告诉孩子这些钱来之不易,使孩子知道珍惜钱。笔者熟悉一位女士,她领回工资后,都要向 8岁的儿子讲自己一个月如何风里来雨里去地跑,如何在车间从早站到晚,腰酸腿疼才挣来 300多元钱。她的儿子从不随便向母亲要钱,每次必须花钱时,买了东西都要向母亲…  相似文献   

6.
云飞 《致富之友》2005,(7):47-48
一位善良坚强的女子,八年来带着孩子艰难地生活着。吃药看病,孩子念书,丈夫病逝、房屋倒塌欠下的债如大山一样压在他的身上。然而生活的风霜雨雪并没有损害她那颗坚强的心,在落难之时,用坚强撑起了生活的大厦,书写了一曲荡气回肠,感天动地的生命赞歌。  相似文献   

7.
仲青 《农家之友》2011,(9):48-48
24年来,她日复一日地照顾流浪汉,从最初的4个人到如今的500个人。她每天给500人做饭,帮他们建澡堂,为死去的人送葬。她说做这些,都是因为自己童年有流浪的经历,饱尝饥饿的滋味。她获得奥巴马颁发的"总统公民奖章"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我们当他一位聋哑女结婚后,已经生育了两个孩子。现在丈夫经常虐待她,去年8月,她因意外惨祸受伤,丈夫不闻不问,她只好住在娘家养病。请问,在这种情况下,她能否起诉离婚?  相似文献   

9.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没有直接对农业户籍人员的生育政策作出具体规定。各地的计划生育条例或政府规章依据国家确定的生育政策,对农业人口的生育政策作出具体规定。农业户籍人员的生育政策的规定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同时严格按照规定条件照顾生育第二个孩子。二是,照顾独女户生育两个孩子,即除适用非农业人口几种特殊情况可以照顾生育第二个孩子外,允许独女户间隔几年后再生育一个孩子。三是,普遍允许农村地区有计划地生育两个孩子,实行这一政策的多是边远、贫困地区。根据各地计划生育条例或政府规章,目前全国有27…  相似文献   

10.
正糍粑因口感糯滑、口味清香,备受人们的喜爱,成为一种常见的食物。重庆巴南区丰盛镇十字街有一位农妇,正是靠着这小小的糍粑,成为当地的"名人"。这位农妇就是田芳,她靠着卖糍粑盖上了三层楼的新房。如今46岁的田芳,不仅有做不完的糍粑订单,每年有10余万元收入,还不用外出打工,照顾了家里的老人、小孩。近日,笔者走进丰盛镇十字街田芳的家时,她正在和70岁的父亲一起做糍粑。只见他们将浸泡好的糯米倒入木甑子里,旺火  相似文献   

11.
入秋后小儿腹泻进入高发期,发病者以两岁内的婴幼儿为主。现在孩子腹泻的原因多是肠道感染,通常是细菌和病毒感染。但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腹泻,很多家长在对患儿进行饮食照顾上都存有误区。他们觉得既然多吃多拉,还不如不吃,这样有利于胃肠道休息。但实际上,这种方法不但不利于康复,甚至还会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12.
《致富之友》2004,(10):15-15
6月18日,笔者在济南东郊七里堡批发市场见到了正忙着给客户装货的葛晓红,她如今已是有着两间门头房的副食店老板,这一点很让她的家人为之感到自豪。用他们的话说,一个农村孩子能混到今天这个地步已经很不错了。  相似文献   

13.
据新华社报道,安徽宿州市大黄庄村民黄纪平夫妇和两个弟弟、弟媳3对夫妇在浙江温州打工,3家的6个小孩均交给爷爷奶奶照顾。黄纪平一个13岁的女儿阿春是大黄庄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她每天既要上学,又要挑水做饭洗衣,照顾弟弟妹妹们,常常热一顿冷一顿地过日子,由于缺少家庭温暖,又不堪照顾弟弟妹妹们的重负,阿春于今年2月19日晚服毒自尽。(《文摘报》2005年5月11日)  相似文献   

14.
前几日,笔者遇到一位 曾去山东挂职的女领导。在 一起聊了一会儿,话题自然 扯到在山东一年来的生活体 会和感受。她说山东农村的 一些习惯与我们南方许多老 少边穷地区的不同。就拿农 村修房屋来讲,他们那里家 家户户不是先建房,而是在 准备修房的地基上先种上一 些市场前景非常好的经济果 林。对此,这位女领导有些不 解,便向当地老百姓讨教,他 们告诉她,这是他们山东人 的一种习惯,市场上什么赚 钱,他们就栽种什么。他们给 这位女领导算了一笔胀,一 棵樱桃树在盛果期一年可收 入 1000多元,种上几十棵, 一年收入就是几万元…  相似文献   

15.
又到了开学时节。跟往常一样,许多孩子背起书包,快快乐乐地走向校园。 然而他们却很难高兴起来。因为是农民工的子女,他们不得不遭受求学上的种种不公,承受城市孩子无法想象的种种压力。 接受教育,是每一位公民的基本权利。当我们走近这群孩子,面对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时,心情竟久久不能平静——  相似文献   

16.
《农家之友》2010,(9):21-22
今年1月,一位新疆读者打通了我的电话,她是一名中学老师,也是一个2008年参加高考的学生的母亲。她在电话里的语气和任何一个亲眼目睹孩子遭遇不公的母亲一样,焦灼、无奈,后来,她传真来自己写的一份举报材料。从这份材料中,我了解到,她的女儿因为有可能存在的招生"潜规则",失去了考取第一志愿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正>陈燕是北京门头沟清水镇椴木沟村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从小就生长在灵山脚下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没见过什么大世面。但陈燕从小就有一颗不甘落后的心,结婚后,她和丈夫过着很艰苦的生活,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为了增加收入,他们租了一群羊,丈夫理所当然地当上了羊倌。没过多久由于丈夫得了急性肝炎,卧病在床,无奈之下,陈燕背上不满两岁的儿子,开始上山放羊。十月份的灵山已经是寒冷刺骨,孩子睡在她的后背上,手脚  相似文献   

18.
丁彩霞是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有名的硬气女人。1988年,丈夫遭车祸离世,4个儿女部没有长大成人,吃饭、穿衣、上学都得用钱,面对这一切,曾经柔弱的她开始丁艰苦的奋斗。丁彩霞写了两封信,一封写给西宁市政府,大意是请政府千万照顾她这个孤儿寡母之家,给一片地,不多,就一分地,她盖饭信;第二封信是写培有关部门的申请书,内容仍是要一片地,她要盖饭馆。两封信的末尾是她的豪言壮语:有了地,有了饭馆,用奋斗养活儿女,  相似文献   

19.
孩子升初中的时候,王大姐经过多方打听,得知教物理的王老师教得好,便一心想让孩子去她的班,结果事与愿违,孩子分到了韩老师班。韩老师是一名新毕业的大学生,教数学,第一次当班主任,没什么经验。  相似文献   

20.
《农家致富顾问》2011,(10):32-32
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发育,他们逐渐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但顶嘴也随之而来,这让许多家长感到棘手。是顺从孩子的意愿,还是与他们针尖对麦芒用“武力”制止呢?建议一:用童话故事引导。孩子虽然顶嘴了,但也许他并不明白自己这样做的原因和后果。如果孩子顶嘴的动机的确不妥,不妨利用孩子喜欢的童话故事里的人物来引导他。比如孩子最喜欢的童话人物是小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