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时空观提出了介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异托邦空间。基于异托邦空间内涵的理解,可以认为历史街区本质上就是一种城市异托邦空间,因而拓展了其保护的意义。基于城市异托邦的历史街区保护应重在其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同构特征的解读,并从生活空间的回归、矛盾空间的并置、公共空间的叠合、市民主导的营造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历史街区作为异托邦空间的营造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城市中的历史街区在被信息化社会所同化的同时,自身也暴露出许多问题:生活基础设施落后,建筑和小环境质量逐渐恶化,居民生活品质下降。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历史街区与城市格局的联系,造成城市文脉的延续在流失。改造城市历史街区,是对历史空间的重新营造,呼唤历史场所精神的回归。文章阐述了成都市宽窄的改造中,运用整合空间,功能重构和文脉延续的空间改造途径,这些改造途径改变了历史街区原来混杂的空间结构,使宽窄巷子充满新的街区活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利用地下空间去主动弥补、协同地面上的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思路,探索了地下空间在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再生中的角色、作用与策略,提出了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在空间布局、功能开发、环境营造等方面的规划方法和资源评价、需求预测、专项规划、低碳节能、保护协调、效益评价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通过对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的科学规划和有效利用、实现其"地面保护、地下发展",不仅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再生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而且为城市节地与地下空间的利用做出了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4.
从智慧城市对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要求出发,梳理出智慧城市与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形态的相互关系,提炼出城市空间的智慧发展理念。以苏州平江路悬桥巷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该区域公共空间活力丧失、文化衰败的现象,以当地居民的价值观为基础,以精神愉悦、文化传播、时空可达性为导向,通过植入一定数量的"微中心"——不同功能的公共空间,以及智慧城市技术支撑体系的运用等城市有机更新策略,在传承原住民的生活方式的前提下,激活老城区的空间活力,并辐射带动周边城区,进行街区公共空间的智慧创新升级。  相似文献   

5.
结合烟台渔轮修造厂基地现状和历史条件,以历史港口街巷空间及历史建筑尺度为依托,将建筑及其周边空间环境和整个街区的历史文化背景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通过最大限度保持场地的原有肌理、历史文化的传承、船厂建构筑物和设施的处理以及公共空间的特色营造四个方面探讨滨水工业遗产保护更新的设计方法。对破碎的景观结构和要素进行重新解析,从而解决船厂衰败问题,并使其融入烟台朝阳街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体系中,塑造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港口文化景观观光区,满足旅游与经济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如何保护历史街区形态,延续城市记忆是目前中国城市规划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以南通寺街—西南营片区为例,首先针对街区中开放空间进行功能、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并进行问卷调研,发现街区中开放空间存在的问题,了解居民对传统街区的发展要求。然后,以街区形态再生为目的,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接下来,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再生策略,如社区参与策划、人性化设计、功能多样性、街区文化网络等,使街区形态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再生。  相似文献   

7.
李舒涵  王长松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11):中插10-中插15,中插21
运河遗产空间蕴含丰富景观资源,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感知形成基于景观的地方意象,其中,声音景观作为感知地方与空间的关键路径,对于遗产保护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杭州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运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探索了运河遗产空间内感知主体对于声音景观的感知、偏好和行为,研究发现:(1)从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和功能结构来看,位于不同街区位置的空间类型与声音景观的感知和偏好直接相关,越靠近运河河道,感知主体的积极情感相对越强烈,京杭运河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声音景观提供了相对积极的感知空间.(2)环境功能一定程度影响了感知主体对该地声音景观类型的心理预期,从而决定了对声音元素的情感偏好.在同一街区的不同地点,感知主体受环境与心理作用的影响,对不同声音景观元素的感知程度和偏好程度不同.(3)不同声音类型对感知主体情感偏好的贡献率存在差异.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在运河沿线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中应重视对于声音景观的建设和维护,为运河遗产空间内历史街区的空间规划实践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8.
旧金山滨水区公共空间设计为我们提供了如何在城市用地功能置换中创造城市公共空间的经验,其成功的方面有:空间的形成模式,创造公共空间活力发动元素,公共交通,场所特性与空间情趣等.同时,其设计也存在不足之处,如绿地空间缺乏活力,空间铺装过于繁琐,连续空间过于单调等.借鉴旧金山滨水区公共空间设计的成功与失败,提出了7条公共空间设计的建议作为研究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南京城市文化战略及其空间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城市文化战略的转化趋势,对南京市城市文化战略及其空间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南京的城市文化战略和全球趋势一致,由注重社会文化发展和历史文化保护,转向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与提升城市竞争力.具体表现为以文化设施建设,文教机构扩展,文化产业发展,特色文化空间营造与大型文化事件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文化经济策略和城市行销策略.文化战略的实施加剧了城市空间重构,不仅加快城市空间外向拓展,而且通过功能空间置换、特色空间营造和文化产业空间集聚促使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转化.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7,(33):239-241
本文从人文、历史特色方面着手,将重庆歌乐山抗战风情街区的改造项目作为了此次实施的对象,依托了歌乐山特有的抗战历史文化,通过对街区现存的问题与价值进行分析研究,然后从抗战文化、历史特色入手,提出在城市化加速进程的今天,历史街区改造设计应当以传承和延续历史特色文化作为首要条件,并运用现代的设计语言汇和技术手段,将抗战文化元素植入到历史街区空间中,营造出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地域风情的街区空间。  相似文献   

11.
北京金融街的建设过程是中国城市大型商务街区规划设计与实践探索的缩影。不同时代背景下对城市商务街区的定位与设计理念的不同,使得金融街一期与二期的城市公共空间呈现出迥异的面貌,也同时反映在两部分街区中公众行为活动之间的巨大差异。通过实地考察并结合访谈与文献调研,从功能结构、空间形态、建筑界面等若干方面分别比较了两部分街区公共空间要素与公众行为活动的互动关系,分析并总结其公共空间品质产生差异的具体原因,以此为我国未来城市商务街区的规划与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sandy 《房地产导刊》2011,(10):110-112
总体布局兼顾开放与私密纬纶规划营造一个舒适而休闲的居住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再创造一种私密的居住空间,社区——街区——组团——建筑,从而形成一种开放——半开放——半私密——私密的居住空间,这样的居住环境与居住空间才能体现出规划的价值。"在这样的设计宗旨下,依据小区功能、居住形式的划分和住宅类别的不同,利用小区内的车行道,纬纶把山水华府二期小区主要分为中间的低层联排住宅区和周边的高层商住区。  相似文献   

13.
刘其华 《价值工程》2012,31(1):67-68
随着广州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水乡村落小洲村的传统公共空间正在经历功能衰落、消失、整合及置换的系列演变。本文首先分类探讨了小洲村传统空间功能演变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剖析公共空间演变的动因,从而针对性的提出包括修复河涌水体形态、恢复水乡风貌;旧区保护与控制;完善产业结构以及延续场所精神四点建议来促进小洲村传统公共空间的可持续演变。  相似文献   

14.
西南历史城镇空间形态特征及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南历史城镇"区域尺度的生态格局、城镇尺度的山水格局、街区尺度的簇群模式"的形态特征与构成机理分析,综合阐述其空间形态的多尺度效应和逻辑,并从高强度与技术引发的自然灾害、人口增长及新需求导致历史物化空间不能满足现代功能及规模需求、历史文化资源与资本经济价值之间失衡等保护困境方面探析西南历史城镇发展矛盾,提出"资产包形式、大拆大建、穿衣戴帽、政府托底"等多种历史城镇保护利用模式思路,并重点从"资产包形式、居民结构优化、空间布局"等方面进行实践论证。  相似文献   

15.
滕有平  杨帅 《城市问题》2021,(1):90-95,103
在"城市双修"与"精明式增长"语境下,绅士化与商业化严重的江南地区历史街区存在的空间界面生硬、空间品质缺乏、地域文化缺失等弊端,已是业界与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江南地区15个历史街区的田野调查与开源性数据分析,从场所的物理属性、精神属性以及社会属性三方面着手,辨明历史街区场所营造的关键,进而提出"空间结构多元化、空间群体活力化、第三空间人性化"的营造策略,以期为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徽州古村落传统公共空间.承载了独特的徽州地域文化和生态文明.是农村公共空间建设的优良范本。本文通过对徽州古村落中传统公共空间的实地考察、分析.重点对其公共空间营造的机制以及其中所体现的构建理念进行深入探讨,为新农村公共空间的建设提出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月涛  宋婧雯  薛滨夏  张远景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4):99-107,封2-封3
历史城市保护与更新中普遍存在着空间脉络断裂的问题,割裂的历史建筑、街区和片区恰似城市中的一座座"孤岛","孤岛"现象日益突出.在剖析造成"孤岛效应"的经济、文化和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的基础上,以空间脉络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对山东地区典型历史城市中的历史建筑、街区及片区的空间特征数据进行模拟分析.针对三个层次上"孤岛效应"的主要性质和特点,提出空间特征优化、空间联系延伸和空间组构平衡三种空间脉络改善策略.这将有助于历史城市保护与更新的关注重点从"实体"转向至"脉络",完善历史城市中空间保护体系的架构,推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市历史街区的再生性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拆大建的城市化热潮中,历史街区的保护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以往的保护经验已很难适应新时期的需求。针对再建与保护历史街区的双重需要,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整体保护、功能置换、多元与共生、回归街道的再生性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9.
《价值工程》2016,(9):201-203
城市街道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生活、交往、活动的重要场所,其是否有活力直接影响着整个城市。但现在街道作为城市主要公共空间的魅力和街道活力正逐渐丧失。因此,重提街道应是交往的场所而不只是交通渠道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以沈阳中街为例,通过调研,分析现状存在问题,对人性化商业街区重要组成因素进行了探讨,期待塑造更富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20.
通过深入调查呼和浩特市商业设施,分析商业街建设现状,把握城市历史文化与特色商业街区的内在联系,从确定每块特色商业街区的定位,融入历史文化的主题,注重地方商业特色,构建城市公共空间等方面,对呼和浩特市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