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环境经济》2006,(B11):1-5,10
这次全国生态旅游现场会,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国家旅游局、国家环保总局和建设部联合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旅游健康发展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在旅游产业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旅游、环保和建设主管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提供了很多很好的做法。希望通过这次会议,达到交流经验、查找差距、形成共识、加强引导、促进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1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给全球带来了至少200亿美元的年产值,几乎占所有国际旅游的20%。目前,我国开放的生态旅游区主要有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到2001年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自然保护区年总旅游人数约2500万人,年旅游收入约5.2亿元人民币,森林生态旅游的年游客量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100多万人上升到目前的3000多万人次,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沿海六省市“九五”计划执行情况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仁 《发展研究》2000,(12):7-9
一、“九五”时期六省市(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特点 1、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增长速度由高速向适度回落。“九五”计划执行四年来,沿海六省市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至1999年底,六省市GDP之和占到全国经济总量的近45%,各省市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发展形式,生态旅游不同于传统的旅游,它对旅游目的地环境保护和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发展生态旅游,可以采用"一村一品"的形式。要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用到实际的生态旅游产品中,需要有一套合理的旅游区环境管理体系。文章通过分析三峡库区生态旅游规划和环境管理,来探讨"一村一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生态旅游开发中“生态保护原则”的积极性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生态旅游开发实践中, "生态保护原则"的应用存在不完整、不积极的状况.这种现象导致的结果与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初衷不一致,长期看,甚至带来严重的生态破坏.对此,文章提出应积极利用生态旅游开发中的"生态保护原则",树立生态保护观念,并采取分级定等、保持生态系统完整性、保护在先开发在后等生态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苏琦 《经贸实践》2010,(2):22-22
眼下,中国经济中最火的字眼儿非“海”莫属。 从东北到西南,从“转身向海”的辽宁沿海产业带,因曹妃甸而被人们“突然发现”的河北唐海,“沸腾的你无法想象”的天津滨海,到要赶超苏南的江苏沿海经济区,要搭补起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短板的福建海西经济区,再到以广西北海为中心、志在对接东盟的北部湾经济区,沿海开发的热度在不断地上升。  相似文献   

7.
《江南论坛》2016,(4):65-66
虞山尚湖是太湖国家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核心生态旅游区域面积24平方公里,虞山是国家首批森林公园,尚湖是国家首批城市湿地公园。自2008年成立以来,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牢固树立环境是最稀缺资源、生态是最宝贵财富的生态文明理念,积极探索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模式,不断提高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实现了历史文化与生态文明、旅游产业的高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逐步成熟,"无景点"旅游这种个性化的旅游方式逐步受到广喜欢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无景点"旅游是和传统"景点"旅游相对的一种休闲旅游方式,其显著特点是在景区、景点之外,自主自愿、自由自在的旅游,不受旅行社的安排和束缚。针对河流湿地而言,"无景点"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河流湿地景观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无景点"旅游者所参观、游览、体验的对象是未经开发的河流湿地旅游资源,这必然造成管理的缺失,出现了严重的"公地悲剧",给河流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压力和破坏。因此,要从旅游发展理念、政府主导管理、进行环境监测、采用循环旅游发展模式入手来改善当前的状况,加强河流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以长期满足旅游者深度体验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基于点—轴理论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空间结构的研究既是区域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旅游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区域空间结构的合理与否,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或制约作用。"点—轴"系统理论作为区域开发的基础性理论,对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对象,对其旅游空间构建背景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空间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并创新了重点发展节点和重点发展轴选择的依据,并据此确定了辽宁沿海经济带三个等级的重点发展节点和旅游发展轴线以及四大旅游区,构建了辽宁沿海经济带"点—线—面"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0.
旅游生态足迹作为定量测度区域人类旅游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影响程度的评价方法,对实现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低碳经济是以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文章将"低碳经济"新的理念、方法用于旅游生态足迹定量评价,以资源性城市——攀枝花市为例,选取2005年和2008年两个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转折时间点为研究对象,计算并分析了其旅游生态足迹。结果发现,运用低碳经济理念和方法能够有效分析和解释生态足迹评价结果,监测和控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1.
辽宁沿海经济带“全域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辽宁省委、省政府在"五点一线"战略基础上提出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标志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已经由东北区域走向全国,并依托东北亚走向世界,这必将给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提供难逢的历史机遇。辽宁沿海没有长三角、珠三角实力雄厚的民间经济基础和京  相似文献   

12.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并流"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面临着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的艰难抉择.本文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十大核心景区之一--月亮山景区为例,研究在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景观生态规划模式、规划与管理结合的原则、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指导下,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从资源依赖视角来看,在非资源型城市资源依赖与人均GDP增长率正相关;在资源型城市资源依赖与人均GDP的增长率负相关。从各城市的地理位置来看,中部地区城市和西部地区城市资源依赖与人均GDP的增长率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但是,东部地区城市资源依赖与人均GDP的增长率之间呈现J型关系,"资源诅咒"在东部地区城市中并没有出现。  相似文献   

14.
实施双轮驱动和城乡统筹战略江源区"十一五"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十一五"时期,江源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工业化、城市化双轮驱动战略,坚持生态立区、工业强区理念,努力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狠抓项目建设,经济总量实现了重大突破,总体水平和结构指标在全市位居前列,"十一五"期间,江源区经济增长速度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生态安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在“海西”建设中,必须充分考量生态安全问题,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个体生态等方面形成完整的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观,并组建“生态安全研究中心”,为“海西”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源—流—汇”生态控制理论能够更好地分析再生资源生态系统的运作状态与过程,论文基于“源”“流”“汇”的研究视角,界定再生资源生态全产业链结构与主体构成,通过多种数据库收集数据与深度访谈调研,研究“源”“流”“汇”三大系统主体发展现状。研究结果发现:“源”系统由于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逐年上升及生活垃圾产生量持续增加的压力,造成源头减量短时间内难以实现;“流”系统再生资源的回收规模呈上升趋势,而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较低,致使再生资源化能力整体薄弱;“汇”系统末端处理压力较大。由此,提出提升公众参与意识、发挥再生资源企业规模优势、加快末端处理的相关配套建设等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实现“产品—再生资源—再生原料—再生产品”一体化“零废弃”的循环系统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国内各省区经济增长和资源丰裕度的统计考察,构造新疆经济增长与资源丰裕度、技术、制度、物质积累等变量的回归模型。检验发现,新疆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负影响存在一期滞后,制度因素对新疆经济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是怎样被“重构”的?—若干相关论作简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段被符号化了的特殊时期,“80年代”正在陷入一场多方合谋的书写竞赛,事关“80年代”本来面目的许多重要问题正在被肆意改写和重构,其肇因皆在于对这一思想史上特殊时段的思想主线有意无意的背离。“80年代”的中心问题是“如何避免‘文革’的重演?”而中心论题则是“反封建”。整个“80年代”文化思潮的演变环节依次是“反‘文革’”,“反封建”,“反传统”,再往后才是所谓“文化热”,而贯穿各个环节的中心线索是对“文革”的反思。“启蒙”是整个“80年代”的基本属性,从“反‘文革’”到“反封建”到“反传统”,全都是在“启蒙”:因此,整个“80年代”都属于“新启蒙”时代。  相似文献   

19.
“美丽中国”生态文明观培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丽中国”生态文明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中国”生态文明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美丽中国”生态文明观要求广大人民群众全面树立生态自然观、生态消费观、生态审美观、生态发展观等观念.“美丽中国”生态文明观的培育需要一个长期的教育和实践过程,应当加强宣传;注重教育;倡导实践.  相似文献   

20.
我们即将走完“十一五”规划指引的五年历程,又将迎来“十二五”的发展之路。浙江作为东部沿海开放度较高的经济大省,如何从全球视野谋划“十二五”的发展,如何高起点规划和编制,能否解决好发展取向上“保增长”和“促转型”的选择,将深刻影响到浙江相当长一个时期的发展。在中共浙江省委政研室副主任郭占恒研究员的眼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