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1年3月16日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决定改革现行的财政国库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或用款单位。河南省新野县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于2001年10月开始也进行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国际上也称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国际经验证明,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是加强财政收支管理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公共财政运作的基础。它具有从制度上和源头上防止腐败现象发生的功能作用。笔从实践和体会看,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五个改变”和“五个有效”。  相似文献   

3.
财政国库管理改革是预算管理改革的延伸,是新时期一项重要财政管理改革。全面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缴拨方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对确保财政预算顺利执行、提高预算执行信息透明度、保障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转、增强财政调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科学化、精细化理财提供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4.
常青 《武汉金融》2003,(9):31-31
2001年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提出了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在这一改革方案的指导下,各地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随着改革的逐渐深入,国库工作固有的局面被打破,国库工作面临一些崭新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是国家预算执行和财政管理制度的重大制度创新,是加强财政收支管理监督行之有效的办法。这也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财政资金收支管理制度。它将改变原来预算单位分别在商业银行设立账户,分别存储,收付,核算财政资金的运转方式,将所有的财政性资金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支出由财政部门或预算单位通过代理银行直接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歙单位。预算单位原来在商业银行开设的财政性资金账户都要逐步取消。[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财政国库管理的基本制度,也是我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目标取向。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就是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方式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从2001年开始,中央和地方政府大力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至2005年11月,中央级所有预算部门,地方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基本实现了国务院确定的全面推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这项改革在实践上已取得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我国原有的财政性资金缴库和拨付方式,是通过征收机关和预算单位设立多重账户分敞进行的.这种运作方式存在种种弊端:重复和分散设置账户;财政资金活动透明度不商;资金长期滞留商业银行;财政资金使用缺乏监督等等。因此,必须对财政国库管理制度进行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8.
赵伟才  徐成功 《理财》2004,(1):24-25
针对国库管理中存在的诸如分散设立账户、财政资金活动透明度不高等问题,国务院于2001年出台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决定在“十五”期间全面推进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国库单一账户的控制与监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是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关键.本文从建立国库单一账户的模式入手,研究国库单一账户余额控制和管理,探讨国库单一账户资金运作创新的途径,为我国即将开展的国库现金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批准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我国自本世纪初开始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目标是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1.
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是指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它改变了征收机关和预算单位设立多重账户、分散进行资金缴库和拨付的国库管理方式。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规范政府分配秩序,加强财政管理监督,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改革主要内容是:按照政府预算级次,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所有财政性收入采取直接缴库或集中汇缴方式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财政专户;所有财政性支出均采取财政直接支付或财政授权支付方式,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支付到商品或劳务提供;相应建立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和监督检查机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预算管理体制随着国民经济体制的改革而经历了几次重要的变革。当前,“公共财政制度”三项改革正在开展,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是其主要的一个方面,它在我国是一项新的工作,也是今后一个时期财政改革的重点,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中央对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十分蕈视,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和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国务院领导更明确提出要加快改革步伐。《十五汁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的现代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相似文献   

13.
财政国库管理改革是预算管理改革的延伸,是新时期一项重要财政管理改革。全面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缴拨方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4.
认真落实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再谱国库工作新篇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鹏华 《中国金融》2001,(7):43-44,57
国务院第 95次总理办公会议 ,批准了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酝酿多年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这是各级国库干部几年来共同努力所取得的重大成果。1995年以来 ,人民银行国库局一直将国库单一账户改革作为关系国库发展和开拓业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做了大量工作。曾先后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代表团进行过多次会谈 ,并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组织了 10期国库改革国际研讨会和国外考察 ,研究探讨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改革问题 ;组织人员深入国家部委、商业银行和省分库 ,就改革后国库资金清算…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于2001年开展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确立了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中心、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资金拨付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而2015年新修订的《预算法》颁布施行明确提出了"政府的全部收入应当上缴国家金库(以下简称国库)""国家实行国库集中收缴和集中支付制度,对政府全部收入和支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管理",这不仅明确了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法律地位,同时也赋予了国库监督预算执行的职责.所以打破现行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构建真正"国库单一账户"新模式,成为《预算法》贯彻执行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6.
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试点改革,其目的是实现财政收入直达国库、财政支出直达最终收款人,并以此来加强财政收支管理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从制度上预防腐败现象发生。但由于国库单一账户的体系化设计、商业银行代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非税收入缴库环节过多、相关业务管理制度建设滞后等因素存在,制约了改革目标的全面实现;笔者从改革国库单一账户的体系化设计,改变商业银行代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模式,加强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以及完善相关制度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尽快推行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海南省实施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本从此次试点工作的开展情况、初步成果与收获、存在问题与建议展开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杨烈 《金融会计》2007,(11):77-80
实行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进一步推进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从制度、机制和源头上解决当前财政管理中存  相似文献   

19.
从2001年起,财政部根据《国务院协公厅关于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函[2001]18号)精神,颁布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要求,“十五”期间,全国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对现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进行改革试点,全面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0.
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科学、规范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所有财政资金的收缴均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进行结算和支付,实现财政资金的集中缴拨,是我国国库制度改革的目标,这个制度通常也叫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与以往的预算单位分散、多重设置账户,财政资金分散收付的方式相比,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主要有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