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安徽省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互动关系是提高区域物流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以货物周转量、区域物流业产值作为区域物流能力指标,以GDP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以安徽省1978~2010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运用EViews6.0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并建立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互动关系测度和预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具有显著相关性;1978年以来,安徽省区域物流发展可以分为物流缺乏、物流供求平衡和物流迅速发展三个阶段;未来十年,区域经济将极大地拉动物流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安徽省区域物流业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及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石,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研究县域经济的发展是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2003年河北省各县的统计数据,选取九个反映其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根据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原理对河北省136个县和县级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将136个县分为五个经济层次。在地理空间上分为两个大的区域,南部为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并且对造成这种区域差异的原因从自然资源,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这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迭代创新,数字经济也在快速发展,作为主要生产性服务业的物流产业也逐渐由传统物流、现代物流向智慧物流过渡。本文首先分析了河北省发展智慧物流的必要性,然后对河北省智慧物流体系构建的影响因素进行PEST-SWOT矩阵分析,最后提出构建河北省智慧物流体系的战略和路径。  相似文献   

4.
文章指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物流与产业集群发展关系研究中指标和数据选取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关系的模型,对1999—2008年间广西物流产业与产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广西物流与集群经济之间是一个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统一体。文章最后提出大力发展广西港口物流业以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的资源禀赋与产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形势的判断和对发展战略的选择来源于对省情的基本认识。河北省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与总体思路:在全国,河北省经济属于"东部的区位、中部的水平;"产业结构调整是河北省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培育秦皇岛、唐山、沧州和廊坊成为全省经济的率先发展地区和经济引擎;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是河北省经济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是河北省经济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坚持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二者相互促进发展.本文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区域物流与经济发展现状,对该区域经济发展因素与区域物流需求进行了协整分析和因果关系检验,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进一步促进长三角地区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因子分析法,对反映河北省11城市的经济实力的13项指标进行分析,得出三个因子,并根据因子得分和权重,算出综合得分,然后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各市经济实力排名,并给出了经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是一种符合建设生态文明和节约资源要求的经济类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构建基于DPSIR框架模型的河北省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相关统计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河北省2005—2010年的低碳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显示:河北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响应因子指数大幅增加,说明河北省在发展低碳经济措施方面较有成效。但是,影响因子和压力因子的增长表明了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依然存在,生态负荷在增大。  相似文献   

9.
低碳经济是一种符合建设生态文明和节约资源要求的经济类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构建基于DPSIR框架模型的河北省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相关统计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河北省2005-2010年的低碳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显示:河北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响应因子指数大幅增加,说明河北省在发展低碳经济措施方面较有成效.但是,影响因子和压力因子的增长表明了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依然存在,生态负荷在增大.  相似文献   

10.
殷燕 《全国商情》2012,(24):8-10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二者相互促进发展。本文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区域物流与经济发展现状,对该区域经济发展因素与区域物流需求进行了协整分析和因果关系检验,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进一步促进长三角地区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公路作为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产物,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运转,改善交通条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和推动作用。系统分析黑龙江省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情况和经济发展情况,并且通过对面板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定量计算"十一五"期间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对黑龙江省GDP的拉动作用,并进行预测,为有关部门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思路和依据,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物学中协同共生的理念,以长株潭经济圈为例,讨论了现代物流和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关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现代物流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两者互相促进和协同发展。进而,分别从政府部门和现代物流企业的视角,为实现现代物流和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南京市为例,选取物流通量、GDP等指标,通过建立Logistics模型,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物流通量与区域GDP的相关关系,并揭示了物流业对南京市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提出了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财政行为的空间经济分析就是要揭示财政行为、空间经济结构演变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作用机制。财政行为的空间经济分析是新经济地理研究的重要方向。通过对现有研究文献的回顾与梳理,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对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明确财政空间经济分析的研究方法与核心命题,界定政府财政行为的三大空间效应,提出未来构建财政空间经济分析框架的研究方向是进一步总结、吸收、消化空间经济分析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考察分析财政行为的区域经济增长局域拉动效应、空间外溢距离衰减效应和策略互动效应,探究财政空间效应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区域物流服务体系的内涵与构成要素,提出了区域物流服务体系的解构模型,构建了区域物流服务体系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获取评价指标体系中的要素权重,据此提出构建区域物流服务体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郴州建设"湖南最开放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战略目标的实现必须优先构建省际区域物流中心。郴州市构建省际区域物流中心既存在地理区位优越、陆路交通发达等优势和货物量增长迅猛、商贸流通活跃等机遇,同时也存在物流软硬件条件仍不够完善、物流企业实力弱小等挑战。为实现郴州市构建省际区域物流中心城市的目标,应着力采取构筑物流运输、物流信息和物流政策三大平台,实施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体系建设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物流业的发展将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效路径,降低区域经济运行成本,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相关理论,选取六个经济变量,从总供给和总需求两个层面,对京津冀物流业发展与经济的关联度和协同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京津冀物流业与各区域经济的发展之间存在较高的关联性,总体上较为协调,但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北京的工业、第三产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天津的第三产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净出口总额,河北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净出口总额与各区域的物流业发展不够协调。最后根据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出发,采用实证分析,研究了从1991年到2010年总共20年的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其中引入了物质资本投入和劳动力资本投入等控制变量,共同考察这些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关系模型以及长期均衡模型对广西自治区高等教育对该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广西自治区高等教育应该作为一个重点支撑经济发展的支点,协调好劳动力资本投入和物质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要过于强调这两个方面对经济的拉动,而忽视了人力资本对经济的推动。高等学府应该以广西自治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适应广西经济实际发展的要求,坚持规模适度原则,全区各界都应该重视该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9.
首先利用区位熵理论分析了我国31个省市物流产业集聚状况,然后将区域空间相关性纳入到物流产业集聚影响因素分析模型中,并利用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物流产业集聚在省域之间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物流业集聚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政府干预程度在初期对物流业集聚有显著负效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负效应逐渐减弱;FDI对物流业集聚的作用有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市场化进程对物流业集聚存在负向影响;基础设施水平对物流业集聚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