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利用武汉市消费者关于网络购物的消费调查资料,考察了消费者网络购物的群体特征、参与度和消费情况,并分析了在网购中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因素。得出消费者的网络购物行为受到包括个体特征的内因和关于产品和非产品的外因的共同影响,并提出发展网络购物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网络购物市场发展迅速,但市场监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却严重滞后。我们必须参照、借鉴国际上的相关立法,在网购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上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成熟的法律框架,包括出台一部统一的《电子商务法》,修改既有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制定相关的单行性法规等。  相似文献   

3.
B2C电子商务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网购消费者信任的提高。B2C网络购物消费者信任建立的主要影响因素除买方因素、卖方因素之外,还有第三方信用评价因素。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分析B2C网络购物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因素,构建B2C网络购物消费者信任模型,研究B2C网络购物消费者信任的形成机制,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随着我国网络购物的发展,网络团购也作为一种新的购物模式逐渐发展起来,网络团购因物美价廉等优势逐渐成为最受欢迎的网购模式.网络团购给网络消费者带来实惠的同时也引起了大量的伦理道德问题,夸大宣传、虚标原价、货不对板等问题频频受到网民消费者的投诉.通过对我国网络团购发展现状的描述,分析我国网络团购发展中存在的突出伦理道德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线购物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方式或消费方式,其具备高效率、低成本和更快捷等优势,但其虚拟性、全球性和电子性等特征又给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带来巨大的挑战。另外,现行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又增大了消费者权益受损的可能性,极大的威胁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权益,严重影响到了网购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分析了在线购物的独特性,介绍了消费者在线购物中享有的权益,并从法律视角探讨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对策,以为促进网购市场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
政策     
正1新消法"7日后悔权"落地难线上购买部分商品不满意,消费者可在7天内实现退换货,被认为是"新消法"中的"明星"条款,但实施过程中,消费者却屡现退货难。近日,中消协发布了针对网购体验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不尽如人意,六成消费者表示,网购时屡屡发生因卖家未提供有效联系方式、购物发票或者服务单据等相关凭证,导致退换货规定形同虚设。而在"新消法"实施前,曾有多家电商企业对此表示拥护,甚至提出将"7日后悔权"升级至10日。网购企业不退货理由存在扩大化趋势,据中消协介绍,在商冢不予退货的理由中,9.42%的消费者反映网购企业没有在消费者网购时予以确认,  相似文献   

7.
王蓉 《大众商务》2010,(8):226-226
网上购物是一种新兴并迅速发展的购物方式,由于网上消费方便快捷等特点,使越来越多的人享受着足不出户就能带来的购物乐趣。但网络的虚拟性给网购带来了很多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对于网购中出现的问题,消费者往往无所适从。本文从网络消费所出现的问题入手,针对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网上购物是一种新兴并迅速发展的购物方式,由于网上消费方便快捷等特点,使越来越多的人享受着足不出户就能带来的购物乐趣.但网络的虚拟性给网购带来了很多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对于网购中出现的问题,消费者往往无所适从.本文从网络消费所出现的问题入手,针对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计妙君 《全国商情》2010,(10):34-35
目前我国的网络购物市场供求两旺,呈现出良好的快速增长态势。C2C、B2C是网络购物的直接平台,其经营运作日趋成熟与多元。大学生作为网络购物的新势力,其网购行为和特点无疑会影响平台的发展。本文以对华东6所高校的调查研究为基础,结合相关文献,初步探索我国购物网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购物已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激烈的竞争中,商家们不但通过纷繁诸多的商品及优惠策略来吸引顾客,而且网购网站的名称也成为了吸引顾客的手段,网购网站名称在商家和消费者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不难看出,在繁杂的网购网站的名称中,不仅可以看出网站特点、网站文化心理倾向,更能反映出社会文化特点与价值追求。本文就从语言学的角度探析研究我国网购网站名称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与客同步     
正在当今数字时代,消费者牢牢掌控着购物体验已成为零售业新的现实。近几年,网络购物、移动购物成为消费者新的购物方式,尤其每年双十一期间,庞大的网购大军让外国人都无法忽视中国消费者的崛起。电子商务在中国的蓬勃发展,让传统零售商为之惶恐,实体店转型、拥抱全零售成为整个零售行业的发展趋势。数字时代,新技术往往被消费者快速接纳,他们拥有更多的渠道去了解商品,同时也意味着有更多的竞争  相似文献   

12.
与传统购物方式相比,网上购物具有拓宽消费渠道、增加获得信息的途径、更加方便快捷、降低消费成本等优势,因此通过网络完成的交易与日俱增.但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等特点,在网上购物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种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形,网购中商家弄虚作假,欺骗消费者的现象时有发生,各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形已逐渐成为其发展的阻碍,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和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带来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3.
网购纠纷中的管辖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在网络购物方面立法的滞后和不完善,在处理网络购物纠纷与维权事件中,一直存在管辖权的异议问题.选择不同的被告如销售者、交易平台,会导致不同的管辖权.管辖权问题的明确是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前提.推进网店实名制认证,制定出台针对电子商务领域的法律规范、确立先行赔付的具体内容、明确网购纠纷的诉讼管辖原则,将有利于解决网上购物产生纠纷涉及的管辖权的问题,维护交易双方利益.  相似文献   

14.
随着近两年中国跨境网购市场快速发展,跨境网购消费群体的研究逐渐成为当下热点。通过解读CNNIC与跨境电商企业发布的数据,发现中国跨境网购消费群体表现出不同于国内网购群体的消费特征:高年龄、高学历、高收入、男性比例高、消费者多居于东部沿海地区、三四线地区消费潜力在增大;消费过程中的行为特征亦凸显:跨境网购率偏低,消费者的购物时间与上网时间趋同;跨境网购的选择与引导与熟人推荐有关,消费需求特色显著,呈现出低频率、高单价等。因此,在开发中国跨境电商市场时应该重视对消费者群体的研究,聚焦消费需求,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由武汉市商务局、武汉市商业总会主办的"2014首届武汉网络购物节"10月25日官方网站全线开放(http://www.whebuy.com/)。活动期间倾力开展"金秋十元秒杀网购惠"、"媒体行·最具汉味电商"、"万圣节大促"三大主题促销活动,让利消费者。从25日至31日,江城市民将可以在购物节活动官网上抢购总价过千万元、品类过万的超低折扣商品。这次网络购物节是武汉市首次举办,三大亮点突出:——政府主导推进,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前段,武汉市政府部门对发展电子商务大力支持,专门发文,给予支持和资金支持。本次网络购物节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协会助力,企业参与本次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网络购物平台的发展成为我国当前广大消费者选择消费的主要方式之一,更是高中学生由于上课没有时间,省时省力又可以购买到自己喜欢的物品的方式之一。在网络购物的热潮下,电子商务也逐步的发展起来,自我国2009年开始起,网络上"双十一"成为了各个电商大力宣传产品的热点。而"双十一"这个日子的由来是每年的光棍节也就是11月11号这天,它最早的出现是于1993年南京大学的一个寝室里,因为"1"和光滑的棍子很像,所以被大家称之为"光棍",并有着单身的含义。如今"双十一"这一天更是被广大消费者所认为是购物的狂欢节。  相似文献   

17.
网络购物投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网络购物这种新购物模式存在的问题。大型实体零售企业基于全面满足消费者需求,认真分析研究网络购物投诉量、投诉内容、投诉金额、投诉性别等,针对性调整企业经营战略与经营策略,找准行业发展方向,改进服务方式与服务内容,实现行业、企业新突破。  相似文献   

18.
"经济人"分析范式在理性概念的使用上存在明显的逻辑悖论:基于行为功利主义的定义以及由此展开的行为分析,实质上使用的是有限理性,而在理性模型的构建和宏观经济的分析上实际使用的却是完全理性。正是由于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理性内涵存在如此的不一致,现代主流经济学对短期的行为评价和长期的现象预测之间就出现了断裂。而且,现代主流经济学试图用"无形的手"将两者沟通起来,却一直无法说明"无形的手"是如何运作的。相反,基于长期利益的实现程度和"为己利他"行为机理的实施程度这一视域,可以更好地区别有限理性和完全理性这两个概念,可以更好地认识现实生活中各种行为的理性程度,从而理解社会中不同程度的合作现象。  相似文献   

19.
"双十一"购物节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追捧。本文提出,"双十一"狂欢节的背后,主要是我国网络经济不断发展以及商家营销策略不断成熟的推动。"双十一"购物节中蕴含了大量经济学原理,如需求价格理论,经济博弈理论等。最后,笔者提出,电商平台应当通过规范商家产品诚信行为以及提高消费者理性消费意识等途径保证购物节活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中国网购市场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网购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8万亿,增长48.7%。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2014年网购交易额大致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7%,年度线上渗透率首次突破10%。其中,移动端购物市场规模达到9297.1亿元,年增长率达到239.8%。电商来势汹汹,国内传统实体零售商业是否未来会"坐以待毙"?自从天猫2009年在"双11"开创购物狂欢节,且历年都创下了惊人交易记录,电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崛起。随着网购的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