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2 毫秒
1.
共同犯罪中的实行过限及认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行过限有一定的历史渊源,超出共同犯罪故意的过限行为,不能成为共犯。共同犯罪中,实行犯实施了超出共同犯罪故意的行为,发生过限问题。认定分工不同的组织犯、实行犯、教唆犯、帮助犯是共犯还是实行过限,应把握共同谋议的内容是否明确。  相似文献   

2.
身份犯作为一类犯罪有其一定的特点,包括有身份者共同犯罪,有身份者帮助无身份者,无身份者帮助有身份者共同犯罪三种情况。无身份者可否与有身份者共同实行纯正身份犯,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为共同实行犯时的处罚原则等争议颇多,赞同犯罪共同说和身份利用说。  相似文献   

3.
共同过失犯罪的处罚范围,应当取决于各国统治阶级在立法时对客观存在着或可能存在着的共同犯罪现象的容忍程度,以及更好地预防(共同)犯罪的刑事政策的需要。本文在共同过失犯罪的成立范围上,限定为"共同过失正犯(包括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之间构成的共犯)",和"故意教唆、故意帮助与过失实行行为之间根据部分犯罪共同说形成的共犯",以期能更好地实现刑法的法益保护机能,并在其与自由保障机能之间寻求能保障、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4.
关于犯罪形态中"着手"实行犯罪的理论,一直都是刑法理论中争议的焦点之一,通说认为:"着手实行犯罪是指行为人开始实施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某种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着手"是犯罪实行行为的起点,是区别不同犯罪形态的一个标志。归纳出对"着手"实行犯罪的认定方法和应采取的标准,采用正确的方法认定犯罪行为中的"着手"是完善犯罪形态相关制度的关键,同时对于刑法理论问题的研究和司法完善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共同犯罪的既遂问题,介绍了认定共同犯罪既遂的“部分行为全部责任”原则。结合当前理论和实务,分析了共同犯罪的预备问题、共同犯罪的未遂问题,重点分析了共同犯罪中部分人存在中止行为时,如何对各共同犯罪人准确定罪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实行行为的着手是在批判罪行擅断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实行的着手,学说很多,各种学说都有其所长,但同时又有其局限。具体到犯罪的样态上,尤其是不作为犯和间接正犯的场合,理清实行的着手时间对该犯罪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基于罪刑法定原则明确性要求的形式理性与基于危害后果的处罚必要性的实质理性之间,“口袋罪”选择了后者,是对罪刑法定“不得已”的背离.对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口袋罪”进行同类解释的“相当性”见解属于基于事物本质的相似性而类比推理的类型化思维,但依然缺乏形式的制约,过度的类型化容易回溯至原先社会危害性统制一切的局面,并且“相当”与否也因人而异.基于对过度“类型化”的实质思维的限制,宜倡导实行行为“定型化”.定型是对类型的扬弃,是对过度类型化的修正,而非对类型的完全否弃,是“概念”思维与“类型”思维的融通与互补.立即废止“口袋罪”的现实可能性不大,但随着司法经验的积累,应当将一些具有普遍性的行为在立法上“定型化”,成为具体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实行行为.在司法中需要对“公共”、具体危险、相当与否做出审慎、严格限定,这又需要司法理念的转变与更新.  相似文献   

8.
正犯是我国刑法学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我国学者普遍认为正犯即实行犯,是在共同犯罪中实行行为的实施者。因此在我国对于正犯的研究要放在共同犯罪的理论之中。而在日、德等大陆法系国家,正犯是指由自己来充足犯罪构成要件要素者,与共犯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实我国和其他大陆法系国家对于正犯的定义在其内涵上并无差异,但是外延却有所不同。我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在引入正犯这一理论时仅仅是将外国刑法中正犯的概念移入到我国的刑罚理论中,而并没有深入分析国外理论中正犯所归属的理论框架。故有些断章取义。本文将结合一些国外立法例,谈谈正犯与共犯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共同犯罪的时间点能否提前到共谋阶段,共同犯罪中后行为人行为是否及于先行为人,以及对于中止有效性的判断,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10.
胡娟玲 《大众商务》2010,(14):268-268
共同犯罪的时间点能否提前到共谋阶段,共同犯罪中后行为人行为是否及于先行为人,以及对于中止有效性的判断,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11.
关于单位盗窃,目前存在刑事惩罚不力、罪刑不均,司法解释越权且界定不明的问题;对于单位盗窃应当以自然人盗窃论处,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在立法和司法解释中应当统一单位犯罪和自然人犯罪的构成标准;设立单位盗窃罪应当慎行。  相似文献   

12.
论国际刑法中的海盗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研究海盗罪的概念及特征角度出发,分析了对海盗的认定与惩治;鉴于目前国际法关于海盗罪构成条件的规定明显限制了对海盗罪的全面有效惩治,在对国际法上海盗罪的概念及构成条件与当今海盗罪案发特点相比较的基础上,提出现行国际公约应将此罪的犯罪主体、主观方面、行为对象以及犯罪地点等要素重新予以界定的观点,并对当今应如何放宽海盗罪的认定条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刑法第201条关于偷税罪的规定,存在数额绝对化的缺陷,也有"数额+比例"模式因把比例纳入其中带来的处罚漏洞等问题。刑法修正案(七)虽然解决了数额绝对化的问题,但由于仍然将比例纳入犯罪成立标准中,导致了缺乏理论依据、存在处罚漏洞和处罚结果的不合理等问题。所以,应当把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比例从偷税罪的成立条件及量刑标准中删除,而在偷税罪中采用单一的相对化数额标准。  相似文献   

14.
黑社会犯罪是目前刑事犯罪的热点。立法将境内黑社会犯罪罪名类型化规定,导致了立法用语本身不明确,混淆了该类犯罪的相关概念,不利于该罪名在实践中的操作。将"性质"一词规定在其中,与当前的法治理念不符,也不利于对黑社会犯罪组织的认定,以及对该类犯罪的惩治与预防。  相似文献   

15.
网络犯罪作为计算机犯罪的一种类型,是较为高级的新型犯罪.当前,网络犯罪正在迅速发展并呈现出若干不同的表现形式.本文从网络犯罪的定义入手,分析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探讨网络犯罪的犯罪构成,并提出有效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6.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是现行刑法新增加的罪名。本文就该罪的沿革、概念、特征、适用、处罚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偷税罪行为是一种作为和不作为方式相结合的行为,其罪过的形式是直接故意。从内容上来分析,偷税罪有着五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要求偷税行为具有量的规定性,是一种结果犯。偷税罪的因果关系在不作为方式下具有特殊性,其不作为方式下的共同犯罪也有别于疏忽大意的失职行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交通肇事罪罪名、构成、因逃逸致人死亡、共犯及刑事责任的解读,认为该罪只能用交通肇事罪冠以罪名。其罪的构成为:主观上是过失,主体是一般主体,客体是公共运输的安全,客观方面仍是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并且必须出现严重结果的行为。尽管该罪实际存在着共犯,然而“逃逸致人死亡”只是该罪的量刑情节,更无共犯可言。肇事者无能力赔偿或者拒绝赔偿应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9.
现行《刑法》是将"保护伞"作为黑社会性质组织认定的"选择性"要件,改变了之前"必备性"要件的地位。依据刑法理论的解释以及"扫黑"的现实需要,除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之外的其他国家工作人员也可作为"保护伞"成立的主体。黑社会性质组织和保护伞的结合主要有四种模式,具体分类对实现"打准打实"的目的具有重要作用。在审理"扫黑打伞"刑事案件中,应坚持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当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与徇私枉法罪发生竞合时,应根据法条竞合的适用原则以及行为人的主观方面,认定具体的犯罪。而四种模式中的罪数认定,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对不同模式的行为分别进行认定。此外,通过解释刑法总则、分则之间关系,否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刑罚适用中存在"重复评价"。  相似文献   

20.
单位犯罪死刑立法是指单位犯罪中自然人的死刑立法。我国刑法中单位犯罪死刑立法涉及19个罪名,包含两种立法模式:同等原则与区别原则。文章认为应采取同等原则的立法模式,但不赞同单位犯罪中为自然人配置死刑。建议取消刑法中13个单位犯罪的死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