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发展模式,但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具有什么竞争优势?其竞争机理内在逻辑是什么?按照此分析思路,本文构建了中小企业集群的竞争机理模型,中小企业集群企业在内部竞争压力的驱动下,通过创新传导机制,进行产品市场拓展,在政府及相关机构竞争规则导入干预下,开展良性竞争,形成了中小企业集群在品牌、成本、博弈、聚资、研发五个方面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经济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形象.这种新型的区域经济,在专业分工、交易成本、外部经济、劳动力市场、竞合博弈和创新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现象在我国也是普遍的存在着.如何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培育企业合作网络,加强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就要发挥政府在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充分重视产业集群在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作用,重要制度文化的创新,以发挥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与民营企业竞争力提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集群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成本优势、创新优势、资源优势、集聚优势。然而在产业集群中,民营企业低水平的过度竞争和恶性竞争,抗风险能力弱,企业间低合作度及缺乏完善支持系统,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为此,必须发挥政府在民营企业产业集群的催化剂、润滑剂作用,完善社会化服务系统。企业间加强专业化,重视技术创新,培育区域品牌,优化集群组织结构,提升民营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模块集群的组织特性与进化稳态均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块化已经被认为是改变现存产业结构和经济系统的手段,而模块化生产所具有的空间聚集特征不但与经济组织的演进有关,也与主导要素在价值模块中的转移有关。本文讨论了模块集群的形成机理,并分析了模块集群同进化的系统结构,最后应用鹰鸽博弈确定了群内企业的进化稳定策略是鹰-鹰对局,并证明了企业的研发竞争在具有外溢效应时存在稳定的研发投入水平。  相似文献   

5.
企业集群是一些既自主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中小企业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建立起来,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在地域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作为有效的空间组织模式,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动力源和创新中心。根据企业集群的特点,分析企业集群优势的经济学效应,并通过对集群内(或区域内)企业建立的区域形象品牌,及区域形象品牌的公共物品属性和区域形象品牌对企业品牌的外部性的研究,达到提高对企业集群优势认识,更多人重视企业集群。  相似文献   

6.
在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过程中,河北省的临港产业集群也正在形成,这是培育沿海经济隆起带的基本载体。但临港产业集群中的典型产业原属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的重化工业,往往缺乏灵活性,非常需要通过加强知识和技术创新来改换产业要素特征,将增长方式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通过对创新能力的提升使临港产业集群由低成本型演进至创新型集群。在具体过程中,集体行动机制是临港产业集群创新过程的关键支撑。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是指大量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掌机构在空问上的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是在竞争和合作中共同获得竞争优势的特定领域的产业群体,产业集群一旦形成,便会带来很多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作用和影响,主要包括集聚效应、共生效应、协同效应、区位效应、结构效应等。上述几个作用的组合又可以集群产生诸多的衍生效应。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模式,美国的硅谷,英国的英格兰科技园区及台湾的新竹科技园区都具有产业集群的典型特征,这些成功的高新技术园区,大多是以一种或少数几种具有特色产业的产业集群为基础的,这些企业主要从事相同或相关的研究或开发。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中区域品牌建设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是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伴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通常会形成区域品牌.区域品牌足指在某个区域范围内形成的以产业集群为依托.  相似文献   

9.
农业产业集群既是农产品区域品牌形成的基础又是保护和发展农产品区域品牌的重要载体。农业产业集群可以通过农业科研院所、农业活动相关服务机构、农业企业以及涉农行政管理部门的相互作用来增加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品牌价值,增强品牌的竞争优势,进而提升品牌竞争力。因此,农业产业集群是提升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品牌是产品的标识,也是产品内在品质与企业文化理念的集成和外在体现。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已经从产品时代进入到了品牌时代。品牌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一个产品、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竞争实力和市场地位的重要标志之一。时代发展到今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深化又进一步凸显了品牌的作用力,并形成了品牌集群现象。一个企业、一个地区要构筑起品牌优势,强化品牌市场冲击力和占有率,品牌集群就成为一个必须关注的问题。对于山东来说,要打造制造业强省,品牌集群效应的营造和放大显得更为…  相似文献   

11.
品牌--我国企业必须重视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牌作为一种竞争要素已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它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我国企业品牌的附加价值低,缺乏鲜明的个性,且企业大都没有制定适当的品牌规划,忽视了品牌建设的长期性.因此,品牌建设是我国企业必须重视的策略,它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利益,将大大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提升企业在国际产业链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于2020年翻一番,由此引发的问题是劳动力成本的快速提高。文章在品牌经济学的框架下,分析指出通过品牌战略建设提高产品溢价能力,是企业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有效手段。通过构建引入选择成本的需求函数,证明了品牌溢价能力与其品牌信用度呈正比关系。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应对收入倍增的品牌战略路径,主要包括自主品牌-自主品牌、自主品牌-他人品牌、他人品牌-自主品牌、他人品牌-他人品牌等四种方式。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路径实现从无品牌到弱势品牌,再到强势品牌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零售商自有品牌是市场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零售商为获取更大利润而采取的一种竞争战略。随着零售商自有品牌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与开发,我国制造商品牌也将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试图从制造商的角度来分析零售商自有品牌带来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何德珍 《特区经济》2008,(12):204-205
桂林市房地产品牌的建设从彷徨走到了坚定,开发商开始了努力探索和实践,故本文在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尝试提出适合本土运作的房地产品牌建设策略:准确市场细分,品牌定位;关注产品品质与服务品质;提炼品牌核心价值,体现企业核心价值观;不断进行品牌创新和维护。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视角下的区域品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勇  邱婷 《特区经济》2007,225(10):297-298
产业集群的迅速发展对我国经济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产业集群的根本发展又依赖于区域品牌的建设。区域品牌往往代表着一个地方产业产品的主体和形象,对本地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当前在区域品牌的建设中存在种种的问题与缺陷,使得我国区域品牌建设路程缓慢,加强区域品牌建设,发展区域品牌,用区域品牌来带动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可以使我国产业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因此本文围绕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产业集群与区域品牌的内在联系,分析区域品牌的内涵及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创建区域品牌的重要性,并对区域品牌的建设展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产品差异化程度逐渐削弱,同质化程度逐渐增强,品牌的效用日趋明显:文章有如下创新和结论:提出了“企业文化力-品牌力关系模型”;一个世界级的企业,既要拥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还要具备强势的品牌影响力;面对众多世界级品牌的挑战,民族品牌的优势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民族品牌只有烙上民族文化的独特印记才有可能成为世界的品牌。  相似文献   

17.
田莉 《特区经济》2007,216(1):207-208
私人品牌越来越成为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开发私人品牌可以使我国零售企业增加利润,使很多生产企业摆脱困境,并能获得政府的重视与支持。私人品牌的实施需要规模经营、较高的商誉、较强的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实施私人品牌战略要注重对制造商的选择,选择适合采用私人品牌的商品类别,要保证商品质量,合理设计品牌并注重品牌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企业集群中竞争与合作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红星 《改革与战略》2009,25(3):156-158
近几年,企业集群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一度成为研究的热点。企业作为集群中理性经济主体,必然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作为自身目标。因此,集群企业在竞争与合作博弈中必须走出“囚徒困境”,进行有效合作,以充分发挥企业集群的聚集效应,实现集群企业的共赢。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构建基于品牌关系差异性的豪泰林(Hotelling)价格竞争模型并进行博弈分析,结果表明强势品牌关系的建立有助于降低不同品牌之间的替代性,每个品牌对忠实于自己的顾客的垄断力加强,品牌之间的价格竞争越来越弱,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性下降,每个品牌的最优价格更接近于垄断价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