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著名的B-S期权定价方法以及随后的鞅方法等都秉承了经典经济学的代表性经济人分析范式,忽视了人的行为本身所具有的异质特征,导致了理论模型与实际相悖诸多疑难.本文充分考虑投资者的异质理念,引入能够代表不同投资者情绪的参数,给出个体对欧式无红利看涨和看跌期权价格的预期.理论和实证分析显示,对看涨期权,参数越小于零,投资者越乐观,他的预期价格越高;参数越大于零,投资者越悲观,他的预期价格越低;参数等于零, “理性”投资者的预期价格与B-S公式一致.由于个体的预期价格与市场价格不尽相同,通过比较两者,投资者可以决定是否参与交易或进入多/空头.这样由于投资者间异质理念的存在,形成了交易,解释了期权交易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价格涨跌幅限制起到了助涨助跌作用吗?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价格涨跌幅限制是否具有助涨助跌作用对于判断涨跌幅限制的实施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既有的研究表明 ,股价在发生涨跌停时存在一定的过度反应。然而 ,本研究发现 ,在股价发生涨跌停时 ,虽然涨跌幅限制不能完全消除过度反应 ,但是可以显著地减小而不是增大过度反应的程度。本研究还发现 ,价格涨跌停本身并不是导致过度反应的原因 ,因为股价不仅在涨跌停时存在过度反应 ,而且在大幅度变化但未达到涨跌停时也存在过度反应。本文据此认为 ,没有证据表明价格涨跌幅限制具有助涨助跌作用。  相似文献   

3.
证券交易机制影响股价吗?——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再检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对分别按照开盘价和收盘价计算的两种收益率的比较中发现了极值聚集现象 ,文中将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归结于市场中涨跌幅限制的存在 ,并建立了一个简单模型对此进行了说明。其后 ,利用市场中不存在涨跌幅限制时期的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在结论部分 ,本文分析了除交易机制外造成两种收益率差异的其他因素 ,并认为有关交易机制对股价行为影响的研究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4.
孟卫东  江成山 《技术经济》2008,27(7):99-103
本文利用我国沪市ST股和普通股的5分钟高频数据对我国股市涨跌幅限制的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普通股和ST股在接近涨跌幅限制时均存在趋势反转现象,但普通股10%的涨跌幅限制存在一定的磁吸效应,而ST股5%的涨跌幅限制不存在磁吸效应。这与国外其他研究以及国内基于其他方法得出的研究结论存在差异。本文的分析还说明,国内所谓涨跌幅限制的冷却效应只是股价正常的均值回复,与涨跌幅限制制度无关。  相似文献   

5.
研究积极型投资者的交易动机与交易行为,对于提升中国资本市场活跃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科创板市场流动性溢价视角对积极型投资者交易行为展开研究,将投资者交易动机划分为“流动性动机”和“投资动机”,两者的定价机制分别为“流动性补偿溢价”和“投资者意见分歧定价”。研究发现:其一,不设涨跌幅限制的上市前5个交易日的流动性溢价主要由价格因素驱动,其充足的流动性为价格充分反映投资者意见分歧提供了支持,体现了投资动机;其二,盘后定价交易使得盘中流动性需求旺盛的股票交易溢出至盘后,而盘中流动性需求不足的股票交易收敛于盘中,盘后交易量提供了不同于盘中交易量的额外信息,满足了流动性动机。  相似文献   

6.
陈平  龙华 《新经济》2005,(9):86-92
证券市场微观交易制度的目标可以归结为流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透明性。针对各国证券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格外关注的稳定性目标,各国当局在微观制度的设计上制定了各种有助于稳定股票价格波动的措施,其中使用得最多,同时也是直接对价格进行限制的两种是涨跌幅限制( daily price lin it)和交易暂停(trading halt)。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投资者会过度关注价格,而不是理性人理论认为的收益率,是造成股市过度波动的重要原因。投资者过于看重股价,导致低价股价格波动更为剧烈。借助创业板放宽涨跌幅限制的自然实验,本文发现改革后创业板股票极端波动加剧,主要来自低价股的贡献,且无法被收益率与彩票型偏好解释。利用低价股过度波动的反转策略能实现显著的月度超额收益,证实投资者更看重股价而非收益率,从而产生过度反应。此外,低价股在新闻公告日有更高的异常收益、更弱的盈余公告后漂移,进一步证实投资者过度关注绝对股价。交易软件、宣传榜单只显示价格而非收益率,可能加重了投资者的这一错误。设置灵活的涨跌停制度、注重收益率而非绝对价格的信息披露有助于减缓股市过度波动。  相似文献   

8.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中国的A股权证被再次推出,它的诞生丰富了投资者的交易品种,对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资本市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中国的A股权证市场仍存在诸多问题,实际价格偏离理论价格的现象司空见惯,其交易品种与交易规模不对称的现象也一直伴随着A股权证市场的发展.基于业内与学术界对A股权证价格偏差的困惑,本文利用混合回归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方法,对认购权证市场价格偏差的研究发现,投资者对认购权证的频繁操作和投机炒作是导致价格偏差的重要原因,并且认购权证的创设制度对于抑制价格偏差的作用非常有限.此外,本文结合研究的实证结果,从创新A股权证产品和完善市场交易制度的角度,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A股权证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实证研究发现大宗商品价格与货币供给和真实利率存在密切关系,并且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幅度往往要超过通货膨胀的波动幅度。本文在理论上提供了一个理性预期动态一般均衡模型,说明预期通货膨胀波动和利率调整通过改变真实利率影响经济主体的存货需求。存货需求波动进一步使得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幅度超过通货膨胀波动幅度,并使得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出现“超调”现象。将本模型应用到中国粮食市场发现中国粮食价格波动很好地支持了本模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蔡荣芳 《技术经济》2004,23(5):F003-F004
<正> 一、期权的含义及其作用 期权是一种选择权契约,它赋予契约所有者有权利而没有义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或未来某一特定日期),以一定价格向对方购买或出售一定的特定商品(如金融证券)。为获得这种权力,期权购买者要向期权出售者支付期权费(期权价格)。期权合同中的交易对象可以是实物商品,也可以是某种证券或证券指数等,但目前最普遍的期权买卖对象是股票。期权有看涨期权看跌期权两种形式。看涨期权又称买入期权,它是指期权购买者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权按某一特定价格向期权出售者买进一定数量商品或证券。如果市场价格不升幅度较大,期权购买者会行使期权以获利。如果市场价格变或下降,期权购买者就会放弃期权,  相似文献   

11.
朱红兵  张兵 《经济学报》2022,(2):166-200
T+1交易制度通过影响投资者交易偏好与决策行为对投资者利益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从交易约束影响投资者交易意愿出发,构造并度量了T+1交易制度理论变量。通过分解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的投资者高频逐笔交易收益,本文实证研究了T+1交易制度对投资者的利益影响。研究发现:(1)投资者日内买入股票会承受大幅度的隔夜回撤,平均回撤幅度要高于日内赚取的收益,且股灾时期回撤幅度更大;(2)T+1交易制度正向影响早盘投资者的总收益而负向影响尾盘投资者的总收益,原因在于T+1交易制度改变了日内不同时刻的交易成本;(3)融券卖空机制未能缓解T+1交易制度对投资者卖出权利约束的负面作用,强化了T+1交易制度对投资者收益的负向影响;(4)投机炒作者能充分利用制度规则诱导散户交易,个股的彩票、噪音特征越强、后续交易日的成交量越大,参与交易的投资者的亏损越大。本文的研究不仅检验发现了现行T+1交易制度的不足,更为基础交易制度改革完善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国股票市场交易型的价格操纵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研究中国股票市场的交易型价格操纵问题。我们推广了Mei、Wu和Zhou(2005)的模型,研究在市场不允许卖空的条件下,交易型价格操纵发生的条件。我们的主要结果有:(1)非充分理性投资者的存在和有限套利的制约是交易型价格操纵获利的重要原因,投机者套利能力越弱,操纵者的价格操纵越容易获利;(2)当市场中投机者的总禀赋大于0时,即使不允许卖空,价格操纵者依然可以操纵价格来获得利润;(3)如果市场监管者无法杜绝操纵者通过对敲等手段来拉抬股价,则在市场中引入卖空机制反而可以减小股价对基本面的偏离程度,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限制操纵者操纵股价的空间;(4)在股价被操纵的过程中,存在一个建仓期和抛盘期;操纵期内换手率更高、股价波动更大;在建仓期,回报率与换手率,换手率与回报波动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5)我们利用中国股市的数据检验了我们的结论,发现理论结果和实证数据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13.
论文用一个平行数据模型进一步研究了限价委托单簿状态与股票价格变化之间的规律,并对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格朗日检验。通过把股票间的差异考虑在内,发现对于不同的个股,限价委托单簿的状态与价格变化之间的关系体现出了较大的差异。复杂的价格现象也许并不能用一个简单模型来进行描述,但是对整个中国股票市场进行描述,至少可以发现一些对大多数股票成立的普遍的规律。进而加深对限价委托单交易和电子撮合交易制度的认识,也为进一步改进市场微观结构,完善和发展中国的股票市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股票期权交易的机制与特点孙礼照一、期权交易的历史与发展最早的期权交易开始于18世纪早期的美国与欧洲,由于缺少有关的法律与管理,作弊丑闻屡屡发生,使其名声不好。20世纪早期,一些公司倡议成立了期权交易经纪人与交易商协会,为期权投资者提供中间服务或出卖期...  相似文献   

15.
张能福 《经济师》2004,(8):150-151
确定合理的企业产权转让价格是企业产权交易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文章对企业产权交易的价格形成机制进行系统的分析 ,研究了影响产权转让价格的各种因素及产权转让价格的形成规律 ,并应用期权定价理论 ,对企业产权价格的定价研究 ,建立了企业产权的期权定价模型 ,为交易双方制定合理的企业价格提供参考依据 ,促进企业产权交易行为合理化。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7,(8)
回顾了我国境内股票交易制度的演变历程,借鉴美国和我国台湾的日内回转交易制度,提出我国A股可考虑对信用账户和普通账户都实施"T+0交易、T+1货银对付"的交易结算制度,同时结合涨跌幅限制、交易频率限制等相关措施,不仅有利于促进多空制衡、体现市场公平性、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同时也加强市场风险控制,有利于抑制市场过度投机。  相似文献   

17.
交易机制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价格发现效率和市场质量,合理的交易机制设计能够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本文以香港证券交易所收盘集合竞价的引入与终止两个事件进行研究,采用价格同步性的方法研究这两次机制的变革对价格发现效率的影响,并运用Delay系数和相对收益分散度做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引入收盘集合竞价使得价格发现效率得到显著提高,而在终止收盘集合竞价后价格发现效率降低,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证明了文章结论,这说明采用集合竞价能够产生更有效的收盘价。本文的研究不但弥补了现有集合竞价理论的缺陷.而且对沪深交易所今后的机制改革也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浅析网络市场中的"价格离散"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勇  李继先 《经济问题探索》2006,(8):103-105,135
“价格离散”指的就是同样的产品具有不同价格。按照传统经济学的观点,既然Internet大大地降低了搜寻成本,消费者就能够获得更多的产品信息,更容易进行价格比较,价格的离散就应该会更低。但已有的许多统计结果表明,价格离散现象在网络市场(在线市场)不仅存在,而且其离散幅度大于实物市场(离线市场)。因此,分析价格离散的原因,探讨减少价格离散的方法一直是经济学家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网络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性的角度,对网络市场中价格离散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基于“柠檬市场”理论的解释,并对消除和减少网络市场中价格离散、提高网络市场交易效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使用中国开展融券交易四年来的股市交易数据,探讨了卖空交易对股价信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卖空交易有助于加快股价融入市场公共信息和个股盈余信息的速度,从而提升股价的信息效率和降低盈余公告后股价盈余漂移程度.本文研究为确认卖空交易提高了市场的定价效率和促进了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提供了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EGARCH和GJR-GARCH模型分析了中国股票市场波动动态.通过利用消息影响曲线,作者发现,中国股市对好消息的反应要大于坏消息.实证结果表明,随着涨跌幅限制的取消和B股对国内投资者的开放,收益序列的不对称性和持续性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