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郝斌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6):23-24
城市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了解我国城市化50年的状况,明确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如何构建中国城市体系的制高点,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具有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杨竹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73-75
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全党全国新时期新阶段发展的宏伟目标,更是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在我国小康社会建设已经取得的重大现实成果基础上做出的重大决策。未来五至十年,对于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使人民获得更多发展的实惠,继续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民问题的实质是收入问题,由于农业比较收益的低下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巨大,第一产业就业空间极其有限,提高农民收入问题就自然而然地演变为如何合理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尤其是非农就业问题。根据安徽省的资源禀赋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巨大的现实,因势利导发展劳务经济是提高全省农民收入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孙大德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3,(2):16-17,56
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在新形势下应全面研究和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好“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5.
6.
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形成和壮大,是同无数中等收入的形成和壮大联系在一起的,也与我国经济社会体制的不断跃迁、不断完善密切相关,特别是中等收入的特质及其影响力,是与我国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的效率和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呈现一种正相关关系的。扩大中等收入比重,提高低收入收入水平,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国传统收入分配制度的一个新的注解。 相似文献
7.
刘吉斌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7(3):6-8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农业的职能正由以供给角色为主向以需求角色为主转换。要开拓农村市场。提高农民的总体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使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化,农民工人化,农村城市化,用“三化”解决“三农”问题,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的根本和标准。 相似文献
8.
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社会阶层结构。在中国传统社会中,阶层结构是呈明显的“葫芦”型或“金字塔”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个最重要特征是呈“橄榄”型即中间群体不断扩大,形成了一个中间阶层,并有占据社会结构主体之势。党的十六大提出“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并将此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和主要途径,因此,加大对中间阶层的培育成为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之一,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赖红兵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5):19-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中部五省未来经济发展面临重要任务。中部五省具有资源优势和重要的战略地 位,应深化改革,加强联合协作,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郭根荣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3,26(4):507-51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要使全国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多方面达到小康水平。当前,应该重点解决农村扶贫、城市下岗失业、社会群体收入悬殊、地区差距过大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11.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英杰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3,1(3):92-96
党的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纲领是对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和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化即社会主义物质明建设、政治明建设、精神明建设三全面发展,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图书馆事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东华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9(3):83-8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人们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要求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和传播、普及与推广应用,要求精神明与物质明同步发展。图书馆在这三个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也就要求图书馆事业与之同步协调发展。加快和加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和规划,增加投入;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争上新台阶;千方百计培养和造就一支优秀的图书馆队伍。 相似文献
13.
曾宪初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3,1(6):51-56
我国化产业由于起步较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还比较低,在思想观念、发展态势、市场化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正确认识发展化产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充分挖掘我国化产业的巨大潜力。大力推进我国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是建设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许绍基 《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3,18(3):16-18
目前我国住房水平还不算高,尚未达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要求。居住水平的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的计算口径全国各地应该统一。为了保证从“居住有其屋”到“居优其屋”的过渡,实现全面小康水平的目标,就要从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以及住房保障体系的资金筹措等方面作更深的研究,以求找到更好的新办法。 相似文献
15.
金磊 《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3,18(3):9-15
全面小康社会并非仅仅是一个富裕程度的概念,还是一个生产力水平、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精神、生态、安全文明的共同发展。所以。衡量小康社会的标准除了经济指标外,还必须包括关乎国计民生的社会人文指标。 相似文献
16.
董国楹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3,11(1):12-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开始进入实现共同富裕的新阶段。要通过多种手段扭转居民收入继续扩大的趋势。居民收入差别扩大有多种原因,但初次分配秩序混乱是基本原因之一。解决的办法需综合治理,但完善收入所得税制度,加强征管力度,严惩在税收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2002年的现状与2020年全面小康目标在生活质量方面总体上存在很大差距,12个省市区的综合实现程度都很低。 相似文献
18.
从协调人类经济活动的信息分类及其传递空间要求来看,信息技术革命一方面使常规性经济行为空间分布趋于分散,同时又使分工进一步深化,增加了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与相互依赖性,使得地理上集聚更为重要。尽管国外的制造业与一些常规性智力活动可能转移到我国,给我们带来机遇,但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制度创新带动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9.
2001年全球国际旅游发展回顾及2002年前景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明义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3(2):58-62
本文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统计资料,回顾分析了美国“9.11”事件发生后对2001年全球国际旅游发展带来的严重冲击和影响,以及引起国际区域旅游格局发生较大变化的状况。同时,根据目前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区域旅游发展态势和各国采取的对应措施,预测了2002年国际旅游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由于经济社会的落后,西藏及其广大农牧民被市场机制所排斥,分享不到发展的成果,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边缘状态,这不利于西藏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来抵消市场机制的自发性,努力将西藏及其弱势群体从边缘化吸纳到发展的正常轨道,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展示了这一进程,国家对西藏发展的支持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这种支持还将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