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朱文瀚 《经济师》2012,(8):191-192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沿革以及行政政策等客观原因,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苏南地区,并长期处于长三角地区外围,与长三角核心区经济互动不强。相较于苏南地区,苏北地区不仅经济发展滞后、产业规模小、产业结构落后,而且与长三角核心区的经济联系程度不强、外商直接投资极低。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但是由于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诸因素的影响,苏南和苏北地区的发展明显不平衡.苏南地区工业化程度较高,已经形成了由南京到苏州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带,而苏北地区仍然处于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工业化时期,经济规模小,产业结构层次低.对苏北欠发达地区来说,利用自身发展优势,积极承接来自苏南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无疑是缩小地区差距,实现苏北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任志宽  郑茜 《新经济》2014,(19):16-20
1.广东产业结构概述 产业结构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纵观经济增长较快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其经济增长的过程就是其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在现代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的演进和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Lucas生产函数,对江苏省的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经济增长与教育发展水平之间关系进行实证验证,结论是: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结构差异,高等教育对于苏南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比其他两个地区都明显;苏中和苏北,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对经济增长作用显著,且苏中地区物质资本投资作用凸现。因此,各地区应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特点,选择"优势教育"重点予以投资。  相似文献   

5.
西安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导产业是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经济增长点,对该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的演变方向和趋势具有导向作用,它反映和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总体水平和发展前景,决定着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起着关键作用.要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就必须正确地进行主导产业选择,其他产业只有围绕着主导产业才能实现不断的增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中国的东中西部地区各随机选取5个省份作为研究样本,利用三大地区1978-2013年的面板数据,在测度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变迁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均最优;(2)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为稳定,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稳定性却随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变化。横向比较而言,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产业结构高级化,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其经济增长的总效应大于产业结构合理化。  相似文献   

7.
<正>江苏经济的发展,多年来,在表现出总量规模大、增长速度快这一特征的同时也显示了它的区域层次性。从区域层次性看,把江苏经济分为苏南(苏锡常)苏中(宁镇扬通)和苏北(徐淮盐连)三个层次是合理的,截止1994年,苏北拥有的国土面积占全省51%,人口占43%,国内生产总值占22%。与苏中、苏南模向比较,苏北经济发展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均量水平、产业结构、居民生活等方面。 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也是发展的潜力和前进的动力。为解决南北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省委、省政府已将加快发展苏北作为工作的重点。90年代的苏北毕竟不同于70、80年代的苏北,在当前,加快发展苏北可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本文拟对加快发展苏北的投融资问题作一初步探索。 一、经济发展中的投融资增长与结构 经济的发展总是与一定量的资金投入相依存,苏北的发展也不例外。为了揭示这种相互关系,这里有必要对近十年来苏北经济发展中的投融资的增长与结构作一个实证的分析。 1.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增长 经济发展中的资金投入的一个极重要的表现即是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动态变化,近十年来苏北四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增长情况如表一。  相似文献   

8.
苏北地区是江苏省经济发展的难点,发展苏北关键在于发展苏北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是苏北地区经济的基础。在对苏北县域经济采用SWOT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发展苏北县域经济的一些建议,即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工业、科教事业以及通过区域合作来促进苏北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发展特色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各地经济的重要内容,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产业结构作为区域经济的核心内容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所以通过发展特色经济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特色经济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通过区位商等指标对西南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得出西南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发展特色经济与优化产业结构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江苏作为沿海经济大省,改革开放以来,其对外贸易一直在全省的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近年来,江苏的贸易优势有所减弱,本文分析了江苏省对外贸易的现状,以及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如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重较高,产业结构不均衡;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国际市场以亚洲为主,市场结构不平衡等问题,并相应提出了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苏北苏中地区,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程瑜  王玉玲  阎敏 《经济问题》2012,(7):122-125
FDI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需要依靠区位优势在产业结构升级中体现,FDI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明显的资源补充和产业引导功能。西部地区的开发要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要充分发挥FDI的作用,引进外资和技术实现产业结构整合和区位优势。针对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产业发展现状,如何实现FDI与区位产业发展优势的有效结合,引导FDI的溢出绩效和产业收敛效应成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政策制定的关键。以陕西区域经济增长数据为背景,分析了FDI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中,FDI的作用还需要在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中不断强化,在政策上进行有效调整和引导。  相似文献   

12.
孙林  杨俊 《经济经纬》2012,(2):32-36
笔者基于我国东、中、西部1978年~ 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三大区域金融发展与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城市化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三大区域金融发展与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城市化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的金融发展,不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均能助推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城市化进程,但在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也带来了通货膨胀的负效应;中西部的金融发展虽然在长期能引导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及城市化进程,但短期因果关系并不成立;中部金融塌陷明显,而西部金融发展对城市化的边际贡献最小.  相似文献   

13.
利用我国2005—2017年30个省域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调整抑制了经济增长;(2)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的曲线关系,现阶段环境规制促进了经济增长;(3)加入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规制强度的交互项后发现,环境规制可以有效减小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根据研究分析得出,现阶段的产业结构调整要避免出现快速"去工业化"的现象,经济发展依然要依托制造业的坚实发展等。  相似文献   

14.
产业政策、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玷  雷娜 《经济问题》2012,(4):45-48
产业政策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通过我国产业政策与经济增长的结构分析,证实了我国产业政策发展存在三个阶段,证明了产业政策通过改变产业结构从而影响经济增长。通过产业结构偏离度、排放系数和产业人均收入指标的研究,表明我国结构调整需要寻找合理的平衡,得出了产业政策和经济增长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劳动就业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变量,理论分析表明三者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具有累积性、双向循环式的作用机制,产业结构与劳动就业具有作用与反作用关系。构建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三个变量间具有长期的协整关系,但是由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间及其内部的非均衡发展割裂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劳动就业间的互动,需要从产业结构优化角度来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和劳动就业的扩大。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众多地方政府选择产业投资基金作为优化经济结构的助推工具,但实践中各地方产业基金的投资效果与期望目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需要对产业基金的经济优化效应进行检验。运用诺依曼定理分析产业基金与经济结构优化的互动机制并提出研究假设,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将经济结构优化表示为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并与产业投资基金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业基金并不是经济结构优化的驱动因素,而只是其结果。一方面,产业基金并不会直接驱动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而是通过增加金融投资总量间接作用于经济结构优化;另一方面,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会显著吸引产业投资基金。鉴于大量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对于优化经济结构效果不显著,因而应当重点促进多元金融产业发展、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金融工具。  相似文献   

17.
慈斌 《经济问题》2012,(6):115-118
不同的产业结构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内在活力和增长潜力,并最终引起经济以不同的速度和质量增长。中部地区的崛起需要以产业结构的优化作为基础,而旅游业具有典型的产业关联度高、产业波及效应明显的经济特征,可有效助推中部地区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在阐述旅游业发展如何作用于产业结构优化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旅游业发展对中部六省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高更和  李小建 《经济地理》2006,26(2):270-273
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采用多部门经济模型和基于统计角度的GDP产业结构贡献度测算方法,以河南省为例,分析了1994—2003年10年来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空间差异明显,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差异较大,各地产业结构调整进展不一。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经济增长率降低是结构调整的基本动力之一,而结构调整又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影响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主要因素是区域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投资政策,人均GDP、年均GDP则与其不相关或弱相关。  相似文献   

19.
黎伟 《生产力研究》2012,(6):175-176,253,261
文章借鉴Feder非均衡模型的思想,构建了一个反映工业发展对经济发展影响的非均衡计量经济模型。模型分析表明,工业部门比非工业部门边际生产率更高,工业部门对非工业部门存在正的外部性,将更多的资本、人力等资源配置到工业部门有利于提高整个经济的生产率水平,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