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户信贷困境与金融机构缺位的成因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农村金融信贷困境的角度分析农户信贷难的成因,对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服务的缺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了金融机构外部性问题对农户信贷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行为金融学是当今国际金融领域中富有活力的研究,文章对投资者认知偏差和行为偏差的表现形式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对导致投资者认知偏差及行为偏差的心理因素也进行了研究回顾,并就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吉林省82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二元选择模型和归并回归模型分析农户产业链参与行为对其信贷可得性和信贷规模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参与产业链对其信贷可得性和信贷规模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其机制在于农户订单生产和技术水平提升能够促进信贷获得。考虑到中国农户的异质性,按农户的耕地面积将农户分为规模大户和传统小户,分析结果显示,规模大户参与产业链行为对其信贷规模无显著影响,而传统小户参与产业链行为对其信贷规模有显著正向作用。根据本文研究结果,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强化产业链对小农户的吸纳作用,优化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应成为政策选择上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通过对贫困农户的信贷需求与信贷行为状况的研究,找出贫困农户在资金借贷上的矛盾所在,并在此基础上为建立能满足贫困农户资金需求的多元化的金融体系提供一些可行的思路和建议,以期对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唐诗佳 《活力》2013,(6):68-70
中西方学者在对资本市场的各种“异象”和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进行了详尽的研究,事实上,一些非理性、有限理性的行为产生归根结底都是由于人类本身所具有的心理偏差造成的,在资本市场中表现出过度自信、损失厌恶、赌博心理等非理性行为,从而影响股票价格的波动。本文将介绍投资者认知偏差的形成过程并分析投资者认知偏差在资本市场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张倩  邱燕 《中外企业家》2014,(6):125-125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的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的论述,我们要按“金融创新”探索出信贷合作新模式,小颁信贷扶贫模式的引进对我国扩展农村金融市场,扩大对贫困户的信贷服务有着重要意义,可以说在通过金融创新缓解信贷约束上,小顿信贷的实践对于现在和未来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农户小颁信贷金融制度的创新和瞄准贫困人群的思考,以及推进过程中存在诸多州约因素的分析,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回顾相关决策理论和模型的基础上,包括经典决策理论、有限决策理论和前景理论,应用系统科学的观点,从决策者自身因素以及环境因素两个角度,分析了有限理性条件下管理决策中认知偏差的影响因素,研究了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最后,给出了减少管理决策中认知偏差的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耕地的直接使用者——农户角度出发,利用江苏省的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了农户对耕地保护的认知和行为,并进一步探讨了农户的特征与其耕地保护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农户虽然认为耕地保护非常重要,但对耕地保护的认知还相对模糊,耕地保护的主体意识较差,这就决定了其耕地保护行为还不是特别积极。与此同时,户主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类别及对种地用途的认知也影响着农户的耕地保护行为。  相似文献   

9.
10.
现代危机管理中最大的问题便是如何在危机情境下进行高效的决策。虽然人类的决策是由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在很多情况下,人类的判断与决策是非理性的。尤其是在危机情境下,决策者的认知极其容易出现偏差,从而导致科学决策难以达成,进而影响危机的及时应对。因此,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通过对危机情境下决策者的认知偏差进行分析对于优化危机决策、科学应对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农户小额信贷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陕西省杨凌区三家农村信用社提供的数据资料,对农户小额信贷信用风险进行实证研究,建立Logit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模型的识别能力较好,对违约农户的识别正确率达85.9%,农村信用社可借助Logit模型评估农户信用风险,提高贷款质量;农户的农业收入、非农收入、房屋价值、贷款用途、贷款数额与农户信用风险有显著相关关系,而农户的年龄、耕地面积、年总支出对农户的信用风险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陈萍 《企业经济》2007,(11):138-140
近几年来,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成功运行不仅使其成为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现实选择,而且成为广大农户脱贫致富的法宝。但是,仍存在日益扩大的信贷资金需求与有限的信贷资金供给之间的矛盾、单一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与多元化、多层次贷款需求之间的矛盾以及小额信贷的扶贫性质与农村信用社商业化运作之间的矛盾这三大主要矛盾,阻碍着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壮大。本文认为解决这些矛盾的出路在于探索科学的运行机制,构建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和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人假设条件下,农户因寻找正规金融机构合格抵押担保的非利息单位成本过高,导致其信贷需求转向非正规民间金融.而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期望收益率是抵押担保价值的递增函数,信贷资金供给只青睐抵押担保价值高的农户.在这种矛盾困境中,只有促使农村各种非正规金融组织合法化,建立适应农户信贷需求特征的小型金融机构,并组建面向农户的信用担保机构,才能降低农户信贷供需的非均衡程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界定农民工务工成本及其分类的基础上,依据中西部736份农民工调查问卷,采用有序—二元logistic二阶段模型,量化研究了农民工务工成本对农户信贷需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务工显性成本维度中的食品与交通费、生活用品及房屋租赁费、休闲费和务工隐性成本维度中的健康成本4个自变量对农户信贷需求有显著负向影响。工资性收入低的农户较工资性收入高的农户贷款意愿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山东省泰安市的乡镇进行抽样,获取了与当地农村居民信贷相关的微观数据,并运用Tobit模型对影响该地区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户信贷配给程度的家庭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户主的年龄和农户家庭自有的土地面积对金融机构的信贷配给程度分别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和负向影响。因此,农村金融体制的未来改革需要同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刘光宗 《价值工程》2019,38(22):98-102
本文研究网络购物中的诱导性信息对消费者认知偏差的影响。以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商家通过销量操控、弱化显示不利条款以及通过推荐系统发布的诱导性信息能够导致消费者在网购时产生认知偏差。本文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08年,中央明确提出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希冀农户能获得更多信贷支持,在发放农户信贷过程中,国家必须依靠以合作金融为主的农村金融机构.在公共选择视角,农村信用社可以被视为科层,按照这个思路,本文将科层激励引入农户信贷研究.虽然科层与国家效用函数存在交集,但科层结构中也存在仕途最优化、努力最小化等因子,科层结构有动机异化国家意图.经过解析,本文给出了农户信贷均衡解,结论说明,科层影响下农户信贷会低于国家期望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近几年农户对小额信贷需求的增加与经济下行带来的放贷压力增大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村金融风险监管成为农村金融工作重心的现状,以四川荣县信用联社为研究对象,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农户小额信贷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信用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得到信用风险综合评价结果,进而为完善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管理提供有效资料.  相似文献   

19.
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喀斯特地区,农户对发展开发区域旅游有着重要影响.文章以东兰县为研究对象,采取调研、建模和数量经济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东兰县农户自身因素与农户对发展乡村旅游的行为响应之间的关系;采用Perssion相关分析法,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农户认知因素和农户对发展乡村旅游行为响应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受教育程度...  相似文献   

20.
以扶贫小额信贷 促低收入农户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着力增强低收入农户发展能力,磐安县在九和乡开展“低收入农户扶贫小额信贷”试点的基础上,向全县推广,成效初步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