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外名校大学精神略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一种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 ,是大学历久常新的动力和源泉。它是国家意志、社会趋势与学人精神相融合的结晶 ,体现着大学的文化传统 ,蕴含着深邃的办学内涵。世界各著名大学在长期办学中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大学精神。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在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现。只有在培育优秀人才的同时 ,通过重塑今日大学精神来创造先进文化的现代大学 ,才是我国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一流大学。  相似文献   

2.
程兰华 《发展》2007,(12):90-91
一、大学文化的内涵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共同传承和创造,为大学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是一种特有的大学精神、办学理念、群体素养、价值追求、行为准则和独有的大学品位、感染氛围.大学文化可泛指大学内部的一切活动及活动方式,其对学校所有成员尤其是对学生具有现实影响和潜在影响.大学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子系统,既吸纳社会文化的精髓,又是推动社会文化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内核"和杠杆.大学文化主要由大学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个层面构成.精神文化主要由办学理念、价值取向、理想追求、道德情感、思维模式等构成;制度文化指大学组织框架、运行规则等;物质文化由课程、学科专业、师资、各种教学场地及设备、图书馆及藏书、校园环境、网络等构成.其中精神文化是动力,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在精神文化的驱动下发生作用,从而形成一个和谐的大学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地方本科院校正向应用技术大学的转型迈进,而引领转型、促进发展的动力则是大学文化。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决定了大学的文化育人性质,其育人路径是一个多维立体化的系统工程。基于某地方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的实践,将探索应用型高校大学文化育人的有效路径,指出在全面建设应用技术大学文化过程中,地方高校要更新办学理念,创新大学精神,努力构建集服务文化、公寓文化、学术文化、体育文化、产业文化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4.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本质所在,是大学办学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大学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四个方面,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文化特性与特点.应用型大学文化的建设,要突出“应用型”,体现在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上.  相似文献   

5.
王琦 《新西部(上)》2010,(4):110-110,107
本文作者以西安交大为例,阐述了大学文化是一个大学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对高校具有重要意义的理念.指出,只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文化、大学精神的建设,可以不断提高高校的吸引力,可以扩大高校的影响力,还可以提升高校自身的实力.  相似文献   

6.
英国开放大学与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在文化精神方面的相同点,即开放性、卓越性、创新性、平等性,体现了在文化精神上两校都以普世的文化观、教育观、价值观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撑,实现了教育哲学上的高度契合,说明文化精神没有国别、种族之分.差异性,即不同的办学体制、各具特色的教育方式、不同的培养目标,体现了不同社会制度下,文化精神在形而上的不同特点,不存在质的差异,具有可变性、趋同性.  相似文献   

7.
陈晓敏 《黑河学刊》2011,(6):137-138
大学理念是大学的思想、精神和灵魂,西方大学从中世纪师生们的学术性行会发展成为后工业社会的轴心机构后,它的功能也由单一变为多重,其理念也由知识本位的价值观再向追求个人、知识、社会的和谐发展转变。从文化的视角审视西方大学理念,我们会发现它作为一种文化性存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其文化本性推动着大学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大学的大爱精神与党建工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大学的大爱精神就是大学和大学人对学生、学校、国家、社会高度负责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是社会主义大爱精神在大学的特殊表现。高校党建工作应把大爱精神作为高校教育的本质要求,把大爱育人理念贯穿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全员育人的整个过程,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文化建设等工作的始终。  相似文献   

9.
大学精神及其本质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白忠德 《黑河学刊》2005,(6):66-67,71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灵魂与“心脏”,在大学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发展的核心必须落实在大学精神的重建上,而不是制度化的过程和模式化的结果,其本质特征可概括为学术自由、创新精神、理性精神、人文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它们共同构成了大学精神重建的基本内容,成为大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当承担的主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0.
大学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大学精神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体大学人的价值观念、思想理念、精神风貌、行为引领和情感依托的集中和延伸,凝聚着大学的理想和办学宗旨.由于多元文化思潮、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中出现了理想信念不坚定、价值观念模糊、行为偏差等问题,这些都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挑战.为进一步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从大学精神文化入手,探索高校思想道德育人新途径,以期能够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多元文化是美国私立大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宗教文化、个人主义文化和美国社会的宽容文化三个层面的多元文化对美国私立大学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也说明了具有五千年深厚积淀的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我国私立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精神及其校训等各个方面,给私立大学的发展注入了无穷的动力。提出如何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经验中获益,走中国特色的私立大学发展之道,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大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2.
作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大学文化体现了高校特有的价值观念和个性特征.在大学文化建设中,档案管理工作不可忽视,能够真实地还原学校的办学历史,促进大学文化的积累和传播,正因为如此,高校要充分发挥档案管理在大学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作用,积极从档案中探寻大学的文脉和历史传承,运用档案文献传承学校传统,培育学校精神,提炼校训精神,让校史高密度地传播;建立健全高校名人档案.使大学文化的内容更为真实、 丰满,更具感召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3.
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其立足之根本,这面高扬于市民心中的旗帜使每座城市各具特色。经过历史的反复沉淀,凝聚了整座城市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的城市文化,构成了中国文化版图中独具特色的一块。而其域内的大学,作为城市中最具创造力的地方,无疑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生于斯长于斯的大学不断吸收城市文化之精髓,并经过自身努力最终形成自己的大学文化之后,又以其文化引领、精神辐射、资源共享等作用反哺于社会。  相似文献   

14.
陈祎鸿 《发展》2009,(4):122-123
大学理念是大学的思想、精神和灵魂,它决定大学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西方大学理念演变的探讨,以期推动我国大学理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李馥利 《魅力中国》2011,(20):236-237
本文在查阅文献、概括大学文化内涵及特点、阐明高校大学文化建设意义的基础上,以商洛学院为例阐明了新建本科院校在大学文化建设上存在的问题:尚未形成和谐的精神理念,文化自觉性比较差;制度体系不健全,尚未形成较为稳定的管理模式;环境建设缺乏个性、特色,文化品住较低,整体形象欠佳;基本行为特征养成不够。并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对策:打造各种校园文化品牌增强和提升文化软实力,培育高尚的大学精神文化;以高频度、多形式的学术活动丰富校园学术文化;发挥党团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育人功能;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校园文化的载体和设施;调动师生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大学文化建设中来。  相似文献   

16.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精神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的内容。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需要;是培育特色大学文化的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当前高校的精神文化建设面临着多元文化、外来文化和网络文化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动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引领精神文化建设的方向,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陈鸿 《改革与开放》2011,(12):188-189
在这提倡科学与人文的时代里,民族传统精神文化在90后大学教育中是重要且必要的。对于大学精神的培育和形成来说,传统精神文化的教育正是与其相辅相成的。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如何将传统精神的感知和实践融会贯通到大学教育中,以达到水乳交融的效果,亦是当前需要去努力探索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晋保山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0):176-176,F0003
学校的组织文化是学院的精神和组织形象的表现.哈佛大学是一所开放型、研究型、综合型的大学,它在校长的聘用、教授的聘职、学生的录取和教育与科研相结合等方面独具特色的理念和识别形象,使之成为世界大学的典范,它的组织文化对我国大学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要学好语言,必须了解其文化。大学英语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中英文化模式的差异、中英思维习惯的不同,提高学生的文化能力。文化的不同常常导致语言的不同。英语教学不仅仅意味着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教学,还应包含文化传播。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特别重视文化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大学培养的人才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于全球化、市场化对大学的影响,大学精神是名存实亡还是变化中发展也是众说纷纭.但大学终究还是社会有机体的一部分,从组织的角度看大学,从组织文化的视角理解大学精神,为正确定位大学精神提供了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