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住房负担能力测度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测定居民住房负担和价格可支付能力,既是开展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重要前提,也是防范住房市场风险的基础工作。对居民住房负担能力研究的重点,需要对其定义有一个十分清晰的界定与把握,选择合适和科学的住房负担能力测度方法。就国际上研究居民住房可支付能力的最主要四种方法:传统的住房支出收入比法、考虑适当住房标准的住房支出收入比法、剩余收入法以及复合测度法等做了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虽然住宅价格是由住宅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但从长期来看,住宅价格应该与城市居民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相适应.评价住房支付能力的指标有房价收入比(PIR)和住房可支付性指数(HAI),房价收入比用于判读住房价格是否合理,而住房可支付性指数能够反映家庭购买住房的还贷能力.论文通过计算2004年我国34个主要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和住房可支付性指数,对我国城市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进行了城市排序.参照国外相关指标的评价标准,论文采用Pareto累计图的评价方法,得出了我国当前房价收入比和住房可支付性指数的分布区间.论文的研究成果既可作为政府调控城市住宅市场发展的依据,也可作为居民投资置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剩余收入法"的北京市居民住房可支付能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以来,居民的住房可支付能力一直是我国住房政策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但是,住房可支付能力的测度一直是理论和实证的难点,特别是家庭收入差异以及住房质量差距的加剧又增加了住房可支付能力测定的难度.应用新的"剩余收入法"通过一个家庭购买一个"基准住房"总价格,并根据信贷政策测算了基本住房所需的融资成本,再测算基本的非住房消费,得到最低预算收入,并和真实收入比较来评估北京市居民的住房可支付能力.还比较了已购房改公房家庭和首次购房家庭的住房可支付能力.北京不同收入群体住房可支付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中低收入家庭存在购买能力不足,拥有房改公房能提高家庭的住房可支付能力,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对提高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可支付能力的作用很小.提出发展共有产权经济适用房来满足中低收入人群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住房可支付能力的多维评判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住房可支付能力衡量的是居民是否有能力买得起或租得起一套住房。这是政府制定住房保障政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科学研究如何评判住房市场的可支付能力情况。  相似文献   

5.
动态房价收入比-判断中国居民住房可支付能力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解决好住房保障问题,使每个居民的基本住房需要都得到保证,首先要对居民的住房可支付能力有科学的判断依据。这就需要用科学的理论框架和指标体系,来指导我们合情合理地判断居民的住房困难程度。具体来说,在什么情况下,可认定为对合理的基本住房消费存在支付困难;在什么情况下,可认定为丧失了对合理住房消费的支付能力。显然,只有对合理住房消费有支付能力困难的家庭政府才有必要实施援助。但对于如何测定住房可支付能力的困难程度,现有的理论还有很多局限性。本文提出的“动态房价收入比”可以帮助有关住房政策决策者扩展思路,从而更加科学有效地制定住房保障政策。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大力构建保障性住房体系的背景下,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为揭示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与购房可支付能力之间的内在规律,本文以家庭作为购房主体,应用收益法原理构造了家庭购房可支付能力的数学模型,并结合西安市低收入家庭、中低收入家庭以及中等收入家庭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在上述模型的基础上,对居民购房最大可支付能力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定量研究,得出在短期内西安市还应大力开发建设经济适用住房,以满足低收入家庭购房需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杨巧 《上海房地》2015,(3):34-36
近年来,关于住房价格与居民住房支付能力问题的研究引起了较多关注,有效评价当前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把握住房支付能力变动趋势,是建立住房市场长效调控机制的关键。然而,在评价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时需考虑到公积金制度的影响。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住房公积金缴存规模不断增加,截至2011年底,全国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达到1.33亿人,历年累计归集住房公积金4.06万亿,住房公积金缴存余额达2.1万亿,8112万家庭通过公积金贷款  相似文献   

8.
李莎 《东方企业文化》2011,(10):179-180
本文以北京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为研究对象,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房价收入比法,借助2000年至2009年北京市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及住房价格等数据,测算北京市不同收入阶层的住房支付能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我国31个省区市2006—2016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产业集聚与居民住房支付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地区之间第二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已有所改观,但在房价收入比方面地区差异依然较为明显,东中部地区居民面临的住房压力较大;产业集聚和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在产业集聚初期,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和产业集聚之间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关系,但当产业集聚达到临界值时,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和产业集聚的二次项之间呈显著的负向关系,产业集聚开始对居民住房支付能力起反作用。此外,人口密度、就业人员工资、环境污染情况对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具有显著的反向作用,而能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能够提高居民住房支付能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住房支付能力的住房保障对象的界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住房保障对象经历了从中低收入家庭向低收入家庭的演变.但对低收入家庭的不同理解导致政策实施中住房保障面期望值和实际值的巨大反差,如何界定住房保障对象成为一个难题.作为住房保障对象的低收入家庭,其界定依据是住房支付能力,而测度住房支付能力的关键是家庭月住房消费收入与目标住房所需月还款额.由此,构建基于收入增长的住房支付能力模型,并借助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测度我国不同收入阶层的住房支付能力,从而从消费者需求角度界定了我国住房保障对象.  相似文献   

11.
现行政策下商业地产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现行宏观政策对商业地产的影响 从2004年起,鉴于政策导向,商业地产开发变得炙热起来。由于商业地产的利润比住宅开发要平均高出5%N10%,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转向商业地产的开发。2005年1月1日开始,跨国零售商已开始在中国的全方位扩张。外资的到来推动国内商业市场发展,为商业地产带来巨大商机。2006年至2008...  相似文献   

12.
郭玉坤 《城市问题》2011,(12):92-97
由于住房政策的转变以及经济社会因素的变化,澳大利亚同我国一样正经历着严峻的住房负担能力问题。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从澳大利亚住房负担问题的概念、产生的背景、问题的原因与影响等几个方面对澳大利亚住房负担能力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阐述,并通过这些研究成果提出了我国住房负担能力问题研究的新思路和新视角:一是研究方法的借鉴,二是研究领域的扩展,三是应给予住房供给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由高房价衍生出的住房购买力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难题。近几年国内房价持续大幅上涨,加上贫富两极分化加剧,中国也正面临严重的住房购买力危机。本文从国际化视角描述了住房购买力问题的全球化,阐述了其产生的原因,重点分析了不同国家衡量住房购买力的标准,评价了相关政策的执行效果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及实证研究表明,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在空间上,居民所负担的住房成本和交通成本通常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单纯考虑"住房成本占收入的比重"不能全面衡量居住区位选择所引致的成本.为了更全面和精细地评价居民对于住房成本和交通成本的综合支付能力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设计了住房与交通综...  相似文献   

15.
住房、交通与城市空间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归纳了城市空间结构理论框架下居住模式和交通体系空间互动关系的基本理论,之后对国际学术界相关的定量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着重讨论了住房与交通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社会效应,包括对居民住房支付能力、中低收入者福利和环境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住房和交通相协调的城市空间规划的三个目标,并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综合运用租金收入比和剩余收入法来评价当前我国公共租赁房保障对象的租金支付能力。选取20个主要城市实证测算,并按照不同收入水平、不同规模家庭分别对其支付能力进行评估。以此来检验我国公共租赁房保障政策的实施效果,以期对住房保障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政策依据。研究发现,北京、上海、广州、成都4个城市的中低偏下收入、低收入家庭租住公共租赁房仍然面临着支付能力问题,深圳和大连的低收入家庭也同样存在着租金支付问题。除广州、南京、厦门、杭州和苏州外,其余15个城市低收入家庭相比中等偏低收入家庭承受了更大的租金支付压力。此外,住房支付能力呈现出规模犬的家庭明显优于规模小家庭的特征,人口多的家庭租金支付能力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7.
The relative cost of owning and renting housing and housing affordability have been clearly established as important determinants of home ownership. But the roles of marital status and history have been largely ignored. In this paper we show that both current marital status and past history affect ownership. Past history matters because wealth accumulation is greater among couple households than singles owing largely to economies of scale in housing consumption. Moreover, wealth is lost upon divorce. In effect, past marital history affects the affordability of owner housing. This result is shown in the estimation of model explaining wealth, leverage and tenure choice using Australian datasets.  相似文献   

18.
HOUSING CONDITIONS AND AFFORDABILITY IN HONG KO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ousing in Hong Kong is of interest as an example of how improvements in living conditions have not kept pace with the territory's economic growth. This paper describes basic housing conditions in Hong Kong, and assesses them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progress over time and within the context of housing conditions in other countries. Housing affordability is a growing problem, particularly for population groups that are marginal to the housing market. We discuss the emerging affordability crisis, especially for homeowners in the private sector, analyze the reasons behind it and review government policies to overcome the housing probl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