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了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找出影响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将其归为内部创新因子和外部创新因子,建立了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利用2009年国内大中型工业企业R&D及相关活动的主要指标数据,对不同所有制类型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办科技机构数量和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对内部创新因子的贡献最大;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力得分上的排名在各类型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居前三位。  相似文献   

2.
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越良  高阳 《技术经济》2001,20(10):32-33
技术创新是当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是企业生命的源泉,但也是一项利润与风险并存的活动。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性是指企业所从事的某项技术创新能否获得成功的不确定性。这是由于企业技术创新是在未知的新领域中进行探索。受到许多可变因素的作用。因此,企业要进行技术创新,对其风险进行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如果对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进行合理的、有效的评价,则必首先建立一个正确的、全面的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本通过分析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来源及其种类,得出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定性指标采用语言变量和模糊数方法进行定量化,然后与定量指标一起进行处理。最后指出了各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企业技术创新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表面上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实际上是技术力量的竞争,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有效手段之一。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强化技术创新,已成为现代企业生存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综合模糊评价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恩华 《经济管理》2002,(10):54-57
本文针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出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应用模糊数学中的综合判断方法,对企业技术的创新绩效进行整体的分析和综合平评判。并运用“最大隶属度”原则,评价出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优劣。  相似文献   

5.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生存发展决定于竞争优势 ,而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在市场经济中形成竞争优势 ,其关键之一就是其内部是否具有技术创新优势。如何客观有效地对企业技术创新进行考核评价和合理监控 ,以越来越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技术创新的复杂性 ,在评  相似文献   

6.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我们认识与把握技术创新这种创造性活动的本质与规律,系统总结创新经验的主要手段。它对于正确制定技术创新战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减少创新不确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在构建了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集合论等理论对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析并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
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技术创新是产业进步的“助推器”。当前的国际汽车市场竞争实际上是现代科技的较量,是技术创新的竞争。技术创新是中国汽车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的突破口。借鉴世界汽车工业技术创新模式,分析了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存在的差距,提出了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强调了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是知识、技术的商业应用和新产品进入市场并获得成功。如何准确地评价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本文就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置进行探讨。1.建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评价指标的选择要围绕企业技术创新的本质,涵盖反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要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规律,同时结合必要的专项调查和考证,定性、定量相结合,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和描述企业技术…  相似文献   

9.
技术创新是我国现代工业企业生存的条件、发展的基础.互联网如何推动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工业企业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互联网可以使工业企业实现智能制造,实现平台化,发展模式发生改变,进行融合创新,付费方式发生改变五个方面来提高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能力.  相似文献   

10.
石书德 《技术经济》2012,(9):31-34,70
通过对企业技术创新评价现有文献进行综述,发现学术界的企业技术创新评价研究成果对实际评价工作的指导作用有限。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国内外3个企业技术创新评价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研究,总结了可资借鉴的4个特点:评价指标体系以强度型指标为主,兼有数量型指标;评价遵循客观准确的测量原则,以定量指标为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构成;考虑企业所处行业的差异,采取分类评价或对指标进行处理来减少行业影响;采用简单实用的加权平均计算法,不追求评价方法的复杂性、新颖性。  相似文献   

11.
企业技术创新评价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初步建立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数据网络分析方法进行技术创新的评价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2.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度量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超群 《经济论坛》2006,(13):78-80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之源,企业持续、有效的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依赖于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系统能力,具体地讲,就是便于组织支持企业创新战略和创新活动的一系列综合特征。因此,建立一个科学、系统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在实施技术创新活动中的潜力或不足,从而总结经验,弥补缺陷,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一直以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和度量就是一个难点,技术创新能力在本质上更大程度上反映的是企业的实力或潜力,而一些内在因素的度量是很难通过数学统计方法进行的,不表1企业技术创…  相似文献   

13.
技术创新成果投资决策是影响企业生存和竞争的关键因素,企业技术创新成果综合评价是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的有效方法。我国学者关于技术创新评价的深入研究时间较短(近十年),而且多数的评价研究的工具和方法没有真正的到达企业应用的实操层面。文章在借鉴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技术创新成果评价模型,并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了一个可操作性的技术创新成果评价工具——综合评价分析表。  相似文献   

14.
15.
构建了"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过程—技术创新产出"的理论框架,利用2005—2010年广东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相关数据,采取密切值法对广东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技术创新过程,技术创新投入对技术创新产出的作用更直接;广东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对内部R&D、技术引进和购买的大力投入是其技术创新能力得以提高的主要原因;企业中科技机构覆盖面不足、引进-消化吸收比例不当使得广东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暂时落后于浙江和上海。  相似文献   

16.
为克服DEA方法的弊端———指标集增大导致决策单元的有效性系数增大,采用主成分分析与DEA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型,对201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分析了产生不同评价结果的原因以及需要调整的方向。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整体的技术创新效率不高,各地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普遍存在创新投入不足的问题;各地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显著差异。最后,提出提高技术创新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英姿  车斌 《技术经济》2003,22(5):27-28
<正>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并且竞争的焦点越来越集中在技术方面。一个企业的技术状况,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但是技术创新面临很大的风险,一个技术创新项目的失败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技术创新的高风险以及企业对这种风险的不  相似文献   

18.
根据企业技术创新的动态特性,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活力的概念,它可以更好地评价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状况.另外,构建了一个评价企业技术创新活力的指标体系.同时,针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统计数据存在的有限性以及灰色性,尝试将灰色模型GM(1,1)应用于评价企业技术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19.
大中型工业企业是江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和中坚力量。近年来,江苏大中型工业企业虽然技术创新意识和技术创新能力有所增强,但与国内先进省份及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创新组织及人力、经费投入、新产品研发及销售、发明专利拥有数、创新模式等方面都有较大差距。为此,应尽快建立大中型企业研发中心和技术创新资金筹措机制,有选择地走合作技术创新之路,加大R&D经费投入力度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二次创新力度。  相似文献   

20.
李建华 《经济纵横》1997,(11):61-61
技术创新与工业技术结构调整□李建华发达国家在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工作,重视创新的研究工作,成功地走完了工业化的道路。通过技术创新大大提高了技术经济实力,进一步巩固了技术领先的地位,从而向信息化社会过渡。一些发展中国家也采取了技术立国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