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县乡财政是确保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财力支撑。多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通过发展经济培育财源,加大对乡镇财政扶持力度,理顺县乡财政分配关系,乡镇财政运行状况渐趋好转,财政管理逐步规范,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但由于县乡经济发展不平衡、财政体制不够完善、财力配置和财政支出责任等原因,乡镇财政仍然十分困难。已成为乡村经济健康运行的突出问题,不仅影响了城乡协调发展,而且影响了基层政权稳定。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条件下,如何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乡县财政管理体制。集中财力支持乡村上项目抓发展已成为当前我们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推进全省县乡财政管理工作.研究解决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县级预算管改革和乡镇财政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7月30日至31日.省财政厅在唐山市召开了全省县乡财政管理工作会议。各设区市财政主管预算工作的局长、预算处(科)长、编审中心主任,各扩权县财政局长、预算科(股)长,魏县、沧县、鹿泉市财政局长及省财政厅有关人员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财政工作中存在重收入轻支出、重分配轻管理、重使用轻效益现象,财政运行中存在政府财力与事权不匹配的问题.如何推进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创新,促进财政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与精细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是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通过引入绩效理念,建立健全贯穿预算编制、审查、执行、监督、评价全过程的绩效管理制度,实施一系列以结果为导向、以绩效提高为目标的管理手段和措施,强化部门支出责任和财政部门监管作用,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政府运行效率提高.本文对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县乡财政是县乡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是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特别是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以来,县乡财政收人持续增长,财政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有力地支持了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同时。由于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财政供养人员增长过快、财力配置和财政支出责任不对称等原因,部分县乡财政较为困难。集中表现为欠发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公用经费保障水平较低等。缓解县乡财政困难。  相似文献   

5.
县乡财政困难的评判标准及主要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乡财政困难,简单来说就是指县乡政府可支配财力低于其基本财政支出需求。可支配财力包括本级政府一般预算收入、上级政府财力性补助收入以及可用于基本财政支出的预算外收入等,对上解上级财政的支出、一般预算收入中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中用于成本开支部分等作必要扣除。基本财政支出需求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在职职工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和必要的事业发展支出。在转移支付时,通常基本财政支出需求具体由中央财政根据各地财政供养人数、人均开支标准和地区间支出成本差异系数核定。  相似文献   

6.
《新疆金融》2013,(5):22-36
1994年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规范了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调动了中央、地方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财税收入的稳定增长。但该体制还不完善,突出表现在当前普遍存在的地方财政困难尤其是县乡财政困难。本文在比较借鉴主要国家分级财政体制的基础上,提出改革我国中央和地方财政体制的总体设想——科学界定政府职能,建立"扁平化"的财政层级框架,合理划分中央、省、市县三级事权和支出责任,改进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财权与事权相呼应的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财政收支规模的不断扩大,财政各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财政支出预算执行进度缓慢的问题日益成为财政工作的难点之一。财政支出进度缓慢和支出不均衡严重制约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也与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不相适应,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部门项目的实施进度是支出预算执行进度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政府各部门项目推进快,支出预算  相似文献   

8.
随着财政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改革的逐步深化,县乡财政困难虽然有所缓解,但政府职能和支出责任的划分仍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县乡政府支出责任上存在着“缺位”与“越位”并存,支出责任划分不够合理,财权与事权不对称的问题,从而制约了县乡财政经济的发展,也制约了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建立和财政职能的发挥。因此,只有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支出责任,特别是县乡两级政府支出责任,理顺财权与事权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县乡财政困难。  相似文献   

9.
当前部门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有:现行预算科目设置不合理;预算支出标准不合理,经常性与非经常性支出范围不清;零基预算与法定支出和规定有矛盾;机构改革尚未到位;编制时间太迟。公共投资预算改革的难点是:市场经济尚未真正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尚处于构建之中;行政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精简尚未取得正进展;既得利益与预期利益的矛盾;法治化建设滞后的影响。编制部门预算将会推动我国现行财政基本建设支出预算的改革;编制部门预算要求改革我国现行财政投资管理制度,克服财政投资领域中存在的低效、浪费和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0月10日至11日,第十八次中南片区预算管理与会计协作研讨会在武汉市召开。参加会议的除中南片区6省3市外,还有应邀前来的北京、重庆、内蒙古、成都、西安、沈阳、南京、宁波、青岛、郑州等地财政厅(局)预算处、国库处和预算会计研究会的代表。会议得到了财政部预算司、国库司、全国预算会计研究会及湖北省财政厅、武汉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各地代表共提交论文28篇,既有对各地预算、国库和预算会计工作实践的总结,又有对相关财政理论的探讨。会议交流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是:(一)关于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有代表提出,一是要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在明确各级政府事权  相似文献   

11.
财力与支出责任相匹配是完善财政体制的关键。本文综合考虑各地区税收收入、转移支付以及公共服务的提供成本,纠正了用实际财政支出评价支出责任时所面临的内生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财力与支出责任的匹配度指标。使用中国县级面板数据分析了财政层级改革对财力与支出责任匹配度的影响。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基础上的双重差分方法(DID-PSM)分析表明:"省直管县"财政改革提高了县级财力与支出责任匹配度的主要原因是减少了地级市对转移支付的截留,增加了县级转移支付的可达性;财政层级改革使县级财政匹配度平均提高了10.2个百分点;政策效应具有明显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水利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是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领域的重要课题,推进此项改革对于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理顺政府职能、促进水利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当前推进此项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制度建设、分层级划分和配套措施落实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前财政管理体制在围绕建立公共财政框架、推行部门细化预算、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等方面采取了新的措施。这就要求审计机关在预算执行审计中,要围绕财政改革的主要内容,调整财政审计的思路,改变审计重点,改进审计方法,集中力量,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进一步深化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为促进有关部门管好、用好财政资金、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服务。  相似文献   

14.
自去年全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会议召开以来,青海财政及时部署、积极探索,通过健全机构、完善制度和推进重点工作等,初步搭建了"一个重点、两种考评、三个阶段,四大体系"的总体框架,即以部门预算支出为重点,涉及部门重点支出绩效考评和省对下财政管理综合绩效考评,贯穿财政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三个阶段的全过程管理,包含省对下财政管理综合绩效考评、省级部门预算管理综合绩效考评、财政支农投入绩效考评和财政支持教育投入绩效考评四大体系,进一步推进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财政是庶政之母”。县级处于城乡经济的结合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枢纽和基础性平台。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财政的保障。农村税费改革前,农业税收是我国大多数县级财政的主要税收来源。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三提五统”和农业税,县乡财政出现了一定财政困难。为了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2002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中央和地方普遍开展了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改革离实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目标,增强县乡财力,实现“保运转、保工资、保民生、促发展”目标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还需要不断深化。本文主要对完善县乡财政体制的一些改革措施进行评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财政分权理论以新古典经济学的规范理论作为分析框架,讨论了政府职能如何在不同级次政府间进行配置,进而各项财政工具分配的内容。本文在财政分权理论的框架下,从公共物品提供有效性的角度出发,得出对于没有外溢性的公共物品,地方政府的提供效率要优于中央政府的结论。结合这一论断,本文重点研究了我国上级政府影响地方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影响地方政府财政行为的主要工具,即政策性支出的效益性和效果性。文章的主体部分对我国的政策性支出进行了总体评价。一是梳理和总结了当前政策性支出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包括政策性支出的描述性定义、我国政策性支出的分类,并大致介绍了全国性政策性支出的内容和主要特点。二是结合财政分权理论的要点,从影响地方预算自主性和公共物品提供效率的角度分析了这些政策性支出中存在的弊端,主要包括:各级财政的投入责任和实际需求不够匹配;运行机制难以有效应对实际情况变化;绩效考评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和执行细则不明确等。最后,结合现行财政体制和预算管理制度,提出了清理规范支出政策、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和建立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崔军 《财政研究》2011,(5):46-49
本文以财政层级简化至三级作为构建我国地方财政管理体制的前提条件。在三级财政的制度框架下,通过各级政府间的事权划分、政府财力的初次分配(分税)和二次分配(转移支付),估算政府支出分配比例和财力配置比例,从而搭建起以事权与财力均衡配置为核心的地方财政管理体制基本架构。  相似文献   

18.
第五部分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79.为什么要积极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作为整个国家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县乡政府履行职能的制度保障,为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稳定提供了重要财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几年来,在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的领导下,乡级财政建设已初具规模,成效显著。但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乡镇财政建设也出现了许多严峻的问题,急需在深化乡级财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加以解决。一、目前乡级财政建设的主要局限与不足1、乡级财政管理体制不完善。建立乡级财政管理体制的实质和要求:正确处理好县、乡两级财政的财力分配问题;理顺上下级财政之间的收支平衡关系;统一乡镇财政的收支范围;改变乡镇管理权限过于狭小,阻碍乡级财政发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根据金人庆部长2004年12月21日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讲的“把推动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的精神和预算司2005年工作计划,全国预算会计研究会把“如何防范和化解县乡财政风险”作为重点课题,并组织北京、内蒙古、辽宁、河北、江苏、山东、陕西、新疆、广州9省(市、区)进行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和建议,报告如下。一、县乡财政债务的现状所谓县乡财政风险主要是县乡的不良债务。当前,县乡不良债务已经成为财政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严重问题,值得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