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重新界定了消费者以及网络消费者的含义;其次根据目前我国有关消费者知情权保护的立法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最后在借鉴国内外的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规制建议,希望能对我国电子交易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网络交易已经成为人们主要消费模式的一种,网络交易消费者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网络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网络交易作为一种较为新型的交易模式,其立法尚不规范,很多问题产生之后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可以遵循,近年来消费者被侵权的事件时常发生,消费者投诉事件也越来越多,而且很多时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对这种新型的交易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么如何在网络交易中对个人消费者权利进行有效的保护,如何完善网络交易相关法律法规成为目前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促进我国网络交易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消费者知情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辉 《北方经济》2006,(12):37-39
虽然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保护进行了若干规定,但现实中消费者知情权被侵害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我们应从立法、提高消费者辨别力、加强工商行政管理等方面不断完善对消费者知情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4.
蒋辉 《北方经济》2006,(6):37-39
虽然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保护进行了若干规定,但现实中消费者知情权被侵害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我们应从立法、提高消费者辨别力、加强工商行政管理等方面不断完善对消费者知情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5.
电子商务市场也称为“虚拟市场”,是电子商务相关利益主体间完成产品或服务交换活动的场所,由于其基础条件是互联网,所以又被称为“网络市场”或“在线市场”。在电子商务市场相关研究中,信用问题被认为是影响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的关键因素(Kollock,1999)。所谓信用问题,指的是因缺少信任关系而导致交易成本上升、社会秩序日趋复杂化、混乱化。一方面交易各方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商品生产、合作或者交换,具有快捷、方便、成本低廉等优势:另一方面受电子商务市场特殊的交易模式、特征等因素影响,如果缺乏相应的信用机制,交易活动就难以充分普及,网络经济优势也就难以发挥。  相似文献   

6.
闫沁心 《理论观察》2022,(10):123-126
数字经济时代,算法定价技术被越来越频繁地应用于网络交易活动中,平台经营者凭借自身掌握的海量数据,对消费者作出高精度的画像,进而对各交易对象采取差别定价以实现“歧视”。算法价格歧视存在抑制竞争、损害消费者福利、破坏市场公平等风险,给现有的反垄断法规制体系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动用《反垄断法》规制算法价格歧视,应以该行为具有反竞争性为逻辑前提,建议从突破市场支配地位限制、明确“正当理由”的判定标准以及拓宽消费者维权途径等方面入手对其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7.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市场交易方式,在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为供需双方提供快捷交易的同时,也使现有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手段显得力不从心,出现了如对消费者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退货权、求偿权、隐私权等权益的侵害。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是传统交易方式下侵害消费者权益因素在电子商务环境中的再现,但更重要的是由电子商务本身的性质引发的新问题造成的。本文旨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保护消费者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蒋宏伟 《发展》2010,(6):97-98
目前我国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尚不到位,尚未建立科学、全面的保护体系。本文在对消费者知情权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消费者知情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完善我国消费者知情权保护措施,以期推动我国消费者知情权法律保护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电子商务交易逐渐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全民都在使用的京东、淘宝、当当等C2C模式的商城,以及58同城、赶集网上涉及的转让交易等等。但在带来便利的同时,这一交易模式存在着许多风险,第一,由于网络本身的不安全性,电商公司的商线或者消费者的账户可能会遭遇黑客入侵。这不仅会让企业机密泄露,商务系统失灵,消费者个人账户的资金安全也存在着极大的隐患。这可能使双方带来不可预计的损失。第二,用户的个人信息在网络交易时可能轻易被泄露出去。不法分子窃取信息十分常见,消费者在实行网络实名制的同时,也可能反被不法分子盗取个人身份信息。在我国已出现多起不法分子盗取个人信息,而假冒他人身份作案的案件。第三,网络交易具有不透明性,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可能会造成假性欺诈,降低交易的成功率。第四,由于目前我国政府对网络违法犯罪的惩治条例还不完善,人民对网络安全的知识不熟悉,在被侵犯后不能有效维权,这也使网络黑客更加猖狂攫取利益。虽然电子商务交易存在着许多风险,但它的优越特性也不能被民众舍弃。所以,在进行电子商务交易时,人们应该提高对网络违反犯罪的警惕性,并常常检查自己账户安全与否,在风险发生时及时维权。而电子商务企业也应时时进行内部提升,争取早日实现电子商务交易的保密性、完整性、不可伪造性和不可抵赖性。  相似文献   

10.
一、网络市场的演变网络市场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从网络市场交易的方式和范围看,第一阶段是生产者内部的网络市场,其特征是工业界内部为缩短业务流程时间和降低交易成本,采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所形成的网络市场。第二阶段是国内或全球的生产者网络市场和消费者网络市场。最基本特征是企业在因特网上建立一个站点,将企业的产品信息发布在网上,供客户浏览或销售产品,如果从市场交易方式讲,这个阶段也可称为“在线浏览、离线交易”的网络市场阶段。第三阶段是信息化、数字化、电子化的网络方式。这是网络市场发展的最高阶段,其基本特征是虽然网络…  相似文献   

11.
于左  张芝秀  王昊哲 《改革》2021,(10):131-144
以双边平台的竞争模型为基本框架,考虑双边平台具有的交叉网络外部性和双边用户归属,构建了双寡头平台的商家和消费者决策模型,通过对比独家交易发生前后的消费者规模、平台利润、商家和消费者效用,发现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平台通过实施独家交易可使其市场支配地位增强、利润增加,但消费者和商家效用随之降低.反垄断行政执法机构和法院应加强对互联网平台独家交易等垄断行为的反垄断执法力度;对受到竞争损害的平台、商家和消费者存在的举证困难问题,法院可考虑实施举证责任倒置.  相似文献   

12.
网络交易是一种典型的陌生人社会,其远程性、主体复杂性和虚拟性使其诚信风险比实体市场更加突出,网络交易诚信风险已成为阻碍消费者在线购物的关键因素.文章主要采用博弈论的方法,探讨在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网络交易者诚信风险判别策略模型,得出交易者诫信风险判别主要依据是交易机率与信息透明度的大小的结论,对网络交易风险的控制和预警等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络金融交易使消费者面临财产权、个人信息、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多方面的风险。网络金融消费者的权益应当受到保护,但因明确的法律规范缺乏、行业监管不足,金融机构适当性义务未能落实,救济途径不完善等原因,其权利保护陷入困境。应通过设立专项立法、明确监管主体,建立金融消费者分级制度、网络金融仲裁等方式,切实维护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14.
吴丹 《上海经济》2001,(1):35-37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强大的通信能力和电子商务系统便利的交易环境,改变了原有市场营销理论的根基,在这种全新的环境下,时空概念、市场性质、消费者的概念和行为等等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并由此将引发市场概念,营销策略,乃至整个商品流通领域的变化。一、消费者行为、需求和愿望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国内网购市场发展十分迅猛。据统计,2011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的交易规模达7735.6亿元,网购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3%,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87亿人。网购作为现代社会一种全新的消费模式,不仅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而且带动了物流快递等关联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网购市场也乱象横生,团购陷阱、售后服务无保障、消费者维权难等事件频频发生。《网络团购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有六成以上的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集体土地隐形入市交易比较活跃,交易形式多样,数量呈上升趋势。隐形市场的集体土地交易行为不规范,影响了国家对土地市场的宏观管理,严重冲击了国有土地市场,造成大量耕地被蚕食,国家土地资产大量流失。究其原因,主要是集体土地产权不明晰、收益分配不合理、国家对集体土地入市的相关政策法规没到位。这类问题已成为当前土  相似文献   

17.
张洁 《辽宁经济》2009,(9):61-61
一、网络市场环境概况 网上市场是一个虚拟市场,它是由一群上网的人群组成的,也被看成是一个不同分块的市场的集合。而所谓的网络消费者,是指通过互联网在电子商务市场中进行消费和购物等活动的消费者人群。网络消费者群体主要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注重自我。二是头脑冷静,擅长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阐述并分析了网络交易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问题,梳理了网络交易中消费者权益法律保护的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并围绕几个常见法律问题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以期为推动我国网络经济事业有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信息》2002,(12):33-34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轿车市场的价格大战风云骤起.先是关税下调引发进口车全线降价,高档豪华车型一跌就是十几万元;国产车也纷纷推出十万元以下的家庭用车型.面对汽车市场的大规模降价,消费者跃跃欲试,汽车市场成为近期消费的热点.在汽车市场交易红火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利用消费者对汽车行情不熟悉,专门向消费者骗售轿车的人,被称为"拼缝"人."拼缝"人在汽车市场上所做的活儿则被称为"拼缝儿".  相似文献   

20.
游伟 《上海经济》1997,(3):57-59
<正> 不法商业交易是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破坏市场交易规范,从而损害竞争对手利益和消费者权益的不法经济行为。在我国现行法律上,不法商业交易并不构成需要单独予以评价的行为类型,而是被分散规定在各种经济或者经济管理类的法律之中。这表明,不法商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