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本文主要分析地区经济制度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影响。具体从企业组织之间的诱导性制度、市场化改革、"走出去"战略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用2003~2010年期间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显示:一个地区商会组织的发展、信贷资金分配市场化和"走出去"战略有助于提高该地区的OFDI;在国际化的初期阶段,加强生产者法律产权保护会降低OFDI。本文研究表明,我国OFDI的发展受到了制度激励与制度潜逃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尚威 《魅力中国》2013,(28):72-73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得益于我国采用积极的引进和利用外资发展我国经济。近年来。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入和流出更成了全球经济分工的重要方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和经济实力增癌,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进行海外投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增强了企业、因家的经济实力。因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就成为我们关注重点,在我国大力实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时候。就必须回顾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历程,找出问题以及提出有效措施,使我国的企业在“走出去”战略中走的更远;同时在问题中汲取教训和经验。以便更好的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3.
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TSFDI)是一国利用技术外溢效应来实现本国技术进步的有效路径,在推进我国现阶段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此文章以1985~2015年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数据甄别为基础研究了我国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程度、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会产生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即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每增加1%将引致国内全要素生产率增长0.0086%,效应程度不及国内研发和进口贸易;此外,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还受到人力资本水平和技术差距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4.
肖利秋  许晶 《特区经济》2010,(9):220-222
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有助于缓解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日益严重的国际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对于推进我国产业结构提升和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具有现实而长远的重要意义。伴随着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有条件的本土企业选择"走出去"投资战略。研究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可以为现阶段我国企业成功"走出去"提供战略投资和路径选择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李元爱  袁华 《科技和产业》2021,21(7):152-156
创新是促进广东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备条件.但是依目前情况来看,广东省在高端与核心技术方面对外的依赖程度仍然很大,技术创新的效率与自主创新的能力依然比较低.对外直接投资作为获取国际前沿科技成果的主要途径之一,对广东省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入手,对广东省OFDI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广东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存在的困境,提出广东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倾向评分匹配"与"倍差法"相结合的估计方法,利用中国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分别从总体层面、企业所有制层面、行业技术属性层面以及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层面,实证研究了我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事后生产率效应。计量检验结果表明:(1)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对生产率提升的促进具有滞后作用,但作用不大;(2)生产率提升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走出去"的民营企业上,国有企业"走出去"的事后生产率提升效应不明显:(3)高技术密集型企业"走出去"的生产率提升绩效要优于低技术密集型企业;(4)"走出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对生产率提升的促进作用要优于到发达国家开展的对外直接投资。上述研究结论对于已迈入"净对外直接投资"阶段的中国而言具有重要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倾向评分匹配"与"倍差法"相结合的估计方法,利用中国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分别从总体层面、企业所有制层面、行业技术属性层面以及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层面,实证研究了我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事后生产率效应。计量检验结果表明:(1)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对生产率提升的促进具有滞后作用,但作用不大;(2)生产率提升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走出去"的民营企业上,国有企业"走出去"的事后生产率提升效应不明显:(3)高技术密集型企业"走出去"的生产率提升绩效要优于低技术密集型企业;(4)"走出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对生产率提升的促进作用要优于到发达国家开展的对外直接投资。上述研究结论对于已迈入"净对外直接投资"阶段的中国而言具有重要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以来,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江苏已迅速成为对外投资大省,研究江苏民营经济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变得现实而重要。好的对外直接投资应当是"顺贸易",即能够扩大进出口贸易。比较优势的国际分工原则既是国际贸易原则,也是国际直接投资原则;具备贸易促进效应的对外直接投资是按比较劣势顺序或按边际产业转移的。近年来国内多项实证研究表明:我国OFDI的规模越大,其贸易促进效应越显著。而江苏民营经济OFDI的现状是:江苏民营经济是江苏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但与其在江苏对外贸易发展中的地位相比相对滞后、规模不足;发展阶段明显滞后,初级阶段特征明显;背离比较优势原理,存在边际产业转移悖论等问题,因而推论其贸易促进效应是不足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贸》2012,(9):86-8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企业在引进外资进行合资、合作的同时也对走向海外跨国投资经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这是我国企业从被动参与经济全球化到实施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战略的必然选择。我国企业通过主动走出去,打造中国的跨国公司,从国外直接获取资金、技术、市场等资源来实现自己的可持续发展。TCL集团国际化过程就是一批中国企业主动跨国投资经营的典型案例之一。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一批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开始尝试境外投资,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跨国经营。近年来中央明确提出加快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后,全省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海尔、海信、兖矿、胜利油田、山东电力、雅禾集团、岱银集团、济南钢铁集团等一批“走出去”典型企业,成为全省参与经济全球化,开拓国际市场,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力量。但由于管理体制、政策和企业自身经营素质等诸多方面因素制约,全省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的规模和水平与山东经济大省的地位还不相称,“走出去”的优势还没得到充分发挥,从另一角度来说,山东省发展境外投资的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发展中东道国技术发展的影响如何?大多数研究停留在总体正负外溢效应的争论上,很少有学者关注东道国的行业增长性和企业技术投资对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技术外溢的影响。本文引入行业增长性,拓展Wang与Blomstrom的国际技术转移模型,构建了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与东道国企业技术学习的博弈框架,重点研究行业增长性对企业技术行为与技术外溢的影响,更全面地探讨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机制。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政府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这就是说,我国政府在21世纪之初提出“走出去”战略,是有深刻的经济与历史根据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能否融入并利用东道国的非正式制度环境关系着企业OFDI的规模乃至成败。文章基于2006~2014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及商务部发布的《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匹配微观数据集,采用PSM-DID方法,在控制内生性和自选择问题后,重点考察对外直接投资能否提升跨国企业创新能力,即OFDI是否具有学习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能够有效提升跨国企业创新能力,存在较强的学习效应;非正式制度即文化、关系网络及人才是影响母国投资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对外直接投资能够延长企业创新持续期,但非正式制度的三个维度对企业创新持续期的影响存在差异。文章为提高跨国公司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微观层面的建议,凸显了非正式制度的重要性,有助于中国企业克服"走出去"面临的非正式制度"玻璃幕墙"。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分析了近年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农产品加工业国内投资和就业没有明显的挤出效应,技术转移的效果显著;但较大的技术差距不利于国有及国有控股农产品加工企业获取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技术进步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一个较新论题,也是中国政府推出"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预期之一。本文利用2003~200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逆向技术溢出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吸收能力影响逆向技术溢出的大小。另外,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技术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国内R&D投资促进了国内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同时阻碍了国内技术效率的提高。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走出去”的十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经济日益一体化的条件下,任何一个国家既要引进别国的产品和资本,自己也要“走出去”。“走出去”包括产品输出,也包括资本输出,但主要是指资本输出,即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因此,在推进我国经济国际化的进程中,当然要推动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即“走出去”。如何有效地推动我国的对外投资,即快速而稳定地“走出去”,我认为至少有下述十个问题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7.
获取技术溢出效应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重要动因,国内关于技术寻求型OFDI的研究主要针对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否存在、影响机制等问题,研究层面主要停留在宏观视角;已有文献关于OFDI制度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制度环境对企业OFDI投资流量和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尚未探讨东道国与母国制度距离、海外华侨华人网络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微观调节作用。文章从微观企业视角出发,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合并数据,运用Logit回归和PSM方法检验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存在性,运用Huber-White稳健残差、面板回归分析制度距离和海外华侨华人网络对企业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OFDI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且存在"生产率悖论"现象。(2)OFDI逆向技术溢出受制度距离和华人关系的调节作用;制度距离、海外华侨华人网络与OFDI逆向技术溢出分别存在"制度距离悖论"和"关系嵌入性悖论"现象。实证结果表明,OFDI企业应注重制度差异,提升学习能力;加强华侨华人交流,优化海外华侨华人网络,为吸收OFDI逆向技术溢出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18.
"走出去"战略我国经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国家战略,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背景下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走出去"是大连企业现阶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大连企业"走出去"在规模日益扩大的基础上,投资产业、投资区域却存在相对集中的特点,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大连企业"走出去"政府层面引导,加强投资平台建设、增强更多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19.
郭小川 《中国经贸》2012,(21):60-61
中国企业"走出去"与金融需求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宏观背景下,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经济加速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飞速增长,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去"谋发展.2001-2011年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从不足10亿美元增加到746.5亿美元.中国"走出去"对外投资的规模飞速增大、国际竞争力也不断增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已经可以与发达国家同台竞技,联想、海尔、华为、中兴等一大批中国科技企业登上了国际消费电子展、世界通信大会等知名品牌亮相的大舞台,竞逐新产品、新技术、新规则.美国《福布斯》杂志这样报道:"中国进入高技术对焦圈."  相似文献   

20.
余雪锋 《改革与战略》2009,25(11):159-162
文章从行业、城市和因果关系三个层面出发,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浙江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最后得出FDI(外商直接投资)能通过对内资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而促进浙江经济增长的结论。因此,地方政府在制定外资政策时不应该只一味强调引入外资的数量,而必须从影响FDI技术外溢效果的诸种因素出发,充分发挥外资对当地内资企业的辐射作用,以促进浙江经济长期增长。 【基金项目】本文为2008年浙江省教育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