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才是实现珠海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珠海"核心任务的第一要素。本文通过对珠海市劳动者职业培训现状的调查,发现当前珠海市劳动者职业培训在培训机会、培训需求、培训者选择自由度、培训质量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分别从政府、用人单位及培训机构三个层面提出了解决途径,为政府、用人单位、培训机构三方有效合作建立多元化的职业培训体系,推进珠海市"三高一特"产业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民工荒"愈演愈烈,从"技工荒"到"普工荒",从"季节荒"到"常年荒",从"东南沿海荒"到"中西部地区荒","荒"成了劳动力市场上的关键词,预示着中国的劳动力供求已从以前的无限供给转向相对紧缺。缺工,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尽管人们提出种种解释,用各种办法缓解"民工荒",但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
赵渊 《北方经济》2012,(10):28-29
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动漫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提出推动动漫产业转型升级要更好地界定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坚持均衡发展、特色发展、异化阻隔的原则。文章还从实现动漫产业的优化重组、创新动漫产业资源供给方式、完善动漫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等三方面提出了动漫产业转型升级路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近年的珠三角“技工荒”为主要着眼点,分析了广东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的现状与原因,从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中长期对策。  相似文献   

5.
人口结构转变背景下人口老龄化加速,劳动力供给数量趋减,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提高,新生代劳动力择业行为转变,低端劳动力成本攀升,这将对我国制造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基于1952-2014年中国人口、劳动力和制造业发展相关数据,本文对劳动力供给变化影响制造业升级的机理深入展开探讨,认为劳动力供给数量下降会倒逼制造业升级,知识型劳动力占比提速会顺推制造业升级,新生代劳动者择业行为转变会促进制造业升级。因此,我国应顺沿劳动力供给变化,既要通过技术技能双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科技创新驱动制造业升级,又要通过政策促推制造业向和劳动力供给动态变化相协调的价值链高端和结构高端升级。  相似文献   

6.
提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的关键。本文首先阐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联系和理论逻辑,然后基于2003-2017年的数据测算了广东省制造业整体及低、中、高技术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投入产出组合效率,进一步分析广东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动力问题和产业发展的供给端困境,最后提出提高广东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可行路径。以期为广东省深化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思路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我国工业企业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而部分企业出于自主创新能力低、转型风险高等方面的考虑,缺乏转型升级主动性的现状,构建倒逼机制成为政府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一种有效选择。文章以倒逼机制为理论分析框架,通过对嘉兴市构建工业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机制的探索进行个案分析,在对其做法、成效及存在问题分析思考的基础上,揭示出政府如何通过发挥"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形成合力是产业转型升级倒逼机制有效构建的关键,以此为基点,提出产业转型升级倒逼机制构建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技工院校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为满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企业转型输送大量的人才,而技工院校管理人员作为建立和保持学校竞争优势最宝贵的核心能力要素,其管理观念的转变,管理技能的提高,管理知识的补充和更新事关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通过培训提高技工院校管理人员管理能力,是各技工院校安身立命最根本途径。本文试从当前管理人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分析管理人员培训的原则,探索一种适合技工院校管理人员的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9.
毛日昇 《南方经济》2012,(7):103-116
本文利用中国1999-2007年441个四位码工业行业数据,考察外商直接投资在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通过直接影响劳动力市场供给方式和间接生产率外溢方式对中国内资行业的工资外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外商直接投资(FDI)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对中国内资行业工资在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都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外溢效应;(2)国有行业比重提高会显著促进FDI通过劳动力供给方式对内资行业产生工资外溢效应,但同样会显著阻碍FDI通过间接的生产率外溢方式对内资行业产生工资外溢效应;(3)FDI对内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工资外溢效应显著高于资本密集型行业,FDI进入显著缩小了中国不同劳动生产率工业部门的工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0.
分配制度与转型企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亮 《南方经济》2006,(3):28-45
本文通过一个合作博弈框架下的企业模型,在国有企业转型的背景中。初步讨论了企业内部分配制度对企业行为的影响。文章认为经济转型阶段的部分国:有企业的一个特征是企业内部的分配制度与市场型企业相比受到了更多的限制。这一特征会导致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转型企业的行为产生一定的扭曲。在转型企业和市场型企业共存的混合经济中,一个转型企业向市场型企业转变将使得所有企业获利,但将损害劳动者的整体福利。如果对劳动力的流动存在着一定的限制,转型企业的行为扭曲会被强化。  相似文献   

11.
S. K. Kuipers 《De Economist》1985,133(3):306-326
Summary An attempt has been made to formulate a theory of interest which meets two requirements: (a) portfolio and expenditure decisions are made simultaneously; (b) investors' expectations can produce deviations in the rate of interest from the level which corresponds to fundamental scarcity conditions. The analysis has been confined to that within one period.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i) that traditional Keynesian and monetarist analyses are equilibrium analyses in the sense that expectations are fulfilled, (ii) that conventional economic tenets, such as Walras' Law, Say's Law, the equivalence of loanable funds theory and liquidity preference theory, and the equality of saving and investment, are only valid if expectations materialise, and (iii) that the concepts of liquidity shortage and savings shortage, in case expectations are not fulfilled, have a totally different meaning than is attributed to them in equilibrium theory.Thanks are due to Dr. J. Snippe for extensive discussions on this topic, to Dr. J.A.H. Maks for his intervention, which prevented much unnecessary terminological confusion, and to Mr. A.R. Gigengack for the translation.This article has appeared in a slightly different form in J.A.H. Maks and E. Wester (eds.),Met het oog op de werkelijkheid, Opstellen over economic en beleid voor F. Hartog, where it was entitled Interestvoet, spaartekort en liquiditeitskrapte, Theoretische bespiegelingen naar aanleiding van de discussies over de huidige hoge interestvoet, H.E. Stenfert Kroese b.v., Leiden, 1983, pp. 69-93.  相似文献   

12.
亚诺什·科尔内是匈牙利科学院院士,世界知名的经济学家。他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以现实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他批判了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采用非均衡方法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和解释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中各种对抗和摩擦,探寻了各种病症的根源。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他揭示了传统社会主义体制经济运……  相似文献   

13.
试析会计诚信的缺失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敏 《特区经济》2008,(3):231-233
真实的会计信息是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基础,小到一个企业,大到整个国家,会计信息真实与否,对经营决策乃至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都是至关重要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诚信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本文从多方面分析了现实中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探讨了初步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戴传利 《特区经济》2009,(10):150-151
税收优先权制度在我国是一种崭新的制度,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征管法在立法上与其他法律制度还没有完全衔接,对税收优先权的规定也比较简单,有些规定值得商榷,因其缺乏可操作性,使该权利处于无法实现的地位。本文分析了现行制度所存在的缺陷,对我国税收优先权制度的完善提出基本思路和设想。  相似文献   

15.
反思钱荒     
钱荒,指的是由于流通领域内货币相对不足而引发的一种金融危机.从2013年5月份以来,金融市场的资金利率全线攀升.以三个月国债利率为例,5月7日,其到期利率为2.59%,6月19日升至3.39%,升幅高达30%;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更是狂涨,6月20日的拆借利率高达7.66%,比5月7日的2.36%暴涨了2.24倍.同期固定利率企业债券到期收益率也从2.35%陡升到6.97%,涨了近两倍.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利率自2010年底以来,第三次攀上如此高位. 每年6月底央行会对各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充足率进行检查,这个时候,各银行会回笼现金.往年各银行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筹够足够的钱以应付检查,但今年,各银行发现,筹钱变得很难了,由于种种原因,只能通过同业拆借的方式来筹钱.6月27日是今年6月份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于是银行间市场上6月20日的7天期回购利率被急需钱的银行机构追到了历史的最高位,"钱荒"出现.  相似文献   

16.
“民工荒”探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闾定军 《特区经济》2004,(10):131-132
<正> 一、“民工荒”现象 自2003年起,一度仅在个别企业、地方出现的用工短缺,并不像人们当初设想的那样,只是一种季节性现象,而是迅速蔓延到珠三角、长三角、闽东南等国内多个地区,且历时已1年多,目前仍没有缓解的迹象,并逐步演变为局部地区招不到工的“民工荒”。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情况表明,企业缺工主要发生在珠三角、长三角、浙东南、闽东南等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缺工比率约为10%。珠三角地区是缺工最为严重的地区,有近200万人的缺口。其中,深圳约缺40万人,东莞缺27万人。在福建,泉州和莆田2市共缺10万人。浙江温州等城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招工难问题。“民工荒”的出现已经对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同行业生产产生了直接影响。 众所周知,我国有13亿人口,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过去,我们视其为一个沉重的包袱而忧心忡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凭借  相似文献   

17.
王海鹏 《特区经济》2008,(9):257-259
当前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有良好的社会机制。法治作为现代社会控制的有效机制正在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靠传统礼俗和政策为主要调节和运行手段的中国农村社会也最终要步入现代法治的轨道。彻底打破城乡二元体制,这是发展农村法治的体制前提;充分发掘传统法律文化和农村民间法资源,则是完善农村法治的重要路径;而积极培育农村市场经济主体,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将是完善农村法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民营企业的信用缺失与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凤凉  黄鹏燕 《特区经济》2007,225(10):100-102
本文较深入地分析列举了我国民营企业信用缺失的几大表现,在此基础上深刻剖析了产生民营企业信用缺失的原因,最后提出了重建民营企业信用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李钢 《特区经济》2009,(4):148-150
我国农地产权不完善,土地所有权虚化,使用权受干涉,收益权受侵蚀,处置权残缺,导致农民经营权程度不同受到各级行政侵犯,制约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构建从法律上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和完善其它权能的农地产权制度,推进农地产权制度创新,使农户在法律上拥有财产权上的排他性、使用权专有性、收益权上的独享性、流转权上自主性,促进产权功效发挥,实现资源配置优化。  相似文献   

20.
唐士梅 《特区经济》2008,(5):231-232
本文将由于生态恶化所导致的流离失所者和生活水平低于一定社会适度的人群定义为生态难民。通过对我国生态难民保护在法律观念、立法以及法律保护机制上的不足的分析,提出转变观念、构建相关法律体系、设置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社会保障机制和环境公益诉讼机制等,完善生态难民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