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敏 《天津经济》2015,(3):9-10
上海自由贸易区成立之后,天津滨海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规划进程进一步加快。本文通过与上海发展的比较,分析天津滨海新区的优势与不足,进而对天津滨海新区建设自由贸易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滨海新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向自由贸易区升级问题已成热点,对升级问题的内涵式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但缺少从产业层面对升级问题的外延式研究。从国际经验来看,自由贸易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自身所在地相关产业的支撑,而能对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产业主要是航运业、金融业及旅游业,因此,本文结合滨海新区自身实际情况,提出了滨海新区应在以上产业上努力的方向,以期能为滨海新区自由贸易区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发展服务型自由贸易区是世界范围内特殊功能区升级的新趋势。我国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特殊功能区域,面临着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和我国宏观经济环境趋势良好等机遇,也面临着东北亚地区自由港争夺加剧、自身产业呈空心化等挑战,需要顺应世界经济潮流转型为服务型自由贸易区。这种转型升级需要从各特殊功能区的实际出发,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4.
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及世界经济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运用GTAP模型和等递归动态法,针对中国与印度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以及在此基础上可能形成的其他不同区域合作方案,对中国的贸易规模、贸易结构、GDP、福利水平和生产格局等将产生的经济影响进行了一般均衡模拟分析。研究表明:在不同区域合作方案下,中国福利损益有差异;中国的贸易规模及除服务业之外的各产业的进出口增长都比较显著;服务业是中国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薄弱产业;"10+6"方案对中国最不利,而中国-印度自由贸易区和中国-印度-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方案对中国较为有利。中国的优势方案是争取在印度、澳大利亚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而避免东盟、日本等的加入。  相似文献   

5.
作为天津乃至北方地区目前开放度最高的区域,天津港保税区的发展升级对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的滨海新区的开放与繁荣、对北方经济中心——天津的发展乃至整个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增长都有重要意义。新形势下,为寻求更大发展空间、提高国际竞争力,天津港保税区向更开放的形式——自由贸易区转型是其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对天津港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及其与香港自由港的比较分析,在制度创新等方面对天津港保税区的转型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作为第三批获批的七大自由贸易区之一,陕西的经济及社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以关中城市群为核心的陕西自由贸易区建设成为当前陕西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与层次的主要任务。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基础上,研究发展趋势,对陕西构建关中城市群自由贸易区的重要意义进行阐释,并对沪闽粤津自贸区现状进行了梳理,提出建设以西安市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自由贸易区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背景分析,结合现实经济贸易相关数据,全面的分析建立起中印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试图为相关人员全面分析建立起中印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影响提供有益的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东盟国家和墨西哥参与自由贸易区的国际直接投资效应为例,揭示自由贸易区作用于国际直接投资的经济学原理,以及自由贸易区共同的政策制度挑战跨国公司原有优势和改善成员国投资环境的可能与途径。本文的研究将给正在积极参与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带来正反两方面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重要试验田,将引领中国新一轮的经济改革,同时也为学术界带来了很多全新课题。本文借助CitespaceⅡ软件对web of science中下载的1983-2013年间自由贸易区相关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并以可视化图谱的方式直观地展示自由贸易区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演变,通过共被引图谱聚类分析,发现自由贸易区领域的研究前沿,为我国学术界更好地参与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和管理研究中提供可供借鉴的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引入在全球自由贸易区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英国《金融时报》下属《FDI》杂志的全球自由贸易区评选,对全球自贸区排行榜进行纵向分析和横向分析,归纳总结全球先进自由贸易区成功的共性要素,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国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到当今阶段,想要进一步寻求更深层次的合作与发展存在一定的困难,自由贸易区顺理成章的成为贸易自由化发展道路中的选择之一。但因为我国自由贸易区发展起步较晚,经验不足,所以在自由贸易区的机构设置、原产地规则、服务提供者资格承认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投资制度等方面存在较多不完善之处。在我国提出自由贸易区战略之时,应加快对相关制度的健全工作。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作者在1995年提出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观点后,东亚自由贸易区21年后仍然没有建立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出东亚自由贸易区东亚早已经具有基本经济条件,可以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东亚自由贸易区取得了很多渐进性的进展,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韩国自由贸易区,但总体上还不是很尽人意。这是为什么?在这里提出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地缘政治经济学来给以解释。所谓的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地缘政治经济学,指的是研究东亚自由贸易区地缘政治经济学,而地缘政治经济学是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可以作为政治经济学的新的分支,也可以作为地缘经济学的一部分,或者包容地缘经济学。美国学派侧重于地缘政治学的冲突,笔者提出地缘经济学的中国或亚洲学派,强调地缘经济合作与竞争并存,但是应该以合作为重心,以互惠共赢为原则,尽量减少人为的不必要的冲突。  相似文献   

13.
高标准国际贸易投资规则重塑,和国内开放倒逼改革深化是内陆自贸区建设的宏观背景。内陆自贸区建设的基本路径,应为实现从综合保税区到自由贸易区,从境内关内到境内关外,从正面清单到负面清单,从政策红利到制度红利的四个转变。而内陆开放新优势培育策略则需要借鉴国外经验,创新开放制度;整合区位优势,拓展开放通道;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开放环境;参与全球分工,坚持错位竞争。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现有的保税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建设更高开放程度的具有国际水平的自由贸易区是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上海自由贸易区作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创新金融机制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出发,对上海自由贸易区发展进行SWOT分析,并对其今后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与多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自由贸易区,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优惠原产地规则作为自由贸易区的主要特征,对中国重叠式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影响日益凸显。本文首先描述了中国重叠式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规则的主要特征。采用实证的方法,探讨了优惠原产地规则对中国与贸易伙伴之间贸易额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了中国重叠式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规则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保税区向自由贸易转型的战略思考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1月底全国保税区工作会议在天津召开,会上多数代表都提出了由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主张。这是我国入世后客观上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的必然选择。特别是天津港保税区如何借鉴国际上自由贸易区的成功经验,向何种类型的自由贸易区转型才能进一步加快天津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经济问题。一、自由贸易区及其特点自由贸易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发展转口贸易和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增加劳动就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促进本国或本地区经济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南非双边贸易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秋霞 《北方经济》2011,(20):82-84
南非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是中国在非洲的重要贸易伙伴,双方正在进行自由贸易区谈判。本文通过对中国与南非双边贸易数据的整理计算,通过比较双边贸易量、双边贸易商品部门结构,运用两国进出口比率、产业内贸易指数及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两国双边贸易差异性和互补性对中国与南非的双边贸易关系做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能源等矿产品上南非处于比较优势,对于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处于比较优势,主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而对于一些低附加值加工品,则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相似文献   

18.
任寿根 《开放导报》2003,(4):25-26,48
建立自由贸易区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也是世界各国寻求发展本国经济、抵御经济衰退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国建立内地港澳自由贸易区有助于增强中国内地港澳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增强中国经济在亚洲、甚至在世界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有助于增强中国内地港澳防御经济风险和经济波动的能力,为中国进一步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上海自由贸易区从2013年挂牌成立以来,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很大的改变,福建自由贸易区也在2014年获得国家的批准,也因此开始建设。本文不但借鉴了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成功经验,而且结合了福建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存在的优势,就如何创造更具有自身特色的福建自由贸易区提出有效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湖北经济》2002,(12):19-21
区域经济合作与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2001年11月,中国与东盟提出了在10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10十1”自由贸易区)的目标。这将是继欧洲和美洲成立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区之后的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湖北作为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省份,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但是,从地理位置来看,湖北不与任何一个东盟国家接壤,不具备象我国广西、云南、广东等省那种中国进军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的作用。但它位于中国内陆的中部地区,以武汉为核心的长江中游经济带以及以武汉为中心的经济区是中国中部地区最具实力的经济发展极,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和梯度推进作用。铁路、公路、电力、水运、通讯等基地设施贯通南北、承东联西,形成国内最大的经济汇集点,它既具有比东部省、市资源开发成本低的优势,又具有比相邻的西部省、市离东部地区更近、交通运输更便捷的开发优势,因而湖北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的发展极地位十分明显。这主要表现在湖北能充分利用中国西部大开发提供的机遇和自身特殊的经济地理区位,一方面形成生产要素等经济流的中转中心;另一方面通过合理配置和组合国内资源,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项目或具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参与东盟十国的经贸合作。因此,我们必须立足湖北经济发展目标,从经济主体配置体系中分析湖北与东盟十国经贸合作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