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历史文化古城西安,是由数千条老街巷、数百个老村镇组成。另外还有许多美丽的山河原川、旅游景点等众多的地名,她们如同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汇聚成这座美丽的城市。这些街道名和地名,已经远不是地理位置的符号,而是千百年来的历史沉淀和文化遗产,成为古都西安一笔非常珍贵的地方文化财富。"自称"土地老儿"的葛慧,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跑遍了西安数千条古街老巷和数百个历史村镇,搜传索闻,寻访考证,被誉为"西安地名通"。请看——  相似文献   

2.
李金洪 《杭州研究》2004,(4):37-40,60
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西湖龙井作为具有人类历史文化遗产性质的特产,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并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杭州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杭州研究》2006,(2):63-64
日前,在杭州召开的《中国古都文化与现代旅游发展研讨会》,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市旅委、名胜区等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支持。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批示:“研讨会召开得非常及时,十分成功。向市旅游、名胜区、市古都文化研究会表示感谢。”同时,向研讨会发去贺信。贺信中指出:“古都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经典与瑰宝,是财富,不是包袱;是城市的特色,不是现代化的障碍。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保护和弘扬古都文化,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杭州作为国家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吴越和南宋先后定都杭州,历时200多年。这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我们将以此研讨会为契机,遵循《杭州行动纲领》,牢固树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最大的政绩、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保护生产办、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人人有责、保护与发展“鱼”和“熊掌”可以兼得的理念,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努力做好古都文化研究、保护、管理、经营的文章,坚决制止损毁破坏古都文化的各种行为,积极推进“中国八大古都“的合作与交流,为弘扬中国古都文化、彰显城市特色、发展古都旅游作出应有贡献!”[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思想、情感与智慧的历史结晶,也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迫切需要寻求新的发展契机。信息时代已经到来,要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创新发展就要紧跟数字化浪潮,利用数字技术充分挖掘优秀文化价值,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但数字技术并不是有利无害,需要理性看待利用数字技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这一手段。  相似文献   

5.
当历史把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任托付给我们的时候,难道我们还仅仅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在所难免"来作苍白解释吗?历史的经验教训已经告诉我们,只有转换思维方式,才能使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继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信息》2006,(1):F0002
乌镇,1300多年的建镇史,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中国AAAA级景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单位。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地处浙江省桐乡市,位于上海,杭州和苏州构成的金三角中心,是中国江南保护面积最大的水乡古镇。  相似文献   

7.
周膺  吴晶 《杭州研究》2010,(1):1-11
近几年杭州市的文化遗产保护取得巨大成效,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历史文化保护区(名镇、村)、历史建筑、工商业遗产、校园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进行全方位保护。但杭州市文化遗产保护的制度性建构仍是缺失的,可持续保护和科学保护存在较大问题。有必要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战略设计与规划、主体构建、财政激励、科学评估和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制度性建设。  相似文献   

8.
西安是历史文化遗产的富集地区,历史文化保护至关重要。根据目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机制主要有协调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科学的利益协调机制、资金保障机制、遗产登录机制、教育机制和保护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古镇是民族历史的"活字典",也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古镇历史文化遗产却遭到了大量的损毁和破坏.做好古镇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必须做到以下三点: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多学科介入保护;积极申请加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保靖县第二次地名普查中少数民族地名标准化处理进行探究,此次地名普查的特色主要体现民族性。而土家语、苗语至今保留了数以万计,因仅有语言而无文字,都是口口相传留存下来的。既是当地自然环境、动、植物以及常用生活用具等的素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根据时代的变迁(如五牙—乌鸦、首八峒—水扒洞)音变了、地名含义也变了。为了准确体现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保靖县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办高度重视在采集过程中挖掘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杭州,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其作为南宋与五代吴越国的都城时间长达二百多年。这段历史,已成为文化历史名城杭州的珍贵文化遗产,历久而弥珍。  相似文献   

12.
正新闻回顾地名是社会基本公共信息,是社会活动中重要的信息交往载体,也展现着一个城市的特有文化和形象。宁波人文积淀丰厚,历史文化悠久,在城市发展变迁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以山川关隘、名胜古迹、街道巷里、风物人情、神话传说、港城特征命名的地名,它们凝聚着地域民情,承载着宁波发展的历史,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然而,在宁波城市建设发展中,大量具有文化底蕴的老地名正在逐渐消失,"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屡禁不止。2019年12月26日,宁波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宁波市地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规范宁波市地名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3.
郭家 《理论观察》2015,(1):112-113
文物保护,一言以蔽之,就是要保护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和遗迹。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国家都把文化遗产视为传承珍宝,倍加珍惜,即便是最残虐的战争,也没有丧失和泯灭维护人类宝贵文化遗产的责任和良心。记得在北京解放前夕,作战图纸上就清晰地标明所有重点名胜古迹是不准轰炸的目标,使得众多文化遗产在这场毁灭性的战争浩劫中得以完整的留存于世。科学的文化遗产保护观,必须是一种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观。因为文化遗产是全社会的事业、是大众的事业,保护的目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人民大众,必须动员全社会参与,只有这样,文化遗产才能得到全面保护。最大限度地使文物保持历史原状。最大限度地保护文物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4.
陈跃 《杭州研究》2003,(3):39-42
历史建筑是历史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保护杭州的历史建筑就是保护杭州的传统脉;历史建筑是现代建筑的基础,传承历史建筑的脉,是现代建筑获得永恒生命的必要前提。保护历史化遗产,尊重地域性、民族性化和强调城市脉的设计理念,应成为当代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们的历史使命。笔通过对杭州历史建筑特色的分析,并在总结杭州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现代建筑中如何保护、传承和发展杭州的历史建筑风貌特色,谈一些粗浅想法。  相似文献   

15.
图片新闻     
《中国老区建设》2011,(3):46-47
宁化被联合国认定为“千年古县” 2010年12月23日,经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评审,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认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极其重要的。6月7日是中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这是中国对文化遗产尊重与保护的标志,可以使文化遗产的价值得以更广泛的认知与珍视。就此问题,本刊记者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专访了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官员杜晓帆。杜晓帆就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价值阐述了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正在快速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这在促进中国城乡融合、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给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巨大挑战。新型城镇化本质是人口的城镇化。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并成为城市的常驻市民会大大增加城市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难度。因此,在这一背景下采用何种历史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制度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8.
李文丽  章牧  白华 《特区经济》2010,(9):156-158
手工艺类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的类别,该类遗产是技艺、艺术、历史的文化载体,以其高超精巧的制作技艺为精髓,表现为手工技艺传承人的能力,在历史变迁中极易失传。本文选择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突破口,以广东省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莞千角灯为例,探讨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本质、意义和开发策略,以期对同类别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齐齐哈尔历史上的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元、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齐齐哈尔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和研究价值,本文主要从齐齐哈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角度,探讨齐齐哈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原则及途径。  相似文献   

20.
林晖 《宁波经济》2007,(7):48-50
从去年起,国务院规定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日”,到今年已是第二届了。宁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发祥至今,我们的祖先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宁波地域文明,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弥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梳理,保护,管理,利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我市上下的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