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活水源头,是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并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方法论指导。因此,高校应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夯实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认同心理基础;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和传播方式,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将传统文化与校园环境建设结合起来,营造浓郁的人文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2.
胡雪梅 《改革与开放》2016,(12):114-1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继承与升华的关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土壤,发挥其涵养功能与推动作用。凝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精髓,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进一步增强价值自信,提升价值自觉,增进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3.
高校基层党支部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地,建设高校学生党支部,探讨创建高校学生党支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品牌的措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合,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当代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的策略:重点建设高校思政课,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大学生的认知程度;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博采众长,加快社会道德重构;引导学生转变生活、学习习惯,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付洪涛 《黑河学刊》2014,(11):110-1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中国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指引。高校是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主体,肩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明确"三个倡导",探索可行路径,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中国梦融入高校育人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主要组成部分,儒家文化是以培养和塑造具有中华民族品格的人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思想和文化体系,其本质上是一种人文素质和精神品格的再教育,属通识教育的范畴。十八大以来,重育儒家文化信仰,将传承和创新儒家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不失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凭借儒家文化特有的价值内涵和行为感召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培育良好的品格,解决其意识形态迷茫问题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密切关系,并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作用,重点从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作用的角度出发,深入阐述了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立足点,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两方面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土壤与基础;从要立足于当代中国实际,要深入阐发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要体现民族性和世界性的有机统一等三方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升华.  相似文献   

9.
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高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政工作,立足优秀的传统文化、红色的革命文化和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文化育人新模式,基于学校文化传承、专业建设的现状,将文化自信贯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文化选择能力和文化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党的十八大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结,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的重要论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凝练和提升,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部署和新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高文化软实力、培育共同理想信念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