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和农民民主权利的保障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加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首先要保证农村选举程序的公正合法,采取有力措施杜绝贿选;其次要化解农村“两委”矛盾,避免互相争夺权利;三要建立强有力的村民自治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四个民主”的制度建设上我们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暴露出法律上、制度上和对中国农村传统统治势力的治理缺陷。要通过完善“村民自治”法律制度、建立基层财政自治制度和“两委”管理制度来克服“村民自治”在实践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农村都建立了村民委员会这一自治组织,以此来实现农村基层民主。文章从我国农村选举的现状着手,运用F.Tonnies的共同体的思想来对我国农村选举过程中村民们选举的动机及民主选举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从一个新的理论视角探讨了我国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存在的问题,并从经济、政策、法律、文化等方面对农村选举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换届选举的实践,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和村民自治的进步,增强了村民和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民主法制意识,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村民主选举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需要通过加强对换届选举中存在问题的研究,结合农村实际完善选举法规,通过加强培训、示范和引导,全面落实村民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5.
夏激波 《魅力中国》2013,(22):260-261
随着村民自治活动在中国广大农村的开展,村民在自治过程中的民主选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在自治实践中,关于选举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各种选举缺陷严重影响着基础农村自治的质量。本文以湘潭县青山桥镇起东村为例,从基层农村的选举着手,探讨在自治背景下农村选举存在变出的问题,井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简称村"两委")是农村地区最为重要的村级组织。村"两委"关系的和谐对于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深入推进以及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治理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在现实中,"两委"关系普遍存在着关系不协调的状况。本文分析了"两委"关系不协调的原因,以及提出了调适"两委"关系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梁胜 《乡镇经济》2002,(9):43-44
中国村民自治从发端到现在的十几年中,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以来,各地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了村民自己信任的当家人,村民自治工作得到了明显的强化。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莫过于一些地方党支部和村委会(俗称“两委”)的严重对立,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这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两委”对立书记主任唱对台戏党支部作为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在新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后,如果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便会造成“两委”关系失衡,导致“两委”首脑———书记和主任的权力之争…  相似文献   

8.
农村社区是以由农业人口组成的若干自然村所组成的一级行政单位。完善农村社会村民自治,应继续推进依法自治,进一步完善村委会选举制度;建立健全以村民会议为主要载体的民主决策制度;理顺村干部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以农村文化教育的发展,推动村民自治;以农村法制化建设,推动村民自治。  相似文献   

9.
处在农村第一线的村支两委是构建和谐农村的排头兵,两委和谐是整个农村和谐的关键,在构建和谐农村的一系列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图从完善法律制度、健全管理制度、创新决策机制、改革选举制度、优化工作环境五个方面探讨了消除两委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村委会选举,对发展村民自治、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一些地方近年来存在贿选、不正当竞选、候选人相互攻击等现象,甚至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村委会选举工作,保障村民民主权利,推动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娟 《魅力中国》2011,(17):80-80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村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合理有效的村庄治理是我国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前提。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中确立了农村基层实行村民自治原则,村民自治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经过20多年的探索实践,我国农村村委会选举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并逐步从不规范走向了规范化。然而,就在农村民主持续发展的时候,村委会选举中出现了一些影响和破坏正常民主选举的现象,贿选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现象,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因此。为了切实的推进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推进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本文对我国农村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现象进行了概述,分析了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现象的表现及其成因,并进一步提出了遏制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村民自治制度的广泛实施,农村基层自治组织获得了长足发展,在农村社会治理中发挥了突出作用;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村委会缺乏独立性、村委干部整体素质低下、村委干部选举不规范等问题。增强村委会工作的独立性、提高村委干部的整体素质、加强村委干部选举的规范性是增强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建设的有效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村民自治”制度是国家实现农村基层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途径。现行“村民自治”制度的问题集中于它的组织制度和选举制度上。作者认为完善的组织制度是实现“村民自治”的根本保证,完善的选举制度是其组织制度实现“村民自治”本质要求所必须的前提。它们的制度化,对于我国农村真正实现基层民主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主选举是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是村民享有的”四个民主”权利之一。健康和完善村民民主选举制度.是我国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村民选举的现实困境.探究村民自治背景下民主选举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寻找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5.
王化欣 《当代陕西》2006,(11):24-25,28
村民自治背景下的村级“两委”如何进行角色定位,怎样民主处理村务,是农村社会建设的一道“大题”。白河县推行村级“两委三中心”的方法,不仅扩充了村“两委”的功能,而且体现出民主治村的种种好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村民自治为温州农村的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开辟了新的天地。温州农村村官的罢免与选举的轮回,展现了中国农民民主素质的提高。问题是村民们对村民自治和民主选举意义的认识还不到位,操作技术还不够熟练。实际上民主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内在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7.
村民自治,核心是自治,关键在选举。所谓民主选举,就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各地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办法》、《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等法律法规,由村民直接选举或罢免村委会干部。1、深刻领会我国村民民主选举的一个标准。我国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24个村的调查和统计分析,从村民对村干部选举的参与状况以及对村干部选举的看法等方面,了解了河北省部分农村村干部选举的现状,发现了一些实际的问题,诸如,村民对选举的参与意识不高;村民对选举基本程序不了解;村干部选举中贿选、拉帮结派现象突出;村级组织的建设薄弱等。在对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村级组织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前农村若干热点问题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税费改革尤其是取消农业税后,中国农村形势有了新的变化。之前的农民负担问题、干群关系问题不再是问题,但农村更多深层次问题暴露出来。本文就土地产权问题、村民自治与村委会选举、农村价值失落、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等农村热点问题做些讨论。  相似文献   

20.
村委会干部一定程度扮演着"全能"的角色,事实上他们没有能力承担这么多的公共事务。如今,政府重新强力进入农村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工作,但是,由于农民的自主性比较差,乡村自治一般也沦为空谈;乡镇政府对乡村自治的干预较多,涉及乡村的干部选举、财政管理、资源分配等,连村委会干部的待遇也由乡镇来发放,这实际上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组织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